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散文

学术论文

2015

史玉英、钟、郑俊明、郑俊涛、崔欣丽、罗瑞威、陈、陈、& amp郑(通讯员)(2015)。骄傲的双面结构的跨文化证据。人格研究杂志,55,61-74。(If 2015 =?SSCI 1地区)

邓,杨,& amp郑(通讯员)(2015)。单身和已婚女性的择偶复制:其他女性接受和拒绝择偶决定的影响。进化心理学,13(1),89-105。(网上发布时间:2015年1月26日)(IF2015 =?SSCI?面积)

郑,l .,& amp郑,于(2015)。中国年轻男同性恋者的性别歧视预测他们的男性面部阳刚之气偏好。性格和个体差异,76,183-186。(IF2015 =?SSCI 2区)

郑,l .,& amp郑,杨(出版中)。中国男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对男性面部男子气概和伴侣特征的相关偏好。性行为档案。(IF2015 =?SSCI 1地区)

郑,米,张,杨,&郑(通讯员)(已出版)。情感面孔的依恋回避和防御调节的效果:检验先占和后占策略作用的脑电位。附件& amp人类发展。(IF2015 =?SSCI?面积)

徐,杨,& amp郑(通讯员)(已出版)。在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和双性恋人群中预防儿童性虐待:一项荟萃分析。儿童性虐待杂志。(IF 2015 =?SSCI?面积)

徐,杨,& amp郑(通讯员)(已出版)。中国男性手指比率(2D: 4d)与性取向的关系。性行为档案。(IF 2015 =?SSCI 1地区)

婚恋关系中的相似匹配与争议。记者(张秋丽、孙青青、雍正)。心理科学,2015,38?

2014

不同水平攻击者的内隐和外显注意偏向:行为和ERP证据。记者(李景华、雍正)。心理科学,2014,37 (1): 40-47。

时间分配的执行功能:二价联合任务的证据。通讯员(曹国光、陈娟、雍正)。心理科学,2014,37 (2): 258-264。

大学生精神信仰、心理韧性现状及其关系。通讯员(李翰、廖传静、雍正)。中国公共卫生,2014,30 (3): 275-278。

日常循环的类型与心理健康。记者(宋晶晶、雍正)。心理科学进展,2014,22 (9): 1446-1455。

郑,l .,& amp郑(通讯员)(2014)。中国大陆的网上性活动:与性感觉寻求和社会性行为的关系。人类行为中的计算机,36c,323-329。(SSCI,IF 2014 =?SSCI?面积)

徐,杨,& amp郑(通讯员)(2014)。中国出生顺序和同胞性别比与性取向的关系。社会行为与人格,42 (6),995-1002。(If 2014 =?SSCI 4区)

徐,杨,& amp郑(通讯员)(2014)。中国人的手指比率(2D: 4d):一项荟萃分析。美国人类生物学杂志,27,304-309。(If 2015 =?SSCI 1地区)

2013

郑,l .,& amp郑,于(通讯员)(2013)。中国女同性恋者和双性恋妇女的男人婆身份和移情系统化认知特征。个性和个体差异,54 (8),951-956。(如果2013 = 1.861,SSCI 2区)

杨,谢,李,汤。郑,于(通讯员)(2013)。理解合作在单试验棱镜的困境:与三个贡献者的互动。社会行为与人格,41 (5),721-730。(SSCI,IF 2013 = 0.372,SSCI 4。

郑,l,哈特,T. A。郑,于(通讯员)(2013)。中国男同性恋者对男性面部阳刚之气的吸引力:与性交偏好位置和社会性行为的关系。性行为档案,42 (7),1223-1232。(如果2013 = 2.783,SSCI 1地区)

曹国伟;郑,于(2013)。时间人格中时间分布的执行功能: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心理学研究,3(9),495-503。

魏,赵,赵,& amp郑,于(通讯员)(2013)。终极游戏中社会整合的神经机制。人类神经科学前沿,7896。(If 2013 = 2.895,SCI 3区)。

代际团结的潜在类型和关系质量对自我陈健康和幸福的影响。记者(杨晶晶、艾瑞拉·洛温斯坦、托德·杰克森、雍正)。心理学杂志,2013,45 (7): 811-824。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心理因素调查。通讯员(湖南、雍正)。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 (7): 48-52。

成人对婴儿啼哭的反应及其脑机制。第二作者(李想、雍正、孟宪新、李鹏、李红)。心理科学进展,2013,21(10):1770-1779。

性客体化和女性自我客体化。记者(孙青青、郑丽君、雍正)。心理科学进展,2013,21(10):1794-1802。

2012

郑,l,哈特,T. A。郑(通讯员)(2012)。中国男同性恋者的课程偏好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性行为档案,41 (3),683-689。(如果2012 = 3.280,SSCI 1地区)。

