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能帮我找一篇会计方面的论文吗?大约5000-6000字
摘要
谨慎性原则在世界各国的会计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的会计制度也非常重视这一原则。摘要:界定了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分析了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指出了会计谨慎性原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运用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措施。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实务,问题和措施
目录
摘要一
简介1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其要求1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3
(一)资产使用中的定义3
(二)企业收益的使用4
(三)企业融资的运用5
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应用的问题6页
(一)主观操作7
(2)与其他原则的冲突7
(三)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8
四。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措施8
(一)谨慎性原则的恰当运用9
(二)加强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9
(三)协调与其他原则的冲突9
(四)内外结合,强化约束机制10
(五)充分披露会计信息10
结论11
参考12
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介绍
谨慎性原则在世界各国的会计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公司和投资者都特别重视资本保全,所以会计界愿意按照谨慎性原则处理企业的资产、财务和收入。会计谨慎性原则在我国最早是在1993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的,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这一原则在2001新《企业会计制度》中得到进一步发展,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这是《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中贯彻谨慎性原则的总体要求,使谨慎性原则在会计领域得到更大范围的深入应用。
就谨慎性原则而言,它是会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是,采用谨慎性原则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企业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判断。如果谨慎性原则理解和运用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的失真和失真,这也是违背会计基本原则的。因此,正确理解和运用谨慎性原则是广大会计从业人员和理论界高度重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谨慎性原则,笔者对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事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原则之一,也称为稳健性原则或安全性原则,是一项普遍的会计原则。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而形成的一种会计指导思想。它要求会计人员在对某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选择一种尽量不增加利润、不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并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鉴于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它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时要谨慎,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减少或忽略可能的收益,将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要理解谨慎性原则,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准确理解,不能断章取义为己所用。第二:过度谨慎和乐观都是不可取的。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合理应用有利于企业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谨慎性原则不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谨慎性原则之所以有争议,主要原因是很多人认为它不利于决策,与其他会计原则相冲突。其实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会计信息是否有利于管理者和使用者决策,主要取决于其可靠性和相关性。从前者来看,谨慎性原则充分考虑了经济业务中的不确定因素,并使之反映在财务报告中,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客观、更真实的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财务报表,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可靠性。从后者来看,谨慎性原则揭示了企业面临的风险,大大增加了信息的相关性。可见,贯彻谨慎性原则比不贯彻谨慎性原则更可靠、更有相关性。换句话说,谨慎性原则并没有背离决策有用性的观点。近年来,证券市场上一些上市公司会计处理不稳定,导致利润虚增。投资者以此为决策依据,遭受损失为例。
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谨慎性原则有以下要求:
(1)谨慎性原则以不确定性为基础,处理“可能”的事项。
(2)对于所有可能发生的事项,尤其是费用和损失,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合理核算”,对可能发生的费用和负债既不视而不见,也不做秘密准备。“合理性”的判断其实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3)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是充分估计会计核算中风险的损失,避免虚增利润和会计资产,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会计实务的各个方面。1993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2001新企业会计制度都规定了谨慎性原则,企业会计制度进一步发展了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谨慎性原则,进一步丰富了谨慎性原则的内容。下面是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一)在资产的定义上。
根据谨慎性原则,65438年10月至65438年10月在所有企业实施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规定》和暂时在股份公司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采用国际通行的经济利益流入/流出法,重新界定了会计要素。《企业会计制度》第二章第12条指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增加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潜力,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单独产生现金流入。在某些情况下,它需要与其他资产相结合,以直接或间接产生现金流。如果预计不会带来经济利益,就不能确认为资产。
根据这一定义,资产最重要的特征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一项支出具有全部或者部分未来经济利益的,可以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否则只能算是费用或者损失。
按照这个定义,那些由于技术进步而长期闲置的设备。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使用的设备,如果仍然作为资产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借方,不仅会造成资产虚增,还会使对外提供的财务信息失去真实性;因此,如果一项资产失去了固有的盈利能力,就不应该确认为企业的资产,而应该在为企业丧失未来经济利益时确认为损失。
与以往的准则和制度相比,这一定义既反映了资产的本质特征,又强调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对遏制资产和利润虚增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企业收益的使用上
从收入确认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不同行业和业务的收入确认的具体原则并不完全相同,但所奉行的基本原则应该是谨慎性原则。过高的收益会直接导致利润和净利润的虚增,不仅会增加企业本身的风险,还会造成严重的误导。
因此,就股份公司而言,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和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具体要求,不仅是企业防范风险的需要,也是真实反映其财务状况的要求。
从谨慎性原则出发,不能高估收入,低估负债和费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短期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和利息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收回,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不再作为投资收益确认当期损益。
(2)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不计入当期损益。发生债务重组损失的,确认为当期损失。
(3)到期不能收回的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科目后,期末不计提利息,将其中包含的利息登记在相关备查簿中,实际收到时冲减当期财务费用。
(5)期末前,企业应查明财产清查损失原因,按企业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后,在期末前处理。
(6)企业确定被投资单位净亏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记为零。
(7)对外担保、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等可能产生的负债。企业的应按照规定的项目和确认的标准合理计提,计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科目。
(三)企业融资的运用
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来看,会计报表分析是指以会计报表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预测的一种手段。作为企业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在分析企业会计信息时应该谨慎。下面就几个典型的财务分析指标所体现的谨慎性原则进行讨论:
1,公司债务确认
