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业务风险分析报告

托管业务风险分析报告

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很熟悉。论文是为了学术交流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工具。那你知道怎么写好论文吗?以下是我整理的托管业务风险分析论文,仅供参考。让我们看一看。

妥善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关系,所有托管业务行为都应坚守风险合规底线,这是托管业务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也是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生命线。要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在托管业务管理制度框架下实施。托管行各机构需明确部门和岗位职责,运用科学有效的业务流程,以制度管人、以流程管事,进一步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摘要:在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的增长方式逐渐从资本依赖型向低资本消耗型转变。资产托管业务占用资本较少。除了稳定的托管费收入,还增加稳定的资金沉淀,创造中间收入,创造结汇、结售汇等连带收益。业务协同效应显著,已成为银行首选的战略性中间业务,综合贡献不断提升。自1998以来,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以下简称“托管业务”)的规模、服务范围、客户类型和市场参与度不断增长,都对托管业务的风险管控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托管业务中的一些风险点,并试图提出相关对策,希望对托管业务的稳健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银行;托管业务;风险;保持警惕

一、托管业务介绍

(1)什么是托管业务?

“商业银行托管业务”是指托管银行依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资产托管职责,办理资金结算等约定服务并收取相关费用的行为。根据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托管银行提供的服务还可以包括会计与估值、投资监管、绩效评价、投资管理、综合金融服务和其他资产服务。资产托管行业作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托管机制引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消除市场信息不对称、提高资产管理和交易效率、保障投资者资产安全、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托管业务收入稳定,不占用经济资本。特别是由于监管要求,托管资产需要保持一定比例的现金资产,以应对各种情况。这类资产往往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在,成为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不可多得的稳定大规模优质存款。此外,托管业务部还可以建立联动机制,充分整合内部资本、渠道、项目,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新的市场竞争格局,商业银行看到了托管业务的优势,不遗余力地加强对这一“资本节约型”中间业务的投入,提升托管业务的战略地位,推动业务结构向轻资产转型。截至2065438+2006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资产托管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3.5万亿元,同比增长53.6%。自2012以来,我国银行业资产托管规模增速始终在50%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行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市场参与者也在不断扩大。国内现已有27家商业银行具备公募基金托管资格,其中排名第一的工商银行资产托管规模已达13万亿元。

(二)托管业务要点

资产托管业务主要服务于资产管理行业,是连接投融资市场主体的重要平台和纽带。其关键点主要在于客户的多样性。近年来,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日益丰富和多样的委托客户资源,从最初的单一基金管理公司到保险公司、券商、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已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等等。有许多类型的服务。托管业务主要提供资产托管、资金结算、会计核算、资产评估、投资监管五项基础服务。还可以提供外汇交易、企业行为、风险表现、会计外包等增值服务。,这往往成为托管银行争夺客户的焦点。涵盖的范围很广。托管业务几乎涉及资本市场的各类投资,覆盖境内外市场。它需要面对中国金融业的所有监管部门,从人民银行、保监会、银监会到外管局,甚至劳动和社会事务部。操作的复杂性。托管业务的特点是数据量大,报表种类多,市场规则复杂,客户订单多,对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高。

二、托管业务的风险点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资本市场的稳步发展,托管业务也迎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风险,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业务系统风险

目前,大多数托管银行都在使用外包托管业务系统。由于历史原因,无法进行集中的系统管理和数据共享,自动化程度和批量处理能力较低。在市场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系统已经难以支撑,不堪重负,被逐渐积累的各种补丁所困扰,成为业务发展的瓶颈。不能满足各种新兴创新产品的要求,大大影响业务效率和质量,同时增加经营风险。由于外包系统固有的系统架构限制,一些个性化需求无法实现,客户往往会因为托管银行无法提供某些功能服务而转向其他银行。

(2)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托管业务各环节运作过程中,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或人为因素导致的操作失误或违反操作规程的风险。比如因为不熟悉业务系统功能和流程要求,在数据准备好之前就进行了操作,导致数据错误;输入数据错误,但审核人没有检查出来,基于错误的输入数据进行操作,导致出错;在数据完整无误的情况下,分配了错误的规则,调用了错误的函数,导致计算结果错误;业务系统关闭,无法正常使用;错误的分类,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错误的分类。

(三)系统建设的风险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很容易出现真空地带。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尚未形成对管理产品和流程的全覆盖,个别新产品的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和补充。以P2P托管为例,现有系统基本不涉及这个领域。监管变更后,制度没有相应的改变,一些规定难以有效执行。比如监管部门已经逐步取消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没有产品审批,分公司无法向公安机关申请刻制托管产品。

(四)内部管理风险

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差异很大。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可能被认为不适用于保险资产。同样,也不宜直接采用保险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年金。所以一定要关注托管的资产类型和所管辖的监管部门,才能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业务人员配备不足,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业务需求。面对托管业务日益多样化的要求,托管业务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准入和审核机制不明确,分支机构越权办理业务,合同签订不规范;未严格按照合同履行保管人职责的。

(五)声誉风险

在托管业务中,尤其是证券投资基金,如果误差达到或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0.5%,除了被监管部门质疑外,还需要进行信息披露。例如,关于工银瑞士贝肯全球自然资源指数证券投资基金(LOF)净值的虚假公告,托管行与管理公司一起在报纸上刊登。这样的公告一旦发出,对托管银行的声誉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托管业务系统出现重大故障,某个环节的重要数据错误很可能造成大范围的错误,也会给托管银行的声誉蒙上阴影。