桂英,贝瑞,金威,& amp郑(通讯员)(2012)。中国农民工的文化适应。国际期刊文化关系,36 (4),598-610。(在线提供2011)(如果2012 = 0.940,SSCI 2区)

韩,李,张,杨。郑(通讯员)(2012)。儿童和青少年幸存者对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的反应。社会行为与人格,40 (7),1147-1152。(如果2012 = 0.410,SSCI 4区)

郑,l .,& amp郑(通讯员)(2012)。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预防干预效果的荟萃分析。性传播疾病ASES,39 (11),886-893。(If 2012 = 2.594,SCI 2区)

杨,x,Oner-,b,&郑(通讯员)(2012)。在单试棱镜的困境中是什么促进了合作?感知控制、互惠和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心理学大会(ICP2012),南非开普敦。国际心理学杂志,47 (s),374-374页。(如果2012 = 0.632,SSCI 3)

中国文化自尊与西方文化自尊之比较。通讯员(舒守礼、卢慧星、张璐、杨银芳、丁超、雍正)。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 (1): 45-51。

大学生朋友间的性话题交流及其对性适应的影响。通讯员(徐华春、李、、)。中国学校卫生,2012,33 (1),18-20。

基于文化的心理弹性研究。通讯员(李翰、张艳、雍正)。(2012).探索心理学,2012,32 (3),195-198。

潜意识说服的证据和争议。通讯员(陈真真、蔡莉、雍正)。心理科学进展,2012,20 (4): 575-583。

少年犯与普通中学生攻击敌意的归因偏向分析。记者(李景华、田琛、雍正)。中国学校卫生,2012,33 (5): 550-552。

婚姻中的性别角色和家务分工。记者(高丽君、雍正)。中国精神卫生杂志,2012,26 (7): 543-546。

2011

郑,李帕,R. A,& amp郑(通讯员)(2011)。中国的性和性取向差异。性行为档案,40 (3),533-541。(IF 20165438。

郑,l .,& amp郑(通讯员)(2011)男性气质和女性主义与大五人格维度的关系中国样本,39 (4),445-450。(如果2011 = 0.307,SSCI 4区)

郑,杨(通讯员),&;郑(2011)。性自我标签和个性差异。社会行为与人格,39卷7期,955-962页。(SSCI,IF 2011。

王,刘,李。郑(通讯员)(2011)。内隐权力动机对愤怒面孔加工的影响: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个性研究杂志,45(5),441-447。(网上有售:16 June 2011)(if 2011 = 1.996,SSCI 1地区)。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调查与评估。第二作者(黄希庭、雍正、罗鸣春、苏尔坦、陈本友)。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 (3): 1-5。

时间人格的结构和功能。记者(陈娟、雍正)。心理科学进展,2011,19 (6): 896-904。

社会排斥的研究范式和理论模型。通讯员(苏城、刘璐、雍正)。心理科学进展,2011,19 (6): 905-915。

电子游戏的负面效应与争议。通讯员(赵永乐、何颖、雍正)。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2):1788-1797。

阶段性团体咨询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干预效果评价。通讯员(陈真真、唐永龙、张晞临、徐湛、雍正)。中国学校卫生,2011,(6): 726-728。

关于民族刻板印象的研究与思考。通讯员(何颖、赵永乐、雍正)。贵州民族研究,2011,32 (6): 21-26。

医务人员人格因素、组织因素与工作投入的关系。通讯员(高慧、李长军、雍正)。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9): 573-576。

2010

西南少数民族教育价值观调查。通讯员(牛春娟、雍正)。心理科学,2010,33 (1): 198-200。

攀枝花市彝族中学生文化心理适应的调查与分析。记者(袁小燕、雍正)。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1):145-149。

儿童收养研究中的心理学问题。通讯员(马一丹、薛伟峰、雍正)。心理科学进展,2010,18 (3): 464-471。

移民文化适应的研究趋势。通讯员(孙、、)。心理科学进展,2010,18 (3): 496-504。

影响躯体化症状的人格因素及其现实意义。通讯员(李长军、雍正、刘新峰、宾洋)。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 (2): 125-128。

大学生内隐和外显成就动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讯员(、王、、、)。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 (6): 700-702。

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新视角。记者(杨晶晶、雍正)。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 (19): 2875-2878。

中学生情绪智力在学习倦怠和应对方式中的中介作用。通讯员(陈晓、阎石、雍正)。中国学校卫生,2010,31 (7): 773-775。

大学生述情障碍与疏离感的相关分析。记者(李欢、高丽君、武玉、雍正)。中国学校卫生,2010,31(9):1080-1081。

大学生成就动机、自我决定与抑郁的关系。记者(王建峰、雍正)。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1):1284-1287。

价值观与行为一致性之争。通讯员(陈颖、雍正)。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0):1612-1619。

