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硕士论文被学者称为学术垃圾?
原因也很简单。研究生大多处于科研底层,没有能力写出值得业界阅读和学习的文章。几乎所有的研究生都需要所谓的“成绩”,所以这种低质量的文章泛滥。
虽然我们能力低,但是眼光高。我来提一个客观现象:作为硕士生,除了刚接触某个领域的时候,可能会看硕士论文,但基本上后期根本不会看。同样待遇的还有大大小小的中文核心期刊。
再问毕业生一个问题:你的硕士论文是垃圾吗?有多少人有勇气说不?
问这个问题,绝不是怪师傅。以三年制硕士为例。第一年学生上课,第二年做研究。第三年上半年找工作,然后就可以开始准备毕业论文了。很多学校过完年没多久就预答辩,然后盲目复习一个月。也就是说,名义上的科研时间是从暑假到暑假一年多。对于一些学校的学生来说,要考虑如何做一篇小论文,加上复习周期,运气等问题还得从上学期开始发小论文。如果你在研究生院2下学期才开始做小论文(国内很多期刊的审稿周期都是以月为单位),运气不好的话,研究生院3没出过小论文就不知道了。找工作的时候会焦躁不安,没有品味,很无聊。
国内大学,以小论文为主,很少大论文。第一年研究完,花三四个月时间做点事,第二学期结束前写个小论文,保证毕业。没有压力,大纸自然就无处来了。
更不用说两年制的质量了。在职研究生更惨。
只有两篇好论文,
首先,简单明了地概述一个行业的过去;但是,行业领导认真写的是总结。一般研究生才进入这个领域一两年,写的总结不是太浅就是误导。
第二,创新文章;说实话,导师可能一直跟他比较好,真的能有点创新,不是垃圾(这些人其实很幸运);大部分人都是自己查文档,找资料,搞不清哪些文档有用,哪些是废话。甚至有些科目很难入门。硕士这两年,了解这一块是天赋和努力,接触行业前沿更是难上加难。在此基础上创新就更难了。除非硕士生天时、地利、人和,否则不可能做出有价值的东西。很多人都是导师掉个题目,然后就没人问了。他们能摸索出什么价值?能发表这些摸索结果的期刊是垃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