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希腊哲学成因分析的论文

古希腊自然哲学

众所周知,西方哲学的原始形态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在西方哲学的这个萌芽时期,哲学家们主要集中在对宇宙本质的探讨上,他们的著作大多冠以《论自然》,他们通常被称为自然哲学家。早期希腊哲学在解释一切自然事物如何产生和存在时,总是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性视为不言而喻,并从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寻找这种统一性。

早期希腊的自然哲学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科学精神。希腊最早的哲学家,也是第一批科学家。另一方面,因为这种哲学刚刚从神话中诞生,所以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母体的烙印。但总的来说,自然哲学家坚持从自然本身来解释宇宙的本质,开始摆脱宇宙创世神话的神秘,这标志着人类科学思维的初步觉醒。例如,赫拉克利特继承了米利都学派的唯物主义传统,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对立,指出:“自然也追求对立,它从对立中产生和谐,而不是从同一事物中产生和谐。”[2]毕达哥拉斯学派也将“和谐”视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人生的一种美德,体现了其学派对宇宙万物统一的“数”的把握和对道德完善、社会平等的理想状态的追求。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探索宇宙自然观和生命历史观的最初萌芽。

即使是早期希腊哲学中的埃利亚学派的存在主义哲学,虽然思辨性很强,但实际上也是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回答了世界万物创造的原初问题。巴门尼德提出的“存在”范畴是对自然的哲学抽象概括。在《论自然》中,他用逻辑论证和思辨的方法深化了自然哲学的基本命题。

德谟克里特斯的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在巴门尼德之后,自然哲学的特点是把事物看作一个合成物,开始探索物质更深层的内部结构。德谟克里特斯的原子论认为一切事物的起源和内部结构都是原子和“虚空”,提出了原子自行运动的观点,试图重新解释早期幼稚唯物主义者无法解释的一些自然现象。在这些解释中,德谟克利特强调“一切都是由必然性产生的”[3],即明确提出了自然现象的因果必然性问题,表达了唯物主义决定论。但德谟克利特割裂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简化和夸大了因果必然性,否定了偶然性的客观存在。他的决定论思想是机械论的。

对此,亚里士多德批评说:“德谟克利特忽视了目的的原因,把自然界的一切功能都归结于必然性。”[4]但值得注意的是,德谟克利特巧妙地运用了原子论来解释灵魂的构成,并将灵魂理论与人生智慧联系起来,使他的历史观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在他残存的作品中,有许多揭示人生意义的谚语:“期待灵魂之善的人,追求的是神圣的东西,而追求肉体幸福的人,只有一个好处,就是容易幻灭。”[5]“我们应该热心于按道德办事,而不是谈论道德。”[6]“不合时宜的快乐产生厌恶。”[7]“追求美而不亵渎美是正当的。”[8]他补充说,“对善的无知是犯错误的原因。”[9]“总是发明美丽的东西是神圣心灵的标志。”[10]“不义之财有损道德。”[11]总之,德谟克利特对人生真谛的探索教会了人们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从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当然,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形态基本上是自然哲学。总的来说,自然哲学探索自然的奥秘,追求万物的本源,试图用感性存在的东西来统一世界。苏格拉底认为,基于感官所见,自然哲学家其实是不可靠的,但他们蒙蔽了灵魂的眼睛。他主张“不如向心灵世界寻求帮助,去那里寻求存在的真理。”【12】在苏格拉底看来,哲学的对象不是自然,而是心灵,是认识自身中的善,也就是人的德性。这是苏格拉底从他对自然哲学的批判中得出的结论,这一批判改变了古希腊哲学的研究方向,即从关注自然的自然观转向了历史的人生观。

也就是说,苏格拉底的哲学不再关注自然,而是关注人生问题,即着眼于在伦理学中寻求一种普遍的东西。但是,苏格拉底并没有把普遍的东西和个别的东西完全分开。柏拉图沿着这一思路前进,不仅将二者割裂开来,而且将普遍的事物作为独立存在的理念来对待。柏拉图认为人类感官所经历的一切具体事物都是不变的,这一点已经被赫拉克利特的流变学理论所证明。“不变”的现象存在与不存在,都是相对的、不稳定的、暂时的。绝对的、稳定的、永恒的观念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个别的东西只是观念的模仿和影子。由于这种对世界的哲学理解,柏拉图将现象和本质融为一体的现实世界二元化,即他在感性世界之外构建了一个理想世界。观念是感性事物的基础,感性事物是观念的衍生物。柏拉图的理念论作为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是完全荒谬的;唯心主义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发展环节,深化对个体与普遍性、感性与理性、现象与本质的探讨是有意义的。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大师。古希腊哲学始于米利都学派,提出并讨论了万物起源的问题。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解,所谓“本原”或“原生”,就是一切事物都是由它构成的,都是由它先产生的,最后又回归于它的东西。在亚里士多德之前,关于什么是万物的本源,明显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本源是事物的物质元素,从水、火、土、气到“根”、“种子”、原子;另一种认为起源是一个普遍的范畴和原理,如毕达哥拉斯的数、埃利亚学派的存在和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在总结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基础上,把原始论的问题变成了本体论的问题,这是哲学思想上的一个进步。

从起源论到本体论,体现了人类寻求安身立命之本的哲学情怀的深化。所谓本体,就是终极存在。亚里士多德把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或研究存在本身的学问称为“第一哲学”,即形而上学。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哲学不仅在研究对象上不同于其他科学,而且在研究目的上也不同。学习哲学是为了追求智慧,而不是实用。哲学是世界上唯一的“自由学问”。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研究的是“作为存在的存在”,这是最普遍、最普遍的存在,没有任何具体的“存在”特征。亚里士多德把这种最一般的存在分为两类:一类是运动的“存在”和与运动有关的时间、空间、有限和无限,这些都是自然哲学的研究对象;一个是不变的“存在”,这是第一哲学的研究对象。

《物理学》是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自然哲学著作。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是广义的物理学,本义是自然。他在物理学中把“自然”定义为“运动和变化的起源”[13]。自然是运动和变化的,运动和变化的根源是自然本身。为了突出自然哲学的地位,亚里士多德把“存在的事物”分为两类:一类是因自然而存在的事物;一种是“因其他原因而存在”的东西[14]。前一种事物,如各种动物、植物和简单的物体(土、火、气、水),其特点是,这一类中的一切事物都有一个运动和静止的源泉在它自己内部;后一种东西是人造的东西,比如床、衣服、房子等。,其特点是明显的人类活动的痕迹,所以变化的动力并不在自身内部。从自然事物和一切与人有关的事物的区分来看,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自然”也可以说是宇宙万物固有的自我运动能力和固有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