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学术论文

101,材质缺失的雕塑(雕塑,2014,1);

100,想象的幻想——段晖水彩画的形而上学想象(艺术观察,第6期,2013);

99.Superimage:抽象中国的发言(雕塑,第6期,2065 438+02);

98.《另辟蹊径,另辟蹊径》(陈永生国画作品集,2012年9月,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97.齐白石《管事》(中华读书报2002年4月第20版11);

96.亨利·摩尔雕塑空间开发(雕塑,2012,1);

95.形式与意义的融化(雕塑,2012,1);

94.齐白石《管事》(中国社会报第4版2011年3月2日);

93.《心——印与灵——谈江源的绘画创作》(中国美术报第八版2065 438+011);

92.《2011艺术湖南》工笔画(《人民日报海外版》第7版20165438年4月6日);

91,无尽的齐白石(《人民日报》4月5日第4版2011);

90.文化守望与语言变迁(Art,2011,第2期);

89.《将拓片融为一家》(书法,2011,1);

88.中国传统雕塑的线性意志(雕塑,5号,2011);

87.权力中的抽象(雕塑,2011,第5期增刊);

86.体验并关注雕塑过程(雕塑,2011,第5期增刊);

85.雕塑的“三化”状态(雕塑,2011 3期);

84.中国古代雕塑家有哪些(雕塑,第3期,2011);

83.中国古代雕塑理论概述(雕塑,2011,第2期);

82.去除巴尔扎克的造型惯性(雕塑,2011,1);

81,《对“反雕塑”现象的批判》(艺术报,2月119,第900期);

80.什么是追根溯源——姜昆《长江图》多面探源(追根溯源,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

79.2011年城市雕塑的反熵功能(* * *铸造辉煌——中国长春第三届世界雕塑大会论文集(第三部分)),长春出版社,2011年8月;

78.《画在南方》(聚焦岭南,安徽美术出版社,2065438年8月+01);

77.收藏艺术星光(无边丹青,岭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5月);

76.《群星闪烁的工笔项峻》(2011湖南美术作品集[工笔卷],荣宝斋出版社,2011三月);

75.汉字设计的基本维度(CSSCI期刊《文艺研究》第10、2010期);

74.张肇达服装设计的文化审美取向(装饰,2010,CSSCI期刊第8期);

73.设计专业(装饰,2010,1,CSSCI期刊)文字写作教学探索;

72.工笔画的概念演变与文化维度(艺术研究,第3期,2010,CSSCI期刊);

71,以学术庆典庆祝雕塑15周年(艺术,第12期,2010);

70.中国艺术观的文化维度(艺术观察,第12期,2010);

69.雕塑稿的审美特征及研究价值(艺术观察第3期2065 438+00);

68.亨利·摩尔的素描与硬加工(雕塑,第6期,2065 438+00);

67.媒体的言行——雕塑的雕塑史(雕塑,第6期,2065 438+00);

66.现代文化和科技背景下的木雕艺术(雕塑,2010增刊);

65.雕塑稿预配(雕塑5号,2065 438+00);

64.贾科梅蒂雕塑草稿的瞬间叠加(雕塑,第3期,2065 438+00);

63.雕塑草案中的感性生存(雕塑,第2期,2065 438+00);

62.审美经济时代的雕塑创作(雕塑,2010,1);

61,雕塑稿原创(雕塑,1,2010);

60.城市雕塑对城市(中国美术馆5号,2065 438+00);

59.罗丹雕塑的结构(学院雕塑,2010,1);

58.中国当代工笔画的文化审美状况,中国工笔画的传统与现代化——湖南省首届工笔画论坛论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57.工笔画画家八论,中国工笔画的传统与现代化——首届湖南工笔画论坛论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56.《山河无边》(山河无边,安徽美术出版社,2010);

55.张肇达服装设计与绘画创作(张肇达视觉日记,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54.汉字诗意作业(混合设计,凤凰出版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53.最小化、泛化、变化(黄燕增书法作品集,海天出版社,2010);

52.中国艺术观的文化维度(走向文化自觉,建构中国艺术观——中国艺术观重庆论坛论文集(2010),文化艺术出版社,2065 438+00);

