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斌是哪里人?
孙宜宾(1946—2002),四川省容县人。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盛老师曾任四川省威远中学教师,受聘为“四川省中小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数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康定中学数学教师。是一名人民教师。
中文名:孙一斌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省荣县
出生日期:1946
死亡日期:2002年
职业:教师
毕业学校:四川师范大学
主要成就:人民教师
代表作品:孙一斌数学教学经验:分级递进,突出创新,让所有学生成功。
个人资料
小时候家里很尴尬。我在威远煤矿收养了一个姓孙的工人,初中二年级转学到威远中学。1965年夏天,孙一斌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北师大,却因为亲生父亲阶层的影响而掉队。回到的养父身边,我被黄荆沟镇录用,和一个叫周的老师一起开办了一所中学,他向镇福利院借了50元钱。
克服困难办学校。
为了实现当老师的理想,为了在贫困的山沟里有一个好的读书声,孙一斌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身体虚弱、无食无住的困难,带领学生们不仅要搬石头搬土、修路种树,还要翻山越岭数十里勤工俭学。学校已经建好了——石桌,石凳,茅草房,没有灯,没有光和密封的墙。条件差不算什么,但是看到那些在“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下,每天只背一个小红书上学的学生,孙一斌很难过。社会主义草真的比资本主义苗好!他不相信!“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无法战胜敌人的。”这不也是一句至理名言吗?他上课——家访,家访——在嘲笑和压力下,无怨无悔,用心良苦。
詹正在怒放。
1968年,革命后,学校秩序好转。学生的书包里也多了语文、数学、思想品德、工业基础、农业基础、革命文艺等课本,这给孙一斌干渴的心注入了新鲜的水,激起了他青春的活力。1969年秋天,他接手了一个60多名学生的初中班。除了体育课,他不仅教班里所有的科目,还自己开设了俄语、历史、地理。口袋里只有几支粉笔,他可以上午看书到下午放学,晚上组织学生排练节目。八个样板戏的几个主要唱段都是他教唱出来的。对他来说,各科知识都是那么有条理,剥香蕉缫丝结茧,讲解东西得心应手。1972年初,这个已经毕业的初中班,已经学完了文革前高中课本上的数学、物理、化学、语文、政治的大部分课程。
1977年冬天,高考制度的恢复给孙一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展示教学才华的机会。当时他辅导复习的学生都考上了大学——镇上沸腾了,矿上震惊了,县城也盛传了。1978 10,孙一斌调到威远师范学院当民办教师,教数学。同年春节,他在黄荆沟中学复习了几天高考的听课。教室里里外外都挤得满满的,他一分钱都没收。两年来,经过他审核指导的60多名学生进入了高等院校。春蚕蜡炬的精神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被评为全县第一批高级教师。
1984,孙一斌转入威远中学。1987被评为全县第一批高级教师。在他任教的高中毕业班,十个数学班的成绩都是内江市第一,全省第一。每届超过20%完成市县教学任务,半数学生考上重点名牌大学;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多次被评为省市县优秀班集体。1993孙毅斌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奖章。1994年3月,威远县人民政府授予他“科技拔尖人才”称号;4月被省人民政府定为“特殊中学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65438+10月,应绵阳、广汉教育科学研究所邀请,分别为其“高三数学复习研究会”做专题学术报告。后来,两市给威远县教委写了感谢信,称赞孙一斌5个小时的报告“小学、小学、高等数学的知识和内容精通于胸,数理化知识渊博”。同月,被四川省教委聘为“四川省中小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数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受聘至去世。
在三个州讲课和授课。
1995 10,四川省教委组织全省各地名师来三州讲学,孙一斌参加甘孜州组。在泸定、康定分别为当地教师作数学教学学术报告;参加泸定、康定中学即兴观摩课、示范课;应聘康定中学数学老师。
名师
1996 7月,孙毅斌参加了由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基金会和国家教委人事司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特级教师“园丁之家”暨工作研讨会。作为四川代表,他的经验交流演讲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1997年6月,省教委聘请他为四川省第五批中小学特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三年后,他又被续聘为第六批成员。9月,被省教委授予“四川省师德标兵”称号,被威远县委县政府授予“名师”称号。
1998《班主任之友》11期以孙一斌的工作照片为封面,本期重点介绍他的个人教学经历。《精神文明》、《教育导报》、《华西杜诗报》、《内江日报》、省、市、县广播电视台也对孙一斌的道德事迹、教学成果、班主任经历等进行了专题报道。他的教学经验和论文数十篇发表在《数学》杂志上,或在国家、省、市级获奖。
学术写作
2001年4月,由他撰写的《孙一斌数学教学心得》在内江市教育科研成果研讨会上宣读,引起教育界的强烈反响。同年9月,该论文获得四川省通识教育成果二等奖,这是该省唯一的特级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成果最高奖。孙一斌在论文中指出,高中数学教学必须改革,应该:
从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习惯、方法、能力的差异入手,分层、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从培养学生的毅力、意志和成功情感入手,创设情境,启发思维,让学生学会动脑,敢于猜测、分析、探索;从让学生学会“数学思维”入手,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应用水平;从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调整、增删、补充教材,拓宽知识面;从减轻学生沉重的心理和作业负担入手,突出重点章节的统帅作用,细化教材,让每一个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努力进步,走向成功。
母校生日,无限风光。
孙一斌当了38年老师,当了33年班主任。四川师范大学(华西师范大学)50周年校庆,他作为唯一的学生代表,应邀给四川师范大学的师生和校友作专题学术报告。受省市政府组织或地方教委、学校邀请,为成都、自贡、涪陵、德阳、南充、遂宁等12地、市、州中学教师,为内江高中毕业班研究会举办专题讲座、示范课8次。内江、隆昌、荣县等市县的中学,威远县二十个镇的中小学,都留下了孙一斌匆匆的脚步声和他讲话的声音。入选的有:内江党代表2名、优秀党员、威远县科技拔尖人才、知名教师(这两项每年享受政府补贴1.200元);内江市优秀班主任三次;内江市五名优秀教师;十三次四川省指导学生创造发明,参加全国数学竞赛,数学冬令营优秀指导老师;连续三年获得县指导教育科研特等奖或一等奖。中国数学学会会员,内江市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市教育学会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威远数学学会理事长。
2002年6月30日,孙一斌因肝癌在华西医院去世。骨灰安葬在县城东北的桃花山公墓。墓碑上“大学者,大学者,各领域之著名学者”的碑文,充满了对孙一斌“视教育为生命,以一生荐轩辕”的辉煌而短暂的一生的敬仰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