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潘一山的相关报道

2008年6月18日,省委组织部正式任命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长,也就是45岁的博士生导师潘一山教授。睿智的眼神,淡定的笑容,浑身散发着自信从容的气息,这就是他给人留下的印象。

说到潘一山教授,人们最崇拜他。16岁,从中学跳级两年后考入阜新矿业学院。大学期间,连续四年被评为三好学生。20岁继续读硕士,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24岁被聘为讲师,晋升副教授,32岁被评为教授。31岁,考入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连续三年获得清华大学奖学金。35岁毕业于清华大学,成为同届500多名博士生中19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之一。先后获得“辽宁省首届青年先进科学家”、“中国煤炭学会第三届青年科学家奖”、“辽宁省优秀科学家”、“中国理论与应用力学学会优秀力学教师”、“辽宁省第三届青年科学家奖”、“阜新市劳动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65438-0997,潘一山教授作为工程力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成功申报工程力学博士点,并于2003年成功申报力学博士后流动站。现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机械学会常务理事。

辉煌的人生道路和卓越的科研成就,潘一山教授是如何一步步取得这样的成就的?爱迪生曾这样定义成功:“成功是99%的勤奋加上1%的天才。”潘一山教授对成功有自己独特的解读:“我认为成功是建立在勤奋的基础上,在正确的时间抓住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是成功的基础。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能很好地把握机会。当然,兴趣也很重要..."

正如潘一山教授所说,勤奋是成功的基础。1986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担任力学与工程科学系主任、教务处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无论从事教学科研还是教学管理,他都兢兢业业,兢兢业业,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在清华读博士期间,他选修了很多新课程,查阅了很多资料,如饥似渴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存。那时候,他总是在半夜睡觉。即使回到阜新短短几天,他也是呆在研究所里工作到深夜。2007年3月至8月,潘一山教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密歇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问研究。他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几乎听完了研究中心开设的所有博士课程。除了听课、与教授讨论、参加会议,他还利用一些机会充分了解了美国大学的情况,并参观了很多实验室,了解他们对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也在本科生中学习了一些学生管理的做法。

潘一山教授还说,他不把成功当回事。关键是做他感兴趣的事情,并从中感受到快乐。“比如一个教了一辈子的老师,可能退休的时候一无所有,但是他也很成功,因为他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培养了很多学生。”“你应该随时努力。搞科研就是这样。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是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做科研也需要机会,但是没有平时的积累,就算有机会也抓不住。”说到科研,他是这样说的。“学习和科研没有什么虚假的。我国的科研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落后,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科研,我认为关键在于创新。”

“一生只做一件事,坚持50年”是潘一山教授在科研上的信条。1984以来,从事采矿工程领域的冲击地压、矿震、煤与瓦斯突出等煤矿灾害的成因、机理、预测与防治研究。他以严谨求实的精神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采动灾害机理与控制、煤矿流体力学、煤体失稳破坏理论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为岩体材料的分类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了岩爆失稳理论、煤与瓦斯突出失稳理论和岩爆与突出统一理论,提出了岩体失稳破坏的相似模拟理论,研制了相似材料和实验设备,发现了岩爆开始后煤压变形破坏过程的局部化规律,将岩体变形失稳破坏理论应用于工程。

20多年来,主持或参与岩爆研究的科研项目近6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部采场围岩破坏、瓦斯渗流及相关非线性动力学基础研究”资助。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被EI检索29篇。在国外召开的学术会议上,发表了两次主题演讲,出版了两部专著。这些成果已成功地应用于阜新、抚顺、新汶、北京等十几个矿井的冲击地压预测和治理中。尽管潘一山教授已经担任行政领导多年,但他从未忽视自己作为教师的职责。他不仅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活动,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二十多年来,潘一山教授一直是本科生的教学任务。讲授岩石力学、弹性力学、工程热力学等十余门课程,深受学生好评。发起并亲自主持力学专业项目(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工作,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参与编写《有限元法及其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煤岩流体力学》等高校规划教材(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力学实验测试方法》主编。他还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的研究。2005年参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物理力学课程立体化教学与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作为副组长参与高等理工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理工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与基本教学要求的制定”。

潘一山教授在担任力学与科学工程系主任期间,奠定了辽宁工业大学工程力学在全国前30名的地位。2008年,他主持的“力学教学团队”经过各地推荐和专家评审,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实现了我校国家级教学团队零的突破。他还介绍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学、科研、分配制度等近20项管理措施。通过部门委员会,让工作有章可循。这些管理制度使力学与科学工程系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力学与科学工程系能够稳定、健康、持续地发展。

