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000字。
一篇1000字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阐述大学生心理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推进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建议,主张在高校开展心理调查和咨询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有问题;原因;建议
所谓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一致,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相一致,能促进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和个体适应环境的状态,从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它是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有稳定感,能以任何形式适应外部环境,即个体有很强的心理调解和平衡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等因素,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越来越模糊。一方面是学习知识带来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是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矛盾无法化解。尤其是在大学,在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的压力下,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使得个人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全部显现出来。许多大学生患有明显的、复杂的、多样的心理障碍和疾病,且比例逐年上升。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领导者和建设者,他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他们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健康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至关重要。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人格、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学会自我调节,提升自己的人格。
2.心理健康教育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和前提的。一个心理健康、心态良好的人,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内在的潜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增强自己内在的自信,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己,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自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人际关系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有些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有些人本身在中学的成长阶段没有培养出与人交流的能力。进入大学后,问题凸显。有些人冷漠,有些人胆怯,有些人傲慢。有的同学,因为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觉得很难交到知心朋友,或者缺少知心朋友;还有的因为性格因素带来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同时,由于个体之间缺乏正常的交流,容易引起猜疑和嫉妒。
2.情绪管理。
一个人能否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情。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的关系的反映。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人的一生都在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有些大学生有焦虑恐惧心理,情绪过于压抑,抑郁焦虑害怕,整天坐立不安。有的人情绪化、喜怒无常,有的人自我否定、自我拒绝,几乎丧失了从事一切行动的欲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爱情受挫而产生自杀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些人因为现实的不如意而愤世嫉俗或者绝望。这些表现已经说明这些人心理上已经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如果他们对自己的不良情绪不了解,或者缺乏控制能力,使其强化,形成强烈的负面情绪,就有可能成为一些极端校园事件的制造者,比如今天的大学生投毒事件,或者恋爱受挫后自杀杀人的恶性事件。一旦情绪稳定下来,大多数人都会后悔自己的冲动。
3.学习和就业的压力。
进入大学后,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人生目标的确立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学习和提升,而对学习的态度和理解尤为重要。大学是为了进一步更新和学习知识,攀登高峰,还是拿文凭作为就业的敲门砖?有多少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专业?所以各种心态和思想在大学汇聚。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环境与地位的错位,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有些同学发现高中时作为尖子生的优势不复存在,面临着重新分化组合的局面。有些学生为了不及格的课而学习,对未来感到迷茫。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考试失利是因为没有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使紧张的心态不能得到及时调整,导致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得了考试恐惧症。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自身心理问题
自身成长过程中已经形成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得不到家人和自己的理解,导致上大学后无法妥善处理问题,进而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2.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要有很强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大一新生往往不适应新校园生活的变化,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控制自己的时间。值班组和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都要自理。这对于那些平时习惯依赖父母家庭的同学来说,确实是个问题,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另外,我们身边的同学大多来自不同的地区,同学之间需要重新建立熟悉的关系,这也是一个心理发展和学习的过程。同时,大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同时,要学会参与社会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如何适应社会,这使他们感到有压力,并造成新的心理缺陷。
3.情感依赖和独立意识是矛盾的。
由于自我认知的原因,大部分大学生盲目自满,自恋,失望。或者单身生活会导致情感依赖,比如大学生因恋爱问题产生的情感矛盾和焦虑。这方面的恶性事件很多,都是因为不良的学业竞争或者内心的挫败感,进而导致对社会和人生的错误认识,使自己陷入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第四,开展健康教育,实现幸福生活
1,加强学校心理疏导
高校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加强学生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心理咨询可以引导学生减少内心的矛盾和冲突,解决心理上的忧虑,开发身心潜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有效适应外部环境。
2.调查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调查是为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问卷?通过调查,可以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让他们通过访谈的方式到心理咨询中心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诊断,从而早期发现心理问题,及时干预,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得到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目前,一些高校一直在开展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对学生的心理帮助和心理状态的优化有很大作用。
3.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大学开设的所有学科中,教学过程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通过自身的教学,深入挖掘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将学生在历史中形成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开设心理教育课程。
教育对提高心理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心理、卫生、健康方面知识的系统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在校园文化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和社会环境。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格局的动荡,地球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会经受更加严峻的考验。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适应性、耐力、控制力、意志力、思维能力、创造力、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更新观念,接纳自我,自由翱翔,走向成熟,迎接生命的成长!