51,品味、意境、神韵(谢湘平书画选编,中国美术家出版社,2010);

50.刘春潮漆画的三个维度(中山文化第2期2010);

49.场景与人物的重叠(《绘画》2009年第4期);

48.当代西方雕塑创作中的古代东方智慧(《雕塑》2009年第6期);

47.城市雕塑的生态(上海艺术家与徐跃东合作,2009年第4期);

46.《艺术院校专业教材中的贫血与失语》(艺术观察,1,2009);

45.中国画三十年的论争与实践(中国书画报,2009年第6、7期);

44.雕塑的美学立场(《雕塑》2009年第4期);

43.看到或听到一个洞或嘴(雕塑,1,2009);

42.山川满意(《当代岭南书画报》2009年第9期);

41,罗丹雕塑稿的重构与升华(《艺术观察》2008年第3期);

40.雕塑的“门道”与“风气”(雕塑,1,2008);

39.写作、诗歌、绘画(中国艺术家,1,2008);

38.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雕塑创作(著名画家与中国儿童,第10期,2008);

37.超越陶同天地的有形性(广东海风文化中山,10,2008);

36.米开朗基罗未完成雕塑的当代意义(第二届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大会论文集(二),长春出版社,2008年8月);

35.楚湘的态度:在中国工笔画的现代化进程中(艺术湖南——湖南省美术作品集,湖南美术出版社,08,11);

34.观看的宽容:文化视野中的湖南雕塑(艺术湖南——湖南省美术作品集,湖南美术出版社,08,11);

33.从“反技术”到“技术”(艺术观察,2007年第9期);

32.城市雕塑让人又喜又忧(《艺术观察》2007年第3期);

31,《反雕塑》的世纪相遇与美学意义(《雕塑》2007年第6期);

30.“气”与“道”的沟通(《雕塑》2007年第4期);

29.文化开放形势下的“泛雕塑”,《雕塑》,2007年第2期;

28.雕塑的生态维度(雕塑,1,2007);

27.《用水拖墨》(与陈晓明《中国画家》合作,07,1);

26.《山与人的和谐》(周山水雕塑作品集,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5月);

25.《雕塑草稿的潜在特性》(中国美术馆,2006年第4期);

24.龚* * *艺术的最小公倍数(雕塑,2006年第3期);

23.雕塑的中庸之道(《雕塑》2006年第2期);

22.沈从文小说在中国的传统绘画面貌(与徐跃东合编,《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CSSCI学报);

21,中国画三十年的论争与实践(《中国画研究》2006年第1期);

20.探索隐藏的边缘(中国艺术,1,2006);

19,展示与隐藏:从百年雕塑展看20世纪中国雕塑(雕塑,1,2006);

18,《龚* * *艺术的生态意识》(规划实践,2006年第8期);

17,《雕塑形式中的符号建构》(雕塑,2005年第6期);

16,一只巧手是自然——张永健雕塑艺术解析(《雕塑》2005年第6期);

15,专注诗歌与思考(用笔名“韩星”“雕塑”,2005年第6期);

14,自由表达的可能——关于潘鹤的两组雕塑草稿(雕塑,2005年第5期);

13,三重天画梦,(香港画报,2005年4月20日);

12,民间趣味与设计意义,(崔绘画作品集,中国民族摄影出版社,2004);

11,文学研究的审美维度(中国读书报,2004年4月7日);

10,《书画宴》(艺术观察,2003年第3期);

9.《光与色的交响曲》(艺术状态,2003年第2期);

8.新感觉、新水墨(《陈晓明山河广阔》,澳门出版社,2002年);

7.散文时代与时代散文(中国青年报7月24日01);

6.漫画为什么这么“红”(教师日报01 6月17);

5.走进乡村美术馆(《艺术报》1998年7月27日);

4.地方文献研究综述(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增刊号1,1997);

3.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文化心理(《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2.大地之舞(湖南日报1994年6月11);

1,新时期现代文学的文化批评,(郑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信息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1期,全文转载于CSSCI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