在担任教务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期间,也为学校教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贡献。特别是2006年6月,5438+10月,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学水平进行评估。此次评估是我校建校57年来首次接受的国家级评估,也是国家对学校教学工作的一次全面检查。虽然名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但评估建设工作涉及到学校的所有部门、大部分职能部门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潘一山教授当时是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评估小组的副组长。在评估中做了大量细致具体的工作,为辽宁工业大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8年担任辽宁工业大学校长后,在他的领导下,学校从学科建设和工作需要出发,撤销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撤销土木建筑学院,成立建筑工程学院和交通运输与土木工程学院。成立营销管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军事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对外合作与交流培训部、国有资产管理部。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成立矿难治理研究所和循环经济研究中心。节约型校园和信息化校园建设取得成效。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潘一山教授是通过公开招聘选拔的大学校长,这在我省高校尚属首次。

2008年,是潘一山总统就职的第一年。他在2008年的报告中说,“2008年6月18日,省委组织部正式任命我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长。从那一刻起,我每天都不敢懈怠。我和党委书记倪国玉同志以及党委的其他同志一起,思考、规划并积极推动学校周围的工作及其发展,正如我在就职声明中所说的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08年是辽宁工业大学克服困难,齐心协力,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也是全体师生员工难忘和感动的一年。作为辽宁工业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在这一年里,他出色履行校长职责,带领全体师生攻坚克难、凝聚合力,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工作大局,把握重大发展机遇,优化外部办学环境,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深化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持续推进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大力提高科技水平,发展科技产业,重点抓好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发展:1篇博士论文获得全国177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制定并全面实施《关于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意见》,学校设立138项目,开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力学教学队被确定为国家级教学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队”;工程力学和软件工程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批准了两个独立的博士点:系统工程、矿山计算机应用和空间信息工程。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中央和地方* * *建设项目4个,顺利通过财政部项目专家组评估,争取建设资金700万元;王继仁教授主持的“煤自燃理论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结束了该校没有国家科技奖励的历史;新增科研项目328项,承担国家、省部级垂直项目55项;两名教师被聘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成功举办第三届现代采矿与安全技术国际学术会议;积极参与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不仅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也赢得了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省政府厅局、阜新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来校调研,加大对学校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顺利完成中层主要干部任命;形势政策教育、“太阳石精神”教育、感恩教育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优良学风工程”、“和谐园区工程”、“彩虹工程”等12项工程,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管理、学风校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学校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第二批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高校。开展了近500项质量发展活动。学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08年,在全国和辽宁省举办的各类科技学术竞赛中,我校学生有60余件作品获奖。葫芦岛校区管理、财务工作、后勤管理、党建工作等。,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通过公开招聘成为辽宁工业大学校长后,潘一山教授说,“作为大学校长,我自然会成为学校的后勤部长,全校教职工的后勤部长。我想摆正自己的位置。我是来服务的。我要努力服务好,各方面创造好条件,团结大家。创造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条件,使学生和教师能够很好地工作和学习,并注意团结大家。”

在日常工作中,他非常注意与老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面对老师,他总是倾听他们的声音,解决他们的问题和困难;以非常规举措吸引和培养国内外一流人才,全力打造学术大师和学术带头人队伍,使他们在学术研究、教学和学术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同时开展“大师引领”和“小兵渡江”,让青年教师有超越发展,实施百名博士培养计划,修订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支持他们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实施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做好青年教师教授、副教授评聘工作;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尽可能改善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师生;重视专家教授在教育教学和学术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学术管理、民主管理四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

面对学生,他认真思考并解决了“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好这样的人”的问题,并进一步思考“学生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学生入学的基本需求是什么,学校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吗?学校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制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是否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他经常深入学生,面对面地回答他们的问题。狠抓学风建设,切实抓好科学发展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太阳石精神”教育、主人翁意识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推进素质拓展工程、和谐园区工程、心理健康工程、社区发展工程、优良学风工程、诚信教育工程,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形成了两个校区办学的格局;随着学科调整和新兴学科的建立,学校二级学院数量增加;随着大学进入国家创新体系,一些跨学科、跨学院的新型学术组织在大学中建立起来。这就是辽宁工业大学目前面临的情况。潘一山校长说,对此,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既要保持原有管理体制中合理部分的相对稳定,又要大胆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以加强目标管理为导向,辅以适度的过程监控,将管理重心下移,努力扩大学院等学术组织的自主权,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潘一山教授是一位成功的学者。面对成功,他谦虚到“勤奋”。面对自己的科研领域,他致力于“创新”。面对许多荣誉,潘一山教授并不把它看得很重。他关心的是自己的事业,是采矿工程力学正在攻关的科技前沿,并为之不懈努力。

潘一山教授是辽宁工业大学的校长,任重道远。他说,“我不断问自己: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总统?我的责任是什么?如何把学校带好?每一个回答的落脚点都是学校和学校发展,这是我们的事业,是我们人生的根本。我想专心做大学校长。”我们相信,辽宁工业大学在年轻领航者潘一山校长的带领下,一定会以创新奋进的精神、自信拼搏的精神、和谐向上的氛围、奋进升华的动力,朝着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目标坚定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