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哲学精神论文
1.掌握系统的哲学知识是培养大学生哲学精神的基础。
学问不等于智慧,但智慧的人一定是有学问的人。智慧永远不会在“白板”头脑中产生。智慧应该是可及的,哲学作为研究智慧的学问,应该从“他者”那里汲取养分。亚里士多德之所以成为人类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奠基人,正是因为他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人类之师”柏拉图认为,培养哲学家的方法是先在音乐、体育方面进行训练,在学习数学、几何、天文等学科后再学习辩证法,从而为学习哲学、发现真理奠定基础;哲学家笛卡尔是解析几何的发明者;哲学家莱布尼茨是微积分的创始人;康德不仅写出了“三批判”的哲学巨著,而且在“前批判时期”提出了“潮汐摩擦”和“原始星云”的自然科学假说,开启了对传统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第一个缺口。培养大学生的哲学精神,需要涉足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要熟悉思维的历史和成果。恩格斯指出,“无论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态度,他们仍然要受哲学的支配。唯一的问题是,他们是否愿意被一些不良的时髦哲学所支配,或者被一种基于他们对历史的了解和思维成果的理论思维所支配。”因为不了解哲学史,“一些几百年前就已经在哲学中提出,在哲学界经常被抛弃的命题,在理论性质研究者中往往以全新的知识出现,甚至一时成为时尚。”相反,“如果理论自然科学家愿意从历史存在的形式去仔细研究辩证哲学”,培养哲学精神的过程“可以大大缩短。”针对“坏的时髦哲学”,恩格斯指出:“官方的黑格尔派只是从老师的辩证法中学习了最简单的技巧,并到处加以应用,而且往往笨拙得可笑。对他们来说,黑格尔的全部遗产不过是一个僵化的公式,可以用在任何话题上,而是在缺乏思想和经验知识的时候,可以用来及时搪塞的词汇引语。”恩格斯说:“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其他一切哲学家,即他的思维方式是建立在伟大的历史感之上的。”“况且,黑格尔不同于他的门徒。他不像他们那样以无知为荣,而是有史以来最有学问的人物之一。”黑格尔把自己对概念和范畴的发展与整个哲学史联系起来,黑格尔哲学是思想史的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两千年来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全部思想内容,以及这两千年来历史本身的全部思想内容,加到旧唯物主义的永久基础上。”从而成为一种“在了解思维历史和成果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列宁说,“不学习和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要继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事业,就要辩证地讨论人类思想史、科学技术史。”"这就是认识论和辩证法应该形成的知识领域."“从逻辑的一般概念和范畴的发展和应用的观点来看思想史——这是所需要的。”黑格尔的逻辑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史就是哲学。总之,只有“了解思维的历史和成就”,才能有效地反思“理论思维的无意识无条件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揭示和克服理论思维前提的内在矛盾和困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人类理论思维的逻辑和规律;只有抓住事物的根源,才能抓住时代的重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解释世界的概念框架、原理、思维方式、价值观和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前人的思维教训,以史为鉴,在“思维”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判断真善美的依据、标准和尺度,提升人生境界。历史与理论相结合是哲学教育的“应有之义”,理论来源于历史。“对于任何渴望了解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人来说,研究哲学史可能是最吸引人的事情。因为所有确立某个时代和某个民族文化的人性的要素,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反映在那个时代或那个民族的哲学中。”“认识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捷径是阅读经典原著。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经过了时间的过滤,成为了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经典既是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也是人们创造性解读的文本。亲近哲学家,研究原著经典;条目必须正确,方法必须高。莱布尼茨说,跟随一个优秀作者的线索比完全独立地重新开始更容易。叔本华说,人们只能从那些开创哲学思想的人那里接受哲学思想。所以,任何向往哲学的人,都必须亲自到原著庄严的圣地去寻找这位不朽的大师。
第二,提高哲学能力是培养大学生哲学精神的重点。
从人类的求知过程来看,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循环过程,大致经历了“经验常识——技术——科学知识——哲学”的阶段。在这个意义上,亚里士多德称哲学为“第一流的智慧”,马克思称赞哲学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爱因斯坦称赞哲学为“一切科学研究之母”等等。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里的理论思维能力就是哲学能力。提高哲学能力不仅对一个民族攀登科学高峰、提高思想文化创造力、建设精神家园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对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培养哲学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只有最大胆的推测才能弥补经验材料之间的差距。”物理学家玻恩说:“每一位现代科学家,尤其是每一位理论物理学家,都深深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与哲学思考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没有足够的哲学文献知识,他的工作是无效的。”培养大学生的哲学精神,提高他们的理论思维能力是重点。“但理论思维只是一种天生的能力,必须培养和锻炼。”哲学家贺麟说:“哲学侧重于思想训练和理性活动中的研究、怀疑、讨论、辩论和探索的过程,而不一定侧重于问题的根本解决和所获得的结果。”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哲学能力应包括:提出“问题”的哲学能力,从事物的根源提出问题,不仅要问“为什么”,还要再问“为什么”。“对非凡的事物提出非凡的问题。”通过追问保持生活的本色、精神的深度和思想的庄重;“怀疑”的哲学能力,黑格尔说:“怀疑主义是一切确定事物的辩证法。”怀疑不仅是教条主义的清醒剂,也是思想创新的催化剂;“远见”的哲学能力,哲学应该是黄昏起飞的猫头鹰,也应该是黎明前啼叫的公鸡。没有理论思维的预测能力,就会成为时代的“囚徒”;“反思”的哲学能力,如果说科学是形成思想,那么哲学就是对科学思想的反思,哲学的“反思”就是对思想的重新思考或对知识的重新认识,通过哲学的反思为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批判”的哲学能力是哲学的内在本质。胡塞尔认为,哲学始于认知批判,一切都根植于此。哲学通过批判“当然前提”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洞察”问题的哲学能力,既是哲学的起点,也是哲学的终点。通过哲学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洞察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既能关注“哲学中的问题”,又能关注“问题中的哲学”。“创新”的哲学能力是哲学的本质。没有“创新”,就没有哲学。就像地球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哲学概念、方法和体系。在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哲学教育的神圣使命。
