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最好的教育都可以,原创和在线都欢迎。

[教育作文材料]

著名的格言

1,教育的根是苦的,教育的果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2.教育之于灵魂,犹如雕塑之于大理石。(爱迪生)

3、生命开始诞生,不吃就死了;人若天真,不教则愚。(王福志)

4.要有好的社会,首先要有好的个人;要有好的个人,首先要有好的教育。(蔡

元培)

5.对人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丹东)

6.多一所学校,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雨果)

7.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泰戈尔)

8.教育是最艰巨的事业之一。优秀的教育家认为,教育不仅是一项科学事业,也是一门艺术。

艺术生涯。(加里宁)

9.给孩子留下完美的教育,就是最好的遗产。(斯科特)

求知是人的天性。(亚里士多德)

11.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觉悟和毅力。(费伯

呃)

12,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得学,任何环境下都可以自学,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知识。(叶圣陶)

13,事业上最需要的是创意人才。(邹桃芬)

14,世间万物都需要创造。如果你想前进,你不能坐以待毙,你必须创造。(徐特立)

15,人的生命就是创造。(高尔基)

16,人生所有的快乐都是创造的快乐:爱、天才、行动——都是通过创造这团火。(罗曼·罗兰)

17,我最怕/人开眼/不惊/习惯了日子/活下去/不追求童话幻想/走出来。

变成一首诗/就像参观一座修道院...(罗兹·杰伊·斯特文)

18,人生最高理想在于达到真理。(李大钊)

19,我们只愿意在真理的祭坛前俯首称臣,而不愿意在一切物质权威面前俯首称臣。(郭沫若)

20.真理是一个崇高的词,也是一项崇高的成就。(黑格尔)

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相关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当动机太强时,效率会降低。只有动机水平适中,学习效率才会最高。

3.实验研究:是探索在一定的控制情境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4.相关研究:研究者不创设某种情境,只是观察自然界中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两个变量是否相关的结论。

两个变量的相关性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正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加时,另一个变量也增加。

(2)负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加时,另一个变量减少。

(3)零相关。当一个变量改变时,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

5.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不涉及探讨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只是描述一些有趣的事件或现象。

梅斯在1978进行了观察和访谈相结合的描述性研究。

6.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即发展既包括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

7.生理发育:个体的生理发育,也称生物因素的发育,是指人类个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及其本能的变化。个体的生理发育过程是一个内生过程,即个体按照自己预定的程序和节奏自然成熟和成长的过程。

8.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从出生到心理成熟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渐进主义”的观点,即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连续的量化过程。另一种是“阶段论”的观点,即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量变的连续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质变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不连续过程。

9.先天因素:指个体在出生时从父母那里获得的遗传质量。

后天因素:指个体出生后受到的来自环境的各种影响。

10、自然成熟理论:布勒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发展的内在节律与生物因素的自然成熟有关,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按照生物因素的预定程序和节律自然成熟的。外部环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或减缓心理发展的步伐,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心理发展的内在节奏。

11、环境决定论:心理学家沃森等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

12、刻字:洛伦茨在研究幼小动物的依恋行为时发现,刚刚会走路的幼小动物倾向于跟随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对象,并很快与他们建立起难以改变的依赖关系。这种现象被洛伦兹称为“雕刻”。

13,他律:儿童的道德判断是由他自己以外的客观价值标准所支配的。

自律:一个孩子的道德判断是被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的。

14、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适应性变化。

15,反射学习:学习掌握某种刺激和某种反应。

认知学习: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行为。

16、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在19年底至本世纪初对狗的消化过程的研究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开始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17、习得:在巴甫洛夫实验中,贝尔(CS)反复匹配食物(US),使狗学会对贝尔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称为条件习得。

18、消退: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如果在狗对铃的条件作用建立后,食物(US)不再伴随铃(CS),狗对铃(CS)的流涎反应(CR)会越来越弱,直至最终消失。这个过程叫做条件反射的回归。

19.自发恢复: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已经明显消退的条件作用会在一段时间后以非常微弱的形式重新出现。这种现象叫做条件动作的自发恢复。

20.刺激泛化: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学习高音流涎时,稍低的音调也会诱发其流涎反应。这种CR自动延伸到CS以外的其他刺激的现象称为刺激泛化。

21.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回归,使生物体学会对CS和与CS相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过程称为刺激分化。刺激泛化和分化是互补的过程。在刺激泛化的帮助下,学习可以扩展到原有的具体刺激之外,而在刺激分化的帮助下,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适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泛化。

22.二次条件反射:一个条件刺激对另一个中性刺激进行条件反射的过程叫做二次条件反射。

填空或选择

1,中国心理学家(潘蔚)在1980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1971美国出版的《教育百科全书》指出:“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行为的科学研究。事实上,教育心理学被定义为一门主要涉及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学习和教学的科学。”

2.前苏联的彼得罗夫斯基在1972编辑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研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规律。”

3.(良好行为游戏)由(Barris等人)玩

4.瑞士教育家(Pestalozzi)提出了(教育心理学)的思想,强调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提倡(直观教学)的原则,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感知,发展学生的思维。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将教育心理学的理念付诸实践。他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清晰),(联想),(系统),(方法)。后来他们的学生又将上述四个阶段进一步发展为五个阶段(准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

6.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发生在(19世纪)后半期。

1867年,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第一卷(教育人类学),这是教育和心理学知识的必要来源。

1988年,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问世,作者是俄罗斯教育家、心理学家(列夫上尉)(教育心理学)。

从1896开始,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开始了对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并在1903出版了一本书(教育心理学)。一般认为,形式教育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首创的。