大学生性知识的获取途径及其与性心理健康的关系。记者(张奎、雍正)。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10,32(23):24822502。

2009

自我投入与情绪障碍关系的研究综述。通讯员(程雷、、吴、赵婷婷、周钦江)。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 (1): 12-16。

积极情绪研究述评:健全人格的视角。通讯员(杨笈每、雍正、徐莹)。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 (2): 149-152。

当代青年人际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记者(黄娟、雍正、李新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 (2): 18-22。

当代青年爱情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通讯员(廖莎莎、李新华、雍正、辛增友)。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 (3): 13-17。

高校专职心理教师职业倦怠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通讯员(赵崇莲、雍正)。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 (4): 20-23。

创伤后成长:5.12地震创伤的新视角。记者(张骞、雍正)。心理科学进展,2009,17 (3): 623-630。

5.12地震前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比较。第三作者(张炎、向、、、、陈涵)。心理科学进展,2009,17 (3): 505-510。

心理治疗过程研究。记者(张骞、雍正)。心理科学进展,2009,17 (4): 766-773。

同性恋的角色分化及其对伴侣的角色要求。记者(郑丽君、雍正)。中国精神卫生杂志,2009,23 (3),192-195。

错误反馈下特质焦虑患者的情绪认知偏差: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通讯员(刘力、、、于)。中国精神卫生杂志,2009,23 (3): 224-227。

中国同性恋性别角色的异性恋性调查。记者(郑丽君、雍正)。中国公共卫生,2009,25 (4),499-450。

中学生异性同伴交往的结构和类型研究。通讯员(卢秀琼、雍正)。心理科学,2009,32 (3): 682-684。

残疾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第三作者(桂、陈颖、)。中国特殊教育,2009,(8): 3-7。

心理治疗结果的临床意义分析方法。记者(周静、雍正)。心理科学进展,2009,17(5):1002-1009。

心理治疗的负面后果。记者(秦敏、雍正)。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316-1326。

论文:大学生时间洞察力、应对方式与健康的关系。第二作者(刘新峰、雍正、李长军)。中国的学校卫生,2009,30 (6): 533-534。

大学生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通讯员(赵崇莲、雍正)。心理科学,2009,32 (4): 983-985。

躯体化症状是如何出现的?-躯体化认知理论述评。通讯员(李长军、雍正、刘新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 (8): 507-509。

劳教戒毒人员药物渴求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通讯员(吴、、廖、)。现代预防医学,2009,36 (8): 1490-1493。

2008

浅谈培养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的途径。第二作者(许昆英、雍正)。教育探索,2008,(1):119-120。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离散选择模型分析。第三作者(黄希庭、窦刚、雍正)。心理科学,2008,31 (3): 675-680。

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初探。第二作者(徐华春、雍正、黄希庭)。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 (5): 35-39。

中国青年职业价值观初探。通讯员(辛增友、雍正、徐华春、彭娟)。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 (5): 40-44。

大学生睡眠质量与a型行为模式的相关性。通讯员(赵崇莲、雍正)。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 (6): 7-10。

人格与病态赌博述评。记者(李新华、雍正)。心理科学进展,2008,16 (5): 740-744。

郑,李,高德博,刘(通讯员),赵,唐,刘(2008)。IPIP大五因素量表在中国的信度和同时效度:网络获取的异性和恐同样本之间因素结构的一致性。个性和个体差异,45卷7期,第649-654页。(如果2008 = 1.598,SSCI 2区)

2007

关于我国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几个问题?第二作者(黄希庭、雍正、毕增增、陈有珍)。心理科学,2007,30(1),2-5。

叙事文本中时间表征的评价差异研究。第二作者(杨炳军、雍正)。心理科学,2007,30(2),369-372。

归因风格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第二作者(侯家杰,雍正)。保健医学的研究与实践,2007,4(2),72-76/78。

嫉妒的性别差异及其争议研究。第二作者(洪翔、雍正、张海伟)。社会心理学研究,2007,(3),68-73。

自杀的神经生物学因素研究进展。通讯员(王爱娟、雍正)。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 (3),263-266。

自杀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进展。第二作者(王爱娟、雍正)。保健医学的研究与实践,2007,4 (4): 75-80。

大学新生社会支持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通讯员(丁伟、廖婷婷、雍正、邓硕宁)。中国的学校卫生,2007,28 (7): 626-627。

价值观的新课题:文化变迁中的西南民族价值观传承研究。独立作者。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 (3): 64-67。

对“双重束缚”记者的分析(张海伟,雍正)。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7):3397-3403。

中学生职业抱负特点的调查研究。通讯员(陈佑平、雍正)。心理科学,2007,30(5),1214-1217。

不同训练方法对小学生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通讯员(廖、、)。心理科学,2007,30(6):1351-1355。