第三,提升哲学境界是培养大学生哲学精神的核心。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的哲学境界是人的精神境界。冯友兰说:“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来说,哲学可以给人以生存的地方。也就是说,哲学可以给人一种精神境界,在这种境界里,人可以心安理得地生活,人生可以是步步平安,也可以是枪林弹雨。无论在和风细雨下,还是在惊涛骇浪中,他都能平静地生活。这是他的“住的地方”。这个‘地’就是人的精神境界。”?冯友兰说:“中国的儒学不讲究为知识而求知,主要是求一种理想的生活。”他认为:“学习哲学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而不是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哲学)是为了使人成为某些人,也就是从事某些职业的人。”做人不同于做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哲学使人获得人生真正的意义和价值,达到完美的精神境界。哲学不在于增长知识,而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梁启超也说:“中国哲学的出发点是研究人,最重要的是做人之道:如何做人?”苏格拉底说,没有深思熟虑的生活不值得过。哲学是指导人们如何过有意义的生活,帮助人们进入明确的人生境界。亚里士多德也说过,哲学不是为了某种实用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哲学不是给人某种具体的知识,而是给人提供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哲学不教人掌握某种技能的意义上说,“哲学是一种无用的知识”,但每个人都需要哲学,因为哲学旨在帮助人解决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找到安身立命之所,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是“无用而有用”的。海德格尔说,“这个无用的东西具有真正的力量。这种不承认日常生活中直接反响的东西,却能和民族的真实航向产生最内在的* * *震动。它甚至可能是这种* * *振动的漩涡。”“正确理解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洞察哲学本质的最佳途径。”科学赋予人某种知识或技能,把人培养成“某种人”,如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哲学则关注人的命运,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角度审视人生的意义。通过哲学的启蒙、训练、熏陶和滋养,不是把人培养成“某种人”,而是培养成马克思所说的“完全意义上的人”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人是极其复杂的社会动物,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但精神需求是最高层次的。柏拉图曾把人的幸福感分为三个层次:热爱财富,属于低层次的幸福;爱荣誉,属于中级幸福;爱智慧,这是高级的幸福。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或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或爱情需求、尊重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冯友兰在人生“四境界说”中指出:“有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就是现在的人;有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才是人应该有的样子。前两者是自然产物,后两者是精神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其次是功利境界,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他们如此,因为自然状态,他们几乎不需要意识;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需要更多的理解;天地境界最需要觉知。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在他看来,哲学的作用是使人超越“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达到“天地境界”哲学是把灵魂的境界提升到超越这个世界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是他所钦佩的,一是头顶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在康德看来,实践理性批判高于纯粹理性批判,道德高于知识。道德法则来源于理性本身,理性意志服从道德法则,道德法则就是服从自身。任何真正的强迫都是自我强迫。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的。道德必须是自律,而不是他律。人应该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应该受到尊重。如果说培根喊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那么康德则告诫世人“道德就是力量”。黑格尔说,“人应该尊重自己,认为自己配得上最高贵的东西。”德国诗人诺瓦利斯说,哲学是“带着想家的冲动到处寻找家园”。方东美曾经说过,“哲学不能烤面包,但它能使面包变甜”。哲学教育就是要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境界,让他们追求“最高尚的东西”,找到安身立命之所,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意义的“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充分发挥哲学“无用之用”的功能。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不仅是个人生活世界的意义,也是一个民族活的灵魂。一个人精神品位的高低,可以显示这个人哲学境界的高低;一个民族文明素质的高低,往往反映了这个民族哲学境界的高低。罗素说:“要了解一个民族,就要了解它的哲学。”在黑格尔眼里,“有文化的民族”,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宇,在其他方面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上帝。”哲学是民族文化的根和魂。
综上所述,通过哲学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点燃他们对智慧的激情,帮助他们系统地掌握哲学知识,提高哲学能力,提升哲学境界,培养哲学精神,把他们培养成马克思所说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