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作文是一种信息输出,它的信息来源于真实多彩的生活。作文的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一个程序:真实观察生活→生活信息→选择输入信息→加工输出信息。《九年义务教育大纲》规定: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要解决从内容入手的问题,使能准确反映命题要求的至关重要的信息成为作文信息,必须做好生活观察积累和正确选材。只有从内容出发,才有可能指导组织材料,加工材料,写出好作文。第一,培养观察能力,增加信息积累。“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虽然作文写作的出发点不同,但如果有作文,就要先有目的地去观察,然后再去写。有些作文,尤其是考场上的作文,是根据大脑中积累的生活信息的现有来源写成的,但归根结底,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现实生活。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信息的摄入和储存,哪里来的信息加工和输出?因此,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和社会,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观察和分析身边事物的习惯;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参观、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拓展知识面,丰富作文内容,同时也要加强课内外阅读,增加信息积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练习写观察日记。观察是学生获取作文素材的主要来源。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练习写日记,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教师要传授观察方法,选择好的观察对象。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理解事物,抓住特点,抓住重点。孩子们充满活力,热爱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可以观察到很多东西,比如自然景物的状态,千变万化的气候,人物的音容笑貌,各种社会现象。应该记录观察结果。如果只观察不记录,那么很多新鲜的印象,有趣的事情,生动感人的场景,必然会被遗忘,即使后来回忆起来。坚持观察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还培养了观察能力和习惯。扭转对写作的恐惧,也避免写作文时抄袭书报的不良倾向。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应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入手,通过参观、浏览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去感受自然和生活。培训应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低年级时,最好从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静物开始,写一篇简单的观察日记。随着年级的增长,我逐渐写那些特征不明显,最容易被忽略的人和事。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静物;分阶段观察动态事物;宽的东西需要换个角度。(2)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写作前做好准备。纵观教材,有相当多的作文是在没有明确观察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回忆的。如果平时不积累,只是在每次作文前告诉学生准备效果。有些同学能把文章内容写得更具体,主题正确生动,但没有思想深度,写作水平停留在某个层面,很难有飞跃。如何引导他们深化主题,使文章更上一层楼,不太实际的办法是结合学生写的生活中的事情,从现象到本质、社会意义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索。初中生第一学期的写作要求主要是学会描写生活经历,表达对生活的理解。也就是说,首先要教会学生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学生只有从生活的真实出发写作,才能讲真话,写故事,才有东西可写。但是有的同学要么写的太简单,要么就像记流水账一样,没有特色。这就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习自己所写的材料来加工和丰富文章的内容。我在一年级的一篇笔记本作文里发现了几篇短文。事情本身很感人,描写了生活中真实的人和故事,但文章却像光秃秃的树,没有枝叶。比如有个学生写道,暑假前一天中午放学,他走回家,妈妈不在,饭也没做好。他非常生气。来到桃园,他想发脾气,但看到母亲满头大汗,刚走出桃林,就主动回家给母亲做饭。很明显,这个学生写的材料是好的,但问题是他没有仔细观察事物,他不能艺术地处理它们。比如当时的环境,人物的长相等等。没有被写出来,他们的感情也不是很好。藏学专家说,想象力的丰富程度取决于生活的深度,取决于对宇宙万物的观察和思考,取决于我们是否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我让学生把看到妈妈工作的场景详细写出来,写出他不同的感受。这位学生仔细思考了一会儿,对自己写的东西进行了仔细加工,描述了天气的炎热,描述了母亲走出桃林时“热”的样子,描述了自己见到母亲前后的心理变化,抱怨自己吃不下饭→感动得流汗时有罪恶感→每年吃母亲种的桃时想到感恩→由衷地赞美自己勤劳能干的母亲。深入生活,要有独特的眼光,敏锐的观察和捕捉。很多作家善于放大那些渺小卑微的东西,减缓那些稍纵即逝的变化。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范例。鲁迅放大了人力车主动扶一位跌倒的老奶奶的事件,写出了一件意味深长的小事,歌颂了劳动人民无私无畏的可贵品质,揭示了进步知识分子的时代光芒。朱自清的背影,描绘了一幅父亲爱儿子的永恒画面。他们的作品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往往并不理想。为了明确备考阶段的要求,心中有大局,在开学前,把每学期的几篇作文的学科范围和训练要求归类成表格,然后从全局的角度拟定作文备考计划。在作文课上,要引导学生从内容入手,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帮助学生回忆相关的人和事,打开他们的记忆仓库,拿出生活的积累,帮助学生从记忆中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来做这篇作文的内容。然后让学生重温这些趣事,热烈讨论,这样学生就会有写作文的欲望,具体写的时候也会有真实的感受。(3)开展阅读活动阅读能力是写作能力的“根”。没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很强的写作能力。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展阅读活动。既要重视深度阅读,也要重视课外报刊的阅读。读书看报是扩大知识信息,增加积累的好方法。我们每天在课堂上安排10分钟,让学生轮流看报纸,了解新闻。书籍和报纸上所有有趣的新闻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内容。广泛开展“读书、看报、讲故事”竞赛的国家,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第二,考察问题的含义,确定大脑中摄取了很多信息材料。要选择符合题意、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就要考察题意,确定意图,精心选材。(1)审题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并加强训练,使其形成习惯。有些作文是完整的命题,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比如用“分解、分析、确定焦点”三步法来分析“记忆深处的一件事”的含义。第一步,把题目分成四个意思:记忆→深刻→事→事,然后分析每个词的内容。比如“记忆”指的是过去,时间长,不是现在,“深刻”指的是难忘的印象,不能写成普通的琐事。只能写一件事,不能多写,描述重在写事,不写人。第三步,通过上面的分析,确定每个部分的重点,这就是问题的意义。上面例子的意思;作文要求用第一人称叙述一件往事,要突出,要深刻。至此,写作要求明确。有的作文范围很大,要指导学生阅读两件事:一是搞清楚体裁,二是看叙事对象。写作文时,不妨展示一组与命题略有不同的命题。让学生分析提纲,然后系统地解释原命题的意思。(2)立意命题作文主题思想的确定与阅读教学中心思想的确定是一样的。一种是中心包含在题目中,可以通过题目的考查直接确定。(3)选材明确写作要求,确立中心,引导学生学会选材。作文要做到五要。首先,我们应该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材料,并根据中心的需要量身定制材料;二要选择最有意义的材料,砍掉意义不大的材料;第三,选择典型材料,去除一般材料;第四,选择新材料,淘汰旧材料;第五,要选真料,弃假料。如何在生活中寻找素材,一种是分散筛选的方法。二是双向选择。三是避免使用求异的方法。实践证明,“从内容出发”是引导学生认知规律和作文指导的关键环节。只有引导学生观察和积累生活,准确选择材料,才能引导学生克服内容障碍,提高写作能力,使学生获得更系统的写作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