2006

美国人格障碍研究述评。通讯员(辛增友、雍正、陈本友)。心理科学进展,2006,14(1),93-98。

国外人格障碍五因素模型述评。通讯员(徐华春、雍正)。心理科学进展,2006,14(2),249-254。

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综述。记者(丁伟、雍正)。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145-148。

文化和心理治疗。通讯员(许雪华、雍正、张奎、邓硕宁)。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155-157。

惊恐障碍综合治疗的特点。通讯员(李瑶、雍正)。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2),147-150。

强奸犯的认知特征。记者(周海涛、雍正)。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4),148-152。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记者(孟芊、雍正)。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第20期(12):811-813。

学生健康人格养成教育的心理学视角。第二作者(、、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42 (3): 90-94。

拖延研究综述。第二作者(雍正孟芊)。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4),9-12。

西南民间艺术与儿童社会化的对话。第二作者(周晓燕、雍正)。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4),55-58。

青少年性心理健康初探。通讯员(罗毅、雍正)。心理科学,2006,29(3),661-664。

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综述。记者(王晓燕、雍正)。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 (6),700-702。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观因素初探。通讯员(赵崇莲、、李、张)。心理科学,2006,29 (6),1431-1433。

2005

决定人格特征的提问星座实证研究。记者(苏丹、雍正)。心理科学,2005,28 (1),220-221,206。

显性自恋与隐性自恋:自恋人格的心理学分析。第一作者(雍正,黄晨)。心理科学,2005,28(5),1259-1262。

不确定人格分析。第二作者(雍正张骞)。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5),23-26。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综合干预。通讯员(杨蓉、邵智、雍正)。中国精神卫生杂志,2005,19(7),457-459。

行为主义在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中的应用。第三作者(、阮、、)。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05,26 (11),951-952。

论文:探讨DSM系统中人格障碍诊断的发展。通讯员(辛增友、雍正)。中国精神卫生杂志,2005,19(12),832-834。

2004

SARS期间强制退网的疗效及原因分析。第三作者(杨蓉、邵智、雍正)。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2004。

对异常障碍的恐惧。第二作者(赵永乐、雍正)。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2),140-142。

亲密关系暴力:男性和女性谁更具攻击性?第二作者(雍正蛟刘)。社会,2004,(4),40-43。

媒体暴力及其对青少年和儿童的影响。第三作者(赵永乐、何颖、雍正)。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4),44-46。

不同游戏风格对电脑玩家攻击性影响的研究。第二作者(赵永乐、雍正)。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5),36-39。

网络成瘾的实证研究进展。第二作者(、、阮、)。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5),40-43。

中学生网络成瘾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第四作者(邵智、杨蓉、罗康龄、雍正)。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 (6),548-549。

大学生自我导向完美主义倾向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独立作者。28国际心理学大会(2004年国际比较方案)。

2003

美国积极心理学导论。第二作者(雍正张骞)。心理学探索,2003,23 (3): 6-10。

情绪自我报告及其可用模型综述。第二作者(罗毅、、刘敏)。社会心理科学,2003,18 (4): 27-31。

2002

班级风格及其与班主任和班级学生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第一作者(雍正、程云、黄希庭)。心理科学,2002年3期。

中学“差生”的自我价值感及其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第一作者(雍正、张惠荣、黄希庭)。《心理科学》,2002年第4期。

2001

心理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第二作者(、、唐、)。心理学动态,2001,9 (2): 151-156。

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关系研究。第一作者(雍正、马建青、黄希庭)。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期。

2000

时间洞察力的自我整合:一、心理结构投射测验。第二作者(雍正黄希庭)。心理学杂志,2000,32(1),30-35。

时间洞察力的自我整合。心理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第一作者(黄希庭雍正)。心理学杂志,2000,32(1),36-39。

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第三作者(黄希庭、余华、雍正、杨家忠、王伟鸿)。心理科学,1,2000。

1999

高中生学习兴趣的变化过程及原因初探。第二作者(夏凌翔,雍正)。四川心理科学1999 2。

1998

自我同一性状态与时间洞察力体验的结构关系研究。第一作者(黄希庭雍正)。心理科学1998 3。

自我概念的结构:II。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理论维度分析。第一作者(黄希庭雍正)。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第5期,1998。

1997

自我概念的结构:大学生“我是谁”反应的内容分析。第一作者(黄希庭雍正)。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第1997期第1期。

大学生时间体验维度的因素分析。第一作者(黄希庭雍正)。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 1。

大学生的个人/集体取向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第一作者(、、秦、)。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997期。

1996

论审美倾向。第一作者(、李、、)。心理科学1996 4。

1995

时间记忆理论与实验范式。第二作者(雍正黄希庭)。心理科学1995 4。

1991

英语单词短时记忆编码的实验研究。独立作者。心理科学199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