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对中国的文化影响

孟子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必然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冲击,科学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面对我们中华民族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感受着近现代社会文化融合带来的芬芳。源远流长的儒家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使我们树立崇高的理想,激发爱国主义,陶冶精神情操。从先秦诸子之辩到汉代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命题,再到宋明理学“万物为一”理论的形成,似乎一条红线贯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观念,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凝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天,社会主义文化百花齐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消除其封建宗法性和理想主义,弘扬其全面和谐统一的合理内容,树立严谨的人文态度,使先进文化传统繁荣昌盛,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制约

纵观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发展,特别是在长期的君主专制社会,可以说思想、伦理、学术、教育、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法律法规、文物、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等。与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密切相关。在继承儒家思想的过程中,精华和糟粕混杂在一起。到了当代社会,仍然有许多不好的或糟粕束缚着我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发展。我认为这种负面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1.君主专制和专制思想的惯性对当代社会影响深远。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最为活跃。诸侯国越来越强大,逐鹿中原,争雄争霸,争斗不休。知识分子受到了极大的关注,“重士”、“招士”、“养士”成为一种潮流,思想相当活跃。他们对各种社会问题和自然界进行了新的观察和探讨,出现了“处士之辩”、“百家争鸣”的盛况,形成了儒、墨、道、法、阴阳、明辩、纵横、军事、农业、杂家、史家等各种学派,互相争论,互相吸收,互相补充,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面向未来的发展。后来的思想,如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汉学或实学,都发挥或发展了思想、伦理、哲学、宗教、学术理论。但这种发展越来越缓慢,甚至变成了刻板的教条和僵化。科举考试只能写经典,尤其是尊卑、尊君、尊臣,专制主义特别严重,这也是当代社会人文主义思想的根源。

中国有着悠久的君主专制历史。从商朝开始,君主就自称“天下无双”,以示天下无双。在周朝,君主被称为“天子”,并开始“奉天”治理赵敏。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在传统的治国方式中,儒家主张仁政、德育,称之为“王”。法家强调“重法不重义”,“以法为本”,“以法教”称为“霸道”。其实两者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孔子在《论语》中说:“道若以政治,必遭其刑,民不要脸。道是德,是礼,是耻,是格。”当然,这是对道德政治礼仪制度的肯定,是对政治惩罚的否定。但他称赞法家代表人物子产“宽严相济”。子曰:“好!政府宽则民慢,慢则纠猛;凶则民废,废则宽。赦则凶,凶则广,政则和。”所谓“猛”,即最严厉、最残酷的法律,牺牲的是人民。“宽严相济”也可谓是道德与法律的互补,是礼刑的结合。这个传统也有很大的影响,儒法结合会由此而来。这种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对后世影响深远。秦始皇根据法家学说,实行法治,充实强兵,消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车书同轨,统一度量衡,颁布严厉的刑法,确立绝对皇权。西汉初年,鉴于秦律复杂严酷导致其迅速灭亡的教训,曾实行“黄老之术”和“与民同治”,但仍坚持秦律原则。其实,儒法互补,儒法结合,儒法结合,都是“宽严相济”,“独霸道家”,这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基本传统。正是因为这种专制的永久和永久,我们很容易看到它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比如特权思想、家长制、官僚主义、以权代法、权力大于法律、腐败等现象都是顺理成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