论终身教育与高校体育

论终身教育与高校体育

大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纽带,在学生终身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树立终身体育意识。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主要场所,肩负着重要的责任。然而,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已成为高校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终身体育的概念及其与高校体育的关系

(一)终身体育的起源

终身体育的概念是由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于20世纪60年代在其著作《终身教育导论》中首次提出的。终身体育的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产生。与国外理论相比,我国终身体育起步较晚,经验还不够丰富。

(二)终身体育理念

对于终身体育,国内外体育理论专家有不同的定义。国外体育理论专家倾向于将终身体育定义为人们一生中对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的坚持不懈的接受。终身体育的含义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终身体育作为一种行为模式,是指人们终身接受体育教育,坚持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中提高身体素质和对体育的热情,并能根据自身体质制定长期、有效、适宜的锻炼计划;另一方面,终身体育作为一种理念,是指人们通过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信念,对其终身体育行为的影响。国内体育理论专家将其定义为: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接受阶段性体育教育后,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终身体育意识,长期进行体育锻炼,使体育伴随其一生。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理论的创新和进步,是终身教育理论应用于体育的创新成果。终身体育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小学、中学、大学不同阶段的体育教育中,培养体育学习热情,增强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真正掌握体育锻炼的技能和方法,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他们可以应用在学校学到的体育锻炼的技能和方法,坚持锻炼,进一步增强体质。他们还应该具备组织和评判社会体育活动的能力,让体育伴随他们一生。

(三)终身体育与大学体育的关系

大学体育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体育教育的最高和最后阶段,是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的过渡阶段。因此,现阶段要做好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大学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最重要的地方。大学体育的设施、项目和课程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学生出校门后的社会体育,一般都有周密的时间计划和课程强度安排,对培养学生的体育热情,掌握体育锻炼的技能和知识,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也是社会体育的前一阶段。它连接着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其体育教育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体育锻炼。因此,搞好大学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前提和保证。

二,终身体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现状

(1)取得的成就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各种体育活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体育教育中的终身体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多元化课程

终身体育实施以来,我国高校进一步丰富了体育课程中的运动项目,在篮球、足球、排球等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健美、太极拳、中华武术、跆拳道、体操等运动项目。新增加的体育项目进一步满足了学生的体育爱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热情和体育参与度。

2.灵活的教学方法

大学体育教学避免了传统的必修课程安排,不考虑学生的体质差异,不考虑学生的体育兴趣。它采用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课程的方式,极大地考虑了学生体质的差异,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也有利于提高课堂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选体育课程与有相同运动爱好的同学聚会,可以更容易、更高效地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课后还可以与同学学习技能、交流经验,必将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3.丰富的社区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校的社团活动越来越多,包括与体育活动相关的社团越来越多,社团活动越来越丰富,活动越来越新颖。这些俱乐部,比如滑板、街舞、轮滑、台球、拳击、健美操等。,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进一步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参加这些俱乐部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在各种竞技比赛中的运动技能,也可以提高自己在组织这些俱乐部活动中的组织协调能力,这对他们进入社会后的体育实践是非常有益的。另外,在社团里,学生可以认识很多和自己有相同运动爱好的同学,这对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2)有待解决的问题

1.对终身体育重视不够。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终身体育意识普遍薄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角色,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单一的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注重传授运动技能,教学内容只针对考试范围,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只重视学校教育中的体育部分,而忽视了终身体育的重要性,导致终身体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次,学生对体育没有正确的态度。有些同学认为进入大学学习专业知识就够了,根本不重视体育。他们不把体育课当作常规课程。他们参加体育课完全是出于一种随意和马虎的心态。有些男同学沉迷于网络和游戏,长期不进行体育锻炼。女学生整天担心体重增加,害怕吃苦和疲劳,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所以用节食来控制体重,导致营养不良,身体素质变差。

2.基础设施不完善

有些大学对体育不太重视,或者没有真正理解终身体育的概念和意义。为了节约办学经费,在教学活动中削减或挤压体育经费,使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甚至有些体育课程因基础设施不完备或经费不足而无法开展。体育基础设施是开发体育课程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基础设施不全,必然导致师生的一些体育教学需求得不到满足。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更别说体育兴趣、爱好、终身体育了。这将严重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使终身体育无法真正实施。

3.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评价学生的体育水平时,只注重学生在相关课程中的运动技能是否达标,把体育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而忽视学生是否通过参与体育教学提高了体育积极性,增强了身体素质,掌握了体育锻炼的技能和方法,树立了终身体育的观念。这是一种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不合理、不科学的表现。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身体素质较好,因此可以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并可能在体育考试中不费吹灰之力取得优异成绩。反而有些学生自身体系薄弱,或者体育水平不高。也许是他们努力了,体育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只把体育考试成绩作为考核评价标准是不公平的,不利于教师实时了解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材施教。

三,解决方案和对策

(一)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1.多注意一下

作为体育教育的领导者和终身体育的重要实践者,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提高对终身体育的重视,树立终身体育观。要做好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和引导,采取多种形式使学生真正理解终身体育的内涵和意义,促进他们加强体育锻炼,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2.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大学体育课程应在满足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真正做到勤勤恳恳,乐于锻炼。教师要改变单一僵化的教学方式,通过组织游戏和有趣的体育比赛或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教师在讲解知识时也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在示范动作时也要注意动作的美。另外,老师要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对学习慢的同学一定不能冷嘲热讽,而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3.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

大学体育不仅要对学生在校体育负责,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锻炼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终身锻炼的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期间,学校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性,从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高校要更加重视体育,不能随意削减或挤占体育经费。与教育主管部门沟通,申请专项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对体育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先进的体育教学仪器设备,为体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

(3)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

高校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才能真正掌握学生的体育水平,并根据其程度改进下一步的教学计划。高校不能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而应关注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变化,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身体素质、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纳入考核机制,使考核机制能够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反映学生的心理、身体、技术水平、体育意识等方面。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校可以考虑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教师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个性化的体育辅导。

四。结束语

大学体育与终身体育密切相关。实施终身体育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配合。

作者:刘烨单位:河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