7.桑代克、沃森、格思里、赫尔和斯金纳是加盟学派的主要代表。

8、认知学派(韦特莫、考夫卡、科勒)为主要代表。他们提倡“格式塔理论”。

9.1908年,我国出现了第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由方宗岳翻译自日文《小泉》(实用教育心理学)。

后来又出版了路志伟(桑代克)译的(教育心理学导论)。(陈德容)译(盖茨)(教育心理学)。

10,个体的心理发展受两个因素制约(先天)和(后天)。

11,(格塞尔)著名(双胞胎爬行实验)

12,人类口腔发育的关键期是(2-3岁);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数概念发展的关键期是(5-5.5岁)。

13、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是从观察儿童玩“玩弹珠”游戏开始的。

14、皮亚杰指出(11岁)是儿童道德判断由外在标准向内在标准转变的转折点。

15,(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石,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重要(核心)地位。学习理论所解决的学习的根本理论问题(本质、过程、条件),是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

16.学习理论主要分为:(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联结主义-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17.人和动物与环境保持平衡有两种方式:(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

18,加涅的学习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口头信息;(4)运动技能;(5)态度。

19,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按照学习的方式,学习可以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20.奥苏贝尔把有意义学习分为:(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1.1972彼得罗夫斯基主编的《时代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把学习分为两类:(反思性学习和认知性学习)。

22.我国学者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学习、运动技能学习、心智技能学习和社会生产规范学习)。

2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把学习过程看作:(信息输入-编码-加工-储存-解码-输出的过程)。

法官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教育过程。在任何一个社会,老一代人都必须以某种方式把社会经验传递给年轻一代。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不断受到他人的影响。

2.教育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经验传递的过程。

3.教育过程的研究离不开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虽然外部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个体的生理发育,但不能改变其发育的内在程序和节奏。

5.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一个不连续的过程,有一系列质的不同发展阶段。

6.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条件制约个体心理发展。

7.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学习。

简短的回答或讨论

1.教育心理学应该为哪五个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答案:(1)确定教学目标;(2)了解学生特点;(3)运用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规律;

(4)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5)教学测量与评价。

2.教育心理学必须从哪些方面学习心理学内容?

答:(1)学习理论;(2)学生的学习;(3)学习策略;(4)学习迁移;(5)学习动机。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答案:(1)提示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心理规律,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建立系统的教学理论,促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4.简述莱珀的实验。

答:Lepper将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三组,让他们都用一种孩子们喜欢的彩笔画画。第一组和第二组都是获奖组,但是第一组被告知画完就要奖励;第二组不知道有奖励;第三组是对照组,画完就不给奖励。结果显示,第一组继续选择绘画的儿童数量只有第二组和第三组的一半。由此,莱珀得出结论,一旦外部奖励被去除,就会降低个体对这一活动的原始兴趣。这就是外部奖励损害内部动机这一结论的由来。从莱珀的实验可以看出,实验方法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是随机分配被试;二是控制变量。总之,实验方法要求实验者严格控制实验情境,实验遵循事先设计好的实验设计,实验的实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实验结果要准确测量。正因为如此,实验方法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一种有效方法。

5.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方法有哪些?

答:(1)实验室实验。这是一种严格控制实验情境,从而准确细致地观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实验室实验最大的优点是允许实验者最大程度地控制研究中的所有因素,因此这种研究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其局限性在于其实验情境高度人为化和简单化,因此很难将其实验结果推断到现实生活情境中。

(2)随机现场实验。这种研究是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的,通常持续很长时间,其目的是评价某一教学程序或其他教育措施的效果。

(3)单案例实验。巴里斯等人进行的“良好行为游戏”实验就是单案例实验的一个例子。在单个案例实验中,实验者不需要对结果进行测试和解释,图表本身一目了然。这是区别单个案例实验和其他组实验的特征。

6.加盟学校的* * *有哪些相似之处?

答:桑代克、华生、格思里、赫尔、斯金纳是加盟派的主要代表。第一,所有的心理现象都归结于刺激或情境(S)与反应(R)的直接联系,用S-R公式作为解释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原则;第二,主张学习的本质是通过条件作用被动地建立S-R之间的联系;第三,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注重对外部现象和外部条件的探索,而忽视了对内部过程和内部条件的研究。

7.认知学派的理论表现是什么?

答:认知学派主要以维特默、考夫卡、科勒为代表。他们提倡“格式塔理论”。一是否认刺激与反应的联系是直接的,认为行为受意识支配,以意识为中介;其次,认为学习的本质在于主动建构格式塔或形成认知结构,而不是被动形成S-R联系;第三,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主张讨论学习的内在过程和内在条件。

8.试述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答:教育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接受的来自环境的最重要的影响,也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受个体现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

(1)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个体的学习准备度包括生理准备度和心理准备度两个方面。生理上的准备程度,尤其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程度,是个人接受教育的天然前提。心理准备包括智力因素。

向相反发展过程的积极方向发展。

(3)虽然人格发展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但从整体上看,每个阶段的人格发展都是一个完整的、连续的过程。

13.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科尔伯格指出,人的道德判断发展经历了三个层次六个阶段:(1)前世俗层次(9岁以前)。阶段1。惩罚和服从阶段;阶段2:工具相对主义取向阶段;(2)世俗层面(9-20岁)。第三阶段。好男孩定向阶段;第四阶段。法律与秩序的定向阶段;(3)后世俗层面(20岁以后)。第五阶段。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原则的定位阶段。

如何把握学习的定义?

答:首先,学习的特征是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第二,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是比较持久的。

再次,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是经验的获得引起的。

第四,学习是人和动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