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院设有四个教学研究机构,即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学与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医药卫生研究中心、实验教学中心。教职工7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7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5人,云南省“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学院82%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目前,学院拥有云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二级重点学科、“昆明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省级重点学科和4个校级重点学科。有“环境生物学”和“生物冶金学”两个学科两个博士点。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2个学科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药物化学和生物化学工程2个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工程和制药工程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生物工程和制药工程专业博士生32人,硕士生300余人,本科生近480人。硕士生导师介绍

李坤志: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1984和1988分别获得广西农学院(现广西大学农学院)土壤农化分析和作物科学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1996是日本京都大学作物科学实验室的研究员。1997-2001期间在本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从事可持续农业研究。毕业两年后,被日本京都大学生态研究室聘为外国学者,从事废弃农业有机物再利用项目的研究工作。2003-2004年期间在日本国立菜茶产业研究所任研究员,从事转基因Bt蔬菜的研究及生物学特性鉴定;日本京都大学分子代谢实验室博士研究员,参与了古细菌PEPC的分子特征鉴定、植物四碳代谢和一碳代谢途径的基因工程等研究工作。2004年作为人才引进到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工程技术中心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植物营养基因工程。主持和参与12项纵横课题,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

白洁: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988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医学部,2003年获得日本京都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03-2005年期间,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部做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是分子神经生物学。

李: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993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分别于1996和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得植物化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环境对药用植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活性成分和生理活性影响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结构新颖、氧化程度高的三萜类等新骨架类型,还发现了“五味子醇甲”,有望成为治疗艾滋病的候选药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新药研究专项等多项课题。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54篇,其中40篇被SCI收录,总SCI影响因子为94.974(其中10篇论文SCI影响因子在4.0以上)。在中国申请5项专利。

陈丽梅: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999-2004年期间就读于日本京都大学,在农业研究部植物生理学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生命科学研究部分子代谢控制实验室做外籍特聘研究员,做了两年博士后。2004年作为人才引进到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技术中心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从事植物代谢基因工程的研究。通过基因工程的运作,在国际上首创了植物光合作用代谢同化甲醛的理论和方法,并成功申请了专利。完成了耐热PEPC马尾藻的分子特性鉴定、其在植物中表达的生理生化效应分析和植物同化甲醛的遗传操作,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

魏云林: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微生物学学科带头人,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生物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1991武汉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1995协和医学院硕士毕业。1997-2004年获日本文部科学省、日本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奖学金。2004年作为人才引进到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技术中心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主要从事低温微生物的研究;成功构建了世界首个以低温细菌为宿主的低温蛋白表达系统,并申请了两项国际专利和一项国内专利。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独立出版专著一本,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景: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毕业于西北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学硕士;2000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获得病原生物学博士学位。2001-2004年期间在第三军医大学检验科进行博士后科研培训。2004年起在昆明理工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从事细菌、噬菌体和病毒的分离培养、细胞培养、药物毒理学、实验动物和基因工程药物的构建与表达等方面的研究。主持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申请专利2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刘: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动物科学系兽医专业毕业。曾在上海市杨浦区园林管理局、上海和平公园公园管理处从事兽医门诊、疾病防治、野生动物繁育等工作。1994年5月赴日本留学,先后在日本岐阜大学兽医感染症系、食品微生物学系、应用微生物学系研究狂犬病、传统发酵食品中的有益微生物、应用微生物中的生物酶,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和农学博士学位。此后在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任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鹦鹉热衣原体分子生物学检测体系建立的研究。2006年9月作为人才引进到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微生物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发表文章10篇,其中SCI收录2篇。

林连兵:男,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年获云南大学微生物研究所硕士学位,后任教于昆明理工大学,被评为课堂教学十佳青年教师。2003年访问日本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自2004年以来,他一直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和教学人员。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目前主持国家基金项目“腾冲热海嗜热生物及其宿主多样性研究”(项目编号:2008/2007)。:30660009)”并参与国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567001)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5E 0068M)。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3篇被SCI收录,主要从事腾冲热海嗜热菌多样性、嗜热噬菌体多样性、嗜热菌酶学、嗜热菌冶金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陈: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主任。1985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硕士。同年赴昆明理工大学建设食品生物工程学科,历任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曾讲授微生物学、发酵食品和发酵饮料、微生物工程、生物检测技术、药理学、受体生物学、现代药理学和实验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1992去泰国Kasetsart大学,1998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读博士,2003年去哥廷根大学。研究方向:微生物工程与酶工程、生物资源开发、生物医学。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0余篇)。注册基因16个,获自然科学二、三等奖,科技进步三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