三、风险防范的对策

商业银行如何保证托管业务的规范运作,实现零失误,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从体制、制度、管理等方面有效防范托管业务风险:

(一)强大的业务系统支持

结合业务实际,自主开发全行集中统一的托管业务系统,规范业务流程,加强业务管理和监控。顺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特征,加强信息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努力确保托管业务系统硬件设备稳定运行、软件应用功能和数据处理准确可靠,确保信息数据安全有效。积极应用技术系统实现风险控制,将风险控制设计嵌入系统架构层。实现外部数据的统一访问和内部数据的统一管理,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控制数据风险。在系统升级之前必须有一个回退机制。如果问题比较大,应该回退到之前的版本,复试成功后可以再次升级。在切换到新系统时,应设置足够长的并行过渡期,通过并行结果验证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纠正和优化,特别是检查各项风险控制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准确有效地满足要求。

(二)规范操作常抓不懈。

要充分认识托管业务的绩效风险,在绩效管理和规范运作方面加强执行力度。建立奖惩机制,对规范操作、谨慎操作、注意防范经营风险的给予奖励,对违规操作、无责任心的给予警告和通报。在纠错机制和业务连续性方面,也要做好充分准备,制定完整的应急预案,一旦出现问题快速定位,及时实施解决方案。遵循全面性、独立性和有效性原则,在业务系统和岗位人员中建立适当的单独防火墙,达到风险防范的目的。要求业务人员明确岗位职责,熟悉系统流程,避免顺序错误甚至遗漏,对重要数据和参数必须实行复核和定期检查机制,执行统一的分类和操作标准并遵循。在人员配备上,根据业务需要配备必要的人员,建设一支专业、高素质的托管团队。

(3)坚持制度建设

建立有效的托管业务管理制度,核心是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哪里有业务,就要制定相应的具体制度,不能形成制度缺失。在深入了解监管政策、法规、产品运营模式及相关要求的基础上,首要任务是系统建设。建立托管业务系统定期整理机制,检查是否完整,是否需要变更或修改。对市场上影响托管业务的信息能够快速反应并进行逻辑分析,尤其是对于监管政策的变化和新产品的出现。应提前做好业务影响分析,认真做好应对工作,如对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形势和监管的分析,密切关注监管动向,直接反映新法律政策对托管业务流程和制度调整的要求。建立沟通渠道。完善托管业务问题报告制度,明确报告路径和程序,畅通解决问题的路径。各机构在运营中如有任何问题或改进建议,可以找到具体负责人,在规定时限内得到反馈。避免因为职责分工、举报路径不清而不知道找谁的情况。构建完善的托管业务管理体系,需要凝聚整个托管行的共同努力。

(四)加强基础管理。

要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在托管业务管理制度框架下实施。托管行各机构需明确部门和岗位职责,运用科学有效的业务流程,以制度管人、以流程管事,进一步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要求,控制措施落实到位。查产品业务。对于不具备条件的产品,不要盲目开展业务。应考虑能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合规,透彻理解监管政策,加强风险识别,合规开展业务。建立定期自查机制,以问题为导向,自我发现、自我纠正问题。要定期开展合规自查,特别是对那些容易出现风险、前期检查存在问题的领域。要加大自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切实解决问题。建立全行抽查机制。增加内部检查的频率,检查内容涵盖方方面面,尤其是要特别关注行业内出现的问题,根据分析做好自查,不犯简单、低级、重复性错误。建立检查通报和检查问题跟踪制度,持续跟踪整改情况,确保落实。特别是对之前检查发现的问题是否吸取了教训,进行了认真全面的整改。已经发现的薄弱环节,一定要改进,补齐。

(E)合规意识始终很强。

妥善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关系,所有托管业务行为都应坚守风险合规底线,这是托管业务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也是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生命线。我们必须认识到,托管业务的风险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职业前景,还关系到商业银行的声誉。一定要秉持风险控制为主的理念,提高合规经营意识,在规范经营的前提下拓展业务。加强合规风控教育,大力倡导合规风控理念。重视培训,加强业务人员培训,组织各种线上或线下培训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建立必要的职业资格机制,机构负责人必须具备基金职业资格,确保熟悉托管业务的政策要求和基本概念。定期进行评估,强化全体员工的合规管理意识,使合规风险控制持续化、常态化,避免发生损害托管行声誉的事件。资产托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空间最大、创新领域最广的新兴业务之一。为了更好地保障资金安全,维护投资者权益,必须贯彻“规范高效运作、自主经营、确保安全”的原则,确保托管业务稳定、高效、安全运行。

参考资料:

[1]银行业协会。商业银行托管业务指引,2013[2]银行业协会。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2016),2016。

[3]镜子。上半年工行资产托管规模达到13万亿元[N]。金融时报,2065,438+06。

[4]孙·。中国P2P借贷模式及其监管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4

[5]基金份额净值估值错误公告[N]。证券时报,2013

[6]蒋显灵,许晓兰。第三方支付现状及监管:来自互联网金融的观察[J].改革,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