参考
【1】心理咨询师[M]。中国精神卫生协会,2012。
【2】杰瑞?m?伯格,由陈会昌翻译。人格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吕建国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4]张春香。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5]冯仲良。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000字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二部分
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的心理健康调查显示,大学生已经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因此,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我们下一代素质的提高。一项调查表明,心理素质是当代人素质教育中最缺乏的。因此,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受其心理素质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是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高强度的学习,父母的过度保护,生活经验的缺乏,使得这些学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生活中的小挫折足以让他们中的一些人承受,从而产生心理疾病。从环境因素来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人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社会变革对成长中的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困惑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心理负荷过重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大学生面临着新的学习、生活、组织环境、新的人际环境等。这些环境给生活经验不足、情感脆弱的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对这些压力,一时难以适应新环境,不能及时调整,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负面情绪和心理障碍。
2.唯一的孩子被宠坏了。有些父母太喜欢独生子女了。这是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往往源于独生子女从小被家庭惯坏,缺乏集体合作精神。而这些习惯成为精神疾病的诱因,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3.对网络的依赖。许多大学生一方面因为交流困难而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求心理满足,另一方面又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所深深吸引。一些大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有些人甚至沉迷于网络,不愿意与人面对面交流。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取向,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人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4.生活学习压力大。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此外,课程的超负荷、学习方法的问题、长期的精神压力也会带来压力。生活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与人交往,以及生活贫困带来的心理压力。
5、失恋。大学生正值青春,渴望友情,渴望异性爱。恋爱现象逐年增多,但恋爱成功率相对较低。有很多大学生都经历过恋爱的挫败感和失恋的心理体验。因为我们不能正确对待失恋。有些同学失恋后情绪低落、抑郁,失去自信,自卑,有强烈的失败感和挫败感。甚至有自杀的念头。
6.就业压力。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到理想工作变得越来越难。他们因为焦虑和自卑而失去安全感,很多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
第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组织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有助于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水平。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不仅应该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健康人格的塑造。比如心理教育信息员在老师和辅导员中选拔,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互相沟通。
2.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风会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给学生带来更多积极的情绪,有助于维持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学校应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和宽松的理解环境,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自我意识,充分发展个性。提高适应性。
3.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自觉地跳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邀其畅游,拼命吸收新知识,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保持乐观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情。
大学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开朗的心情,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遇到伤心难过的事,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欣喜若狂,烦恼不已。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人格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求职心理,并应符合社会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样,我们一定会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所成就。
1000字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三部分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之间的人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发展,家庭中独生子女的数量越来越多,父母对女儿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压力也逐渐增大。在校考试竞争,毕业找工作竞争,工作单位实习竞争等等。巨大的压力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强迫症、抑郁症、躁狂症等心理问题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威胁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职业规划。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于:让每一个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利用心理健康知识给自己减压,从而达到舒缓身心的作用,让大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为将来顺利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首先,首要目标是治疗精神疾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治疗心理疾病。如今,大学生承担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期望。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心理压力远大于身体压力。所以大学生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从整天消极怠惰,无所事事,到伤害他人,伤害自己。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治疗可以大大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正常学习和成长[1]。
第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现在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大学生选修课中也有心理咨询课程,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了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习、考试、恋爱、实习、找工作等人生的各种重要选择。所以难免会有压力和尴尬。如果有的同学抗压能力低,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恐慌、不安。通过心理调节,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抗压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自身人格得到提升,不良习惯得到改善,能够欣赏和热爱生活,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再次,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决定其成功与否,性格决定其命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终要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会面临很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因此,培养高水平的心理健康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学生应抓住机遇,充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充分体验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快乐,热爱社会和自然,充分调动内在潜力,迎接各种挑战。
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因素
第一,全面性原则。现阶段,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成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由之路。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应首先考虑全面性原则,这一原则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在大学生的大学教育课程中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包括理论课,还包括实践课,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研究;
第二个方面是教育目标的全面性。我们可能只是意识到,只有那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其实不然。我们需要全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2];第三个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恋爱、人际交往等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
二、分类原则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教育对象进行分类,因为每个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都是不同的。如果对每个学生都进行同样的教育,效果不会很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达不到。在大学设立心理健康中心时,要做好招聘不同专业方向的心理咨询老师的准备。大致分为学习、生活、恋爱、人际交往、工作等等,彻底全面的解决每一位前来咨询的同学。对没有接受心理教育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对没有收到良好效果的学生进行一般和专业的心理教育课程,对收到良好效果的学生进行一般的心理训练,从而大大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
在聘请心理咨询老师时,要对学生负责,严格控制考核制度,必须接受专业负责的心理老师,这样会大大减少心理健康教育的障碍。
第三,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原则。在心理训练的过程中,不要只给单一的老师指导,这样学生的接受效果低。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心理咨询带来的轻松和舒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咨询的各种测试和游戏,让学生积极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心理咨询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轻松面对和克服,真正达到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目的。
一旦学生确立了主动性,就会在学生之间进行口碑宣传,这样心理咨询就会在学生中非常顺利地进行,从而极大地推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进步。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构建良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应该树立他们正确的人格,培养他们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
参考资料:
[1]马建青,10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得失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4-9。
[2]范福民,陈其芳,何经纬。香港大学生心理咨询[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7-11。
猜你喜欢:
1.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
2.800字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论文
3.大学生心理健康毕业论文2000字
4.大学生心理健康3000字论文
5.大学生心理健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