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道德论文750字
社会公德是维持社会工作者正常、有序、健康生活的最基本条件。因此,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公民应当具备的道德操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讲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字眼明确规定了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礼遇
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人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在人们相互交往中,愉快的语气、亲切的称呼、真诚的态度等都是相互尊重和友谊的表现。俗话说:“一句好话暖三冬,一句坏话伤六月人。”所以,讲礼貌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友谊,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道德桥梁。
讲礼貌是社会文明和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志之一。人的行为最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每一个有自尊自爱的人,都应该把注重个人礼仪作为取得成功的品质。
2.帮助他人。
当一个人有困难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帮助别人,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给予温暖真诚的帮助和关心。这是在帮助别人。
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人际交往中,每个社会成员都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这些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更需要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如果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能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帮助他人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那么你就可以随时随地得到他人的帮助,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从这个意义上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主动去爱和帮助别人。
3.爱护公共财产
公共财产包括公共场所的一切设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各种服务和便利的物质保障。对待公共财产是爱护还是保护,是浪费还是破坏,这是一个公民是否具有社会主义道德的体现。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产。
公共场所有很多设施。因此,如果人人都关心公共财产,国家在这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会减少,这也有助于减轻政府的负担。因此,爱护公共财产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4.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黄河长期断流、沙尘暴频发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环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安居乐业,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意味着保护我们自己。保护环境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
5.遵守法律
俗话说:没有规则,就没有方圆。对于一个公民来说,他是否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他的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是否强烈,反映了他的精神和道德观。守法也是保护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
要守法,首先要知法。随着“三个五年计划”和“四个五年计划”活动的深入,公民的法制意识普遍提高。但是,普法工作还是要进行的。
在这些社会伦理要求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对社会伦理的违背,甚至是对法律的违背。比如有的人经常出言不逊,骂人伤人,粗鲁不道歉,无理取闹,凶横。骑上自行车后,他们走开,赛车,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或带孩子的妇女也不让座...这些都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而当别人遇到困难,甚至生命垂危的时候,自己有能力,却不去帮助,所以不去帮助别人。在公共设施上涂鸦,在公园里折花踩草,这属于不爱护公物。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乱扔垃圾,破坏环境,浪费。最近发生了许多伤害儿童的事件,这些事件严重违反了遵纪守法和我国的法律,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这一切告诉我们,我们所做的还不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些阴暗面。从这方面来说,人性的善良在很多人身上都能体现出来。我们小学生在课后和平时遇到老师的时候,总会问一声“老师您好”。汶川地震,西南大旱,玉树灾难,我们的人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这是有目共睹的;大学生志愿者周末去公园等公共场所清洗健身器材,去海边或旅游景点捡垃圾;而且只有少数人在生活中违法乱纪,大多数公民都是遵纪守法的...
社会道德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维持的。这需要我们每个人时刻牢记在心,并付诸实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为他人树立榜样,并鼓励他人去做。这样一个人带动一个群体,一个群体带动一个社会,以此类推。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