孟庆雄: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年2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他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关于神经毒性和受体结合的模型、治疗突触后神经毒性的药物、神经毒素的药物利用以及分子结构和功能修饰的设计的文章。在多肽药物的研发、高通药物的筛选和分子设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生化药物的研发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李海燕: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副主任。1992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获微生物学理学学士学位;1999云南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学硕士毕业;2006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药用微生物资源及其开发。主要从事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抗肿瘤活性菌株的筛选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以及中草药的生物转化及其抗肿瘤活性产物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于:男,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2毕业于云南工学院(现昆明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同年留校任教。1997 -2000期间在华南理工大学学习,获发酵工程硕士学位。1999 -2000年期间在清华大学学习合作。先后主持昆明理工大学青年基金、昆明市生物化工产业发展专题、云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纵横项目;指导学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获云南省三等奖;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0篇,其中EI收录1篇;第一作者发表了三篇教改论文。

夏学善: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昆明理工大学科技处副处长。1999华中农业大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业毕业,农学硕士;200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分子病毒学和细胞免疫学博士学位。同年在昆明理工大学工作,任生物工程系主任(2004年6月5438+00-2006年2月65438),赴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合作研究(2006年6月5438+0-7月)。主要从事HIV和丙肝病毒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2003年开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目前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高科技园区专项、平台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在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学、病毒变异和免疫逃逸机制、病毒培养体系、动物模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授权专利1项,申报发明专利2项。同时兼任云南省微生物学会、云南省免疫学会理事。

魏:女,硕士,讲师。1998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污染生态学硕士。同年,在昆明理工大学工作。一直从事生物资源、仙人掌、核桃的开发利用、动物活性成分提取、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塑料开发等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从事分子病毒学研究。

刘丽:女,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南京林业大学化工学院林产化学加工专业毕业,工学硕士。65438-0996,一直在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任教。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无污染漂白TCFP研究”及多项横向科研项目。1999入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入选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植物化学、生物技术、微生物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EI篇,ISTP 1)。

葛峰: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植物细胞工程。2001清华大学化工系毕业。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生化工程博士学位。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珍稀濒危植物的体外大规模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的遗传转化和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了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新疆紫草育种研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型植物细胞培养反应器及细胞聚集调控研究”和国家“863”等基金项目。申请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2篇。

李保才: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制药工程学科带头人,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1982云南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本科毕业。1986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专业硕士毕业。1996-1997,受邀担任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生物有机地球化学中心客座研究员。200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主持完成云南省和煤炭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教委两项重点资金;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曲靖地区科技进步奖一项。至今已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篇,CA收录20篇。指导9名研究生。同时担任《腐植酸》编委,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

杨亚玲: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制药工程系副主任。主要从事药物分析、天然产物分离、分析、活性及其应用研究,该研究方向主要进行新型分析试剂的合成和筛选,同时研究样品前处理,建立新型药物分析体系,达到提高分析方法的选择性、灵敏度和分析速度的目的,筛选抗氧化、抗过敏等活性的天然产物,主要用于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主持多项省、市、校企合作项目,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5项,其中两项已获授权,获云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昆明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柏杨:男,在职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制药工程系主任。长期从事天然产物如淀粉、环糊精、壳聚糖等大分子的改性及其在医药、化工、环境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目前从事主客体化学和天然产物超分子化学研究,在国内一流的超分子化学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的论文已收录在EI全文中。近年来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第一作者10余人。先后主持完成近十项省部级基金项目,与企业合作完成多项校企合作项目。此外,主持或参与多项制药工程学科多媒体课件项目及教改项目,获得昆明理工大学第七届五大关教育基金先进教师奖。

杨健: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医药技术工作,熟悉医药科研、生产、质量等技术工作和相关技术管理。参与了洛美沙星胶囊、双清口服液、碘粉等新药的生产和改造,泼尼松龙、泼尼松龙磷酸钠盐、泼尼松龙片剂、注射剂等原料药的开发,辅酶Q及其类似物合成的自主研究。目前主要从事辅酶Q、紫杉醇等化学药物和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合成和半合成,以及新药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研究。发表研究论文两篇(SCI一篇,核心期刊一篇),

刘某生:男,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8昆明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同年赴昆明理工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从事药用植物栽培和应用研究。主持项目2项,参与研究,完成项目9项。其中主持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我校青年基金项目。申请专利,获得云南省技术发明奖等4项奖励,发表论文12篇。

徐军伟,博士/博士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2009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化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9-2011在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作为云南省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曾在昆明理工大学工作。他的研究兴趣是应用微生物学和代谢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