负债的确认还应遵循《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中对负债的定义,同时应注意具体相关规范的规定。负债根据产生的事实是否明确,未来还款金额和受偿人的日期是否明确或能够合理确定,可分为可确定负债和或有负债。或有负债的确认应当遵循《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的规定。“或有事项”标准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充分反映并确认预计负债,还可以有效释放企业的经济风险,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第四条,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企业应当将其确认为负债:(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因此,如果企业存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或有事项,应及时做出判断,以便根据谨慎性原则估计其金额,并将其作为预计负债入账。
2.流动比率的计算
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从谨慎性原则出发,应在计算流动比率指标时扣除或根据具体情况按一定比例扣除。因此,在分析流动比率时,需要考虑流动资产中各项目的构成。即使两家公司的流动比率相同,现金、应收账款等货币性资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较高的公司比存货比率较高的公司流动性更强。另外,最好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负债中加入可预见的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如应收票据贴现、诉讼赔偿等。
3、快速比率计算
速动比率是反映企业流动性的更为及时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所谓速动资产,是指流动性较强的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短期有价证券投资,但不包括存货和待摊费用。速动资产不包括存货,因为存货转化为现金的能力相对较差,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待摊费用虽然属于流动资产,但其流动性或偿债能力很低,几乎为零。速动比率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应用都有其两面性,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也不例外,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综上所述,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操作中的主观性
谨慎性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受到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不可验证。比如期末存货计价时,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方法,如何计量确定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可变现净值”在系统中表述为“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从预计售价中扣除预计完工成本和预计销售所需费用后的价值。如果这三个估计中有任何一个脱离实际,就很难正确计算出可变现净值。也不能排除人为因素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和控制。
正是由于其主观性,谨慎性原则可能被企业用作虚假减少资产和利润的手段。
。谨慎性原则适用的初衷是合理估计存在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损失并及时确认,以帮助企业在实际风险发生前化险为夷,保护债权人和所有者的利益。但目前,它被一些企业用作“故意”高估损失和费用的手段。
(2)与其他原则相冲突。
谨慎性原则在应用过程中与其他会计原则存在冲突。
(1)与可比性和一致性的会计原则相冲突。可比性和一致性原则要求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指标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前后各期会计处理方法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是,谨慎性原则允许企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改变核算的口径和方法,这与可比性和一致性原则相冲突。
(2)与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冲突。配比原则要求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及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会计期间进行确认和计量,以便正确计算和评价结果;谨慎性原则体现的是,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尽量在当期确认,可能发生的收益尽量递延或不递延,这必然会影响企业利润的正常计算。
(3)与真实性原则的冲突: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是,谨慎性原则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这显然与真实性原则相矛盾。
(三)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不同的企业可能处于不同的行业和地区,经济业务发生在不同的地方。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决策的需要,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只要交易和事项相同,就应当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由于各单位的经济财务状况不同,管理者的意图不同,预计亏损和确认收益的具体方法也不一定相同,导致各单位的会计信息很难具有可比性。
。
当然,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了。
第四,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措施
针对谨慎性原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谨慎性原则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应当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合理应用谨慎性原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
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利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运用的程度。过度谨慎或缺乏谨慎都会降低运用谨慎性原则的优势,放大其劣势,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不到准确提示,从而在决策等方面误导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可行的方案是找到适用谨慎性原则的平衡点,使谨慎性原则的优点最大化,自身的缺陷约束到最小。因此,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应该受到限制。在会计实务中,有必要对谨慎性原则适用的前提和条件进行限制,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由于受到约束,谨慎性会计程序和方法将主要基于客观前提,减少了操作的随意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和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二)加强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制度》的颁布实施,打破了行业、所有制、组织和经营的界限,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全面协调。如何选择适合企业谨慎性的会计政策,如何选择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如何选择折旧方法,如何计提减值准备,如何确认当期费用,如何使企业的资产更有效,利润更真实,都需要会计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
。因此,会计人员既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又要重视会计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三)协调与其他原则的冲突
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无法从根本上避免,但我们可以在应用过程中相互协调,努力减少它们之间的冲突。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发生冲突时,要正确处理原则之间的使用顺序。在会计原则中,真实性始终占据首要地位。谨慎性原则需要在真实性原则的控制下适度进行;如果权责发生制与谨慎性原则相冲突,谨慎性优先;与其他会计原则的优先顺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在确定会计原则的优先顺序后,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所选择的处理方法和影响程度。
(四)内外融合,强化约束机制
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功能,强化企业内部约束机制。
虽然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应用更加规范,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难以避免主观性和随意性。因此,为了防止企业基于自身利益任意变更会计核算方法,高估亏损、低估收益,虚列成本费用,扭曲真实经营成果,以谨慎性原则作为成本和利润的调节器,必须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同时强化企业内部约束机制,优化会计行为,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公允性。
(五)充分披露会计信息。
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结合起来。所有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有关的、会影响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判断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告中充分说明,包括一些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应用背景以及谨慎性原则的影响。
标签
总之,谨慎性原则的全面贯彻对于补充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解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的会计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这一原则也有一些局限性。因此,在应用中应采取一些措施,以增加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应用中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大约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