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系似乎陷入了一个忽冷忽热的怪圈。如何处理中美这种关系背后的本质?
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系出现反复。一方面,由于美国新政府对中美关系不够了解,需要调整其前任的对华政策。另一方面,由于中美都是大国,经济往来频繁,贸易摩擦多,要从自身利益出发维护自身权益。一方面,中国和美国的制度不同。美国总想把中国的发展网络到自己的想法里,总想领导中国,指导中国做事,维护自己。因此,美国一方面强调搞好对华双边关系,维护自身利益,另一方面又从人权、南海问题、人民币利率、贸易逆差等方面向中国施压。未来中美还会继续有摩擦,继续修修补补,都是因为两国的经济体制。总之,这种变化背后的本质是中美实力的消长,以及由此带来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世界政治格局的“势”开始从西方向东方转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开始全面衰落,中国开始崛起。
奥巴马上台前,美国鸽派盛行,主张与中国对话和经济合作。所以才有所谓的“中美”、“负责任大国”。但奥巴马上台后,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和国力的下降,鹰派势力开始做大,打压鸽派,于是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出“强硬”的一面,比如公开声称要插手南海问题,频繁在朝鲜半岛周边军演等等。但这些举动其实是内心软弱的反映。
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到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你如何看待中美对话平台的变化?
一是范围扩大了,从一个经济领域扩大到战略和经济领域;第二,深化了从经济问题到经济战略和其他战略方面的对话。把一个主题分成两个主题,细化深化处理。
中美从原来的“战略经济对话”变成了即将到来的“战略与经济对话”,这个“和”的含义还是很丰富的。过去是两个对话,一个是战略对话,一个是战略经济对话。现在,两人的对话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济对话过去是部长级的,战略对话是副总理级的。这是第一个和第二个意思,效率大大提高了。以前这两个对话不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举行,现在合二为一后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举行。两国领导人可以一次性参加这两个重要的对话,对提高效率非常好。第三层含义,战略的比重增加了,战略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结合更加紧密。在过去,经济对话往往会坚持一些具体的问题,如两国之间的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等。有些战略对话是在比较大的宏观问题上,不涉及具体问题。现在,两者的结合可以互相弥补。经济对话会从战略角度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对话,战略问题也会涉及具体问题。两者结合后,战略比重增加,具体问题上升到战略层面。
为什么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真正远离?
可以说,全球各国政府在2008年底到2009年年中用量化宽松印了很多钱,在尽力救市之后,全球经济体系最糟糕的时刻已经过去。但是,次贷危机造成的全球资产缩水,摧毁了大量财富。2010起步的西方国家,在大量印钞,降低央行利息后,经济增长势头并不好。而且随着通货膨胀的到来,面对各国经济增长/复苏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西方政府为了自身经济增长,开始使用贸易保护来降低本国的进口和失业率;以通过政治力量使他国货币贬值为目的,国内出口增加,打击了许多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国家,甚至使其经济无法良好增长甚至衰退,全球经济陷入恶性循环。除了经济增长缓慢,西方国家也开始紧缩开支,民众消费能力降低。而且大量带利息的廉价资金,促成了大量热钱。当经济没有完全好转时,各地的股市大幅上涨,脱离基本面,泡沫开始出现。如果泡沫再次破裂,全球经济将进入前所未有的萧条。如果上述情况加重,全球经济再次衰退,那么全球金融危机其实并不遥远。
为什么中国和美国越来越成为同一个命运,但未来的中美关系需要重新平衡?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也在增强。美国和中国将在未来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中发挥关键作用,两国关系必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两国新一代领导人有机会实现这一愿景,使两国成为“世界进步与繁荣、和平与稳定的中流砥柱”。中美关系的发展是大势所趋。美中“同舟共济”,建立“生命的统一体”,携手应对日益复杂的世界问题。这是全球金融危机下的新外交局,也是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新格局。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许多国家要求中国调整经济增长模式。然而,中国内向型的经济增长转型必然意味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将大大增强,因此中美关系需要“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