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毛泽东实践理论的思考

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实践论》是毛泽东在1937年7月写的。《实践论》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出发,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意义,坚持和发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毛泽东在《实践论》中阐述了以下四个基本问题:(1)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2)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中认识的过程和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3)批判“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4)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总结说,真理是通过实践发现的,真理是通过实践证实和发展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是无穷无尽的,每一个实践和认识循环的内容都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合一观。在过去的高考教材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人来说,学习这些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即使你当时牢牢记住了它们,如果你不去实践,你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因为你没有声音,大部分的知识和经验都来自于亲身实践。现在想想高考的知识,你还记得多少?如果现在再考一次,还能拿到原来的分数吗?所以练习很重要。“实践、理解、再实践、再理解,这种形式是无穷无尽的,每一个实践和理解循环的内容都相对高级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合一观。”这是正确的实践观。我相信“自觉参加社会实践”也是对我们年轻人的要求,也是我们进步的最好手段。所以从现在开始要在实践中进步。《实践论》这篇论文的语言不仅直白生动,而且准确无误。对于论文来说,语言的准确性是第一位的。毛泽东自始至终使用普通的词语,但他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内涵。比如“一个足不出户,对天下事了如指掌的书生,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只能是一句空话。虽然这些话在科技发达的现代也能实现,但真正认识自己的,是在世间修行的人。那些人在实践中获得了知识,通过文字和技术的交流,到达了一个学者的手中。一个学者可以间接地知道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要想直接认识某事物或某事物,只有亲身参与改变现实的斗争和某事物或某事物的实践,才能触摸到那事物或某事物的现象,只有亲身参与改变现实的斗争,才能揭露那事物或某事物的本质,理解它们。”简洁精确的例子切中要害,这就是毛泽东的高明之处!“想知道梨的味道,就得自己去换梨吃。如果你想知道原子的组成和性质,你必须进行物理和化学实验来改变原子的状况。如果你想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所有真正的知识都源于直接的经验。但是人不能直接体验一切。其实大部分知识都是间接经验。这都是古代和外域的知识。”实践,无论什么工作,都离不开实践,实践出真知!修行也要求我们有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因为不同的时期和地点要求我们进行不同的修行。在整个实践论中,也可以看到很多符合当时历史背景的具体事例。我们也知道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所以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要进行不同的实践。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真理的标准。毛泽东同志对这句话作了更深刻、更准确的解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在思想上取得了预期的结果,所以他们的认识得到了证实。如果达不到这一点,他们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修正思想,然后成功。很多人总是抱怨机会太少。机会从来都不会少,但是机会来了,我们却没有信心和能力去抓住。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己,主动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抓住机遇,创造成功。我们要抓住机会去实践,去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做有准备的人。实践论对于现在和将来指导我们的各种实践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它,了解它的思想,并运用到我们的实践中去,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