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2000字的论文,关于大学生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

“能得汉室第一,是中国第一成就”。1911,10这一天,武昌古城头的枪声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全世界。孙中山领导下的湖北革命派成功发动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帝制的第一枪。武昌揭竿而起,各省聚集响应。辛亥革命如潮水般涌来。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的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从而引发了席卷中华大地的伟大变革。

岁月变了,星星也变了。当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意气风发地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当我们回顾上个世纪中国人民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时,怎能不为前人在那个黑暗时代创造的不朽业绩所折服呢?如今,红楼静静地矗立在长江边的蛇山脚下,行人沿着彭刘洋路,以及首义院、七一门、烈士祠、楚王台,穿梭往来。它们承载着改写中华民族命运的辉煌历史,默默地告诉人们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往事。

历史总能启迪我们。从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索这段历史,以期从中汲取有益的教训。首义的炮火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荣耀和骄傲,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首义精神。

今天,我们师生共同来重温这段历史,审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留下的各种意义,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义”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历来有爱国主义的传统,中国从来不缺少为民请命、舍身救人的英雄。面对近代以来深重的民族危机,革命团体和个人英雄辈出,群星璀璨,革命者怀着炽热的爱国情怀走上历史舞台。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关心家里的每一个人,投身革命洪流。今天,我们应该完成祖先的统一大业,高举这面旗帜,凝聚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爱国主义作为力量源泉。同学们不仅要追忆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炎黄子孙肩负的责任,把振兴中华的精神传承下去,转化为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不断振兴和强大祖国,共同建设美好未来的精神动力。

“首义”精神在创新和改革精神上更加突出。辛亥革命是一场划时代的革新和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了民主和谐的旗帜。中国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已经实行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

经过几千年的灌输和熏陶,“君臣纲领”之类的说教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事,甚至有一点怀疑的想法都是“大逆不道”。很难摆脱如此沉重的传统,提出用另一种政治制度取代君主制。虽然道路充满艰难险阻,但革命者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最终实现了革故鼎新的目标。这些在今天看似不起眼,但在当时确实有着令人震撼的力量。“天下不敢为我,天下不送我起步”,这就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改革精神。这种精神具有爆发力和原创性,是一种可贵的人文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今天,科教兴国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和不断创新。这也要求学生坚持创新理念,不仅要掌握书本上已知的东西,还要掌握理解自己不知道的东西的能力,善于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敢于突破原有的桎梏,敢于挑战自身的局限,创造前人和他人没有取得的成就。

“首义”精神始终洋溢着顽强的奋斗精神。武昌首义前夕,反动派屠杀了许多革命者。英雄们在被处决时“看起来很坚强”,并发表公开讲话,愿意“为四亿同胞而死”,为了“中国永不再见专制”,号召大家“起来革命”。从65438年6月底+10月开始,武汉保卫战持续时间长,死亡2600余人,为全国各省响应革命争取了时间,体现了革命者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奋斗是一种精神。只有奋斗,人生才能大放异彩。只有努力,才能发挥智慧的潜力;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实现我们的崇高理想。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他们都需要有斗志。没有人的人生轨迹是马平川。当面对坎坷和困难时,我们应该选择放弃逃避或面对困难。做出选择通常只是一个想法的问题。此时此刻,我们需要的是武昌首义顽强的战斗精神。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孙中山也说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毛泽东同志甚至语重心长地对青年学生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处于盛世,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身上。”

96年的沧桑,风已消逝,但散不掉的,是千古正气的精神。我们今天在这里用这种直观的方式来纪念,不仅是为了铭记那段辉煌的历史,更是为了引以为戒:

同学们,当历史性的机遇和社会的变革已经到来,当你即将面临人生的重大挑战时,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