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离骚》中“三艳”寓意的理解

《离骚》中有一个著名的“三献女”的情节。第一个是问宓妃(神话传说中的洛水女神),离骚说:“我让凤龙乘云,求宓妃的位置。”二是求瓦家的女儿(神话传说中帝喾的公主,即朱蒂)。《离骚》曰:“四极观之,周流于天,余在天之下。我希望瑶台快死了,我看到我的女儿。”第三是问尧,禹家第二人(神话传说中夏侯少康的公主)。离骚曰:“欲聚远不可停,谈浮逍遥。”至于邵康离家出走,让姚陷入险境。“关于‘三献女’的隐喻意义,古今有各种解释,似乎是个谜。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十类。

1,求女性隐喻追求贤臣。王毅首创了这一理论。他在《楚辞》中说:“女人是大臣的隐喻。虽然我说过我已经走了,但是我想不起来。我还想着楚国有没有好的大臣呢。”

2.求女性比喻追求贤惠君子。以朱为代表的宋代。他在《楚辞集注》中说:“女,女神,你比贤君更好。此处未遇,下章欲游春宫,欲问,见女儿,留二姚,皆是为贤者之意。”

3.寻求女性隐喻追求美国政治。阿明诗人王元在《楚辞集》中写道:“游春宫寻宓妃,梦在Xi之上其媒,高辛之寡女,欲以民治,王亦被迫三思;留在邵康第二位的姚,想拨乱反正,霸道,天下第一。”王元认为,屈原对女性的三次求爱是对“王道”、“霸权”和“拨乱反正”的追求。

4.求女性隐喻,追求淑女。阿清诗人戴震在屈原的《朱富》中说:“一个女人把一个聪明的男人视为孤独者,并哀叹没有一个聪明的男人是她的伴侣。这本来是给一个女人的。”他还说:“我要一位夫人自给自足,所以我去了贤惠公主生育的土地。我今天可能会遇到。”清代钱承志《庄曲和议》认为《寻女》是诗经?车》“恶赞女至乱,以为贤惠女为内助。"

5、求女性隐喻追求理想。密友马茂元《楚辞选》(1)说:求女是“以求偶的激情和失恋的痛苦象征一个人对理想的追求”。胡在《楚辞文选·考辨(二)》中对《离骚》原文中的“飘游为乐”作了评论,说:“应上而求理想之人。”并说:“这个‘女’是他理想的隐喻。”《楚辞考辨(三)》说:“胡的‘理想国’论,其实是一个求君臣的综合论,并不局限于楚地。”因此,周建中也称“理想”理论为“综合”理论。

6.求女性隐喻追求爱情。在《离骚新论》(4)一文中,顾农认为在《离骚》中找女人是没有政治寄托的。虽然《离骚》的第一部分写的是政治,但作者在诗中的角色始终是一个迷恋爱情,不被理解却被攻击的女人。后半部分以男性角色出现,主要寻求女性。寻女的情节是:先敲门寻女(追求女神),再下山寻女(将神话传说中的几个著名女性与现实生活中的女性进行对比),以此来表达自己在私生活中的情感追求,出国寻女。为此,顾农指出,屈原不是一个快乐的单身汉,他也绝不是一个没有恋爱经验的人。屈原只是追求爱情,用美好的爱情来填补政治失落留下的精神空白,而不是将男女关系与君臣关系或其他任何政治人际关系相提并论。

7.求女性隐喻追求知己。赵奎甫在《离骚的隐喻与抒情主人公的出场》(5)一文中提出,不存在《离骚》中抒情主人公出场前后不一致的问题,即《离骚》中没有比喻系统来比较夫妻或男人之间的关系,抒情主人公始终是一个伟岸的男性长辈。至于《离骚》后半段所谓的“寻女”,并不是寻楚王或另一位贤明之君做婢女或妾,而是屈原寻知己、寻善解人意的心境写照。胡认为是在寻找知音。在《从屈原的人生痛苦中寻求女人的指点》(6)一文中,他认为屈原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不被理解,这一点在《离骚》和《九章》中反复陈述。然而,在先秦时期,男女之间的关系常常被比作知己之间的关系。所以,寻女就是寻知己,但屈原把寻知己的失败归结于介绍人的疏忽。

8、以女暗斥郑袖。明代的赵南星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屈原在《离骚经注》的后记中说自己“受郑袖之法之苦”。随后,黄文欢《论楚辞的结合?听女人说:“二十五个啰嗦的女人,...捂着耳朵训斥郑袖的意思。但背地里却公开指责郑袖,于是许多古代嫔妃被引去配国王。王怀被上官大夫弄糊涂了,也被郑袖弄糊涂了。”清代屈赋《楚辞新注》也继承了这一理论。

9.寻求女性隐喻追求贤惠的皇后。赵南星,阿明王朝,认为寻求一个女人是给楚怀王寻求一个贤惠和后妃。他在《离骚经》里做了笔记?他在后记中说:“屈原受了郑袖的魔法,却还要他远行,求古圣帝的公主配得上国王。”

10,为追求童军一方的人求女性隐喻。清代梅冲对《离骚》的解读?在解释对女人的要求时,自述说:“说自己的话就进不了门...你看不见他们,但你可以绕过他们。”游国恩的楚辞随笔?《楚辞》女姓中心论(七)说:“有人说,求女不如求男;有的说求女不如求才;还有人说,求女不如求隐士;甚至有人说,求女不如求贤君;或者真的认为这是在乞求一个女人。.....其实屈原所谓的名妓,就是想请一个能和你心灵相通的人。因为他抛弃了妻子,他想回到婆家,他必须有一个能和丈夫说上话的人。因为他把自己比作女人,所以电话里的人不可能是男人。这是显而易见的。”褚斌杰的《楚辞要义(八)》也被认为是一个寻求达到君主身边的人。

《离骚》中“寻女”的解释有近二十种,常见的有以上十种。十说中,“乞妇暗讽郑袖”的说法是大多数楚辞学者公认的。自明代的赵南星、黄文欢以来,清代也有不少人提倡这一理论。比如何宽的《饮骚》、林云明的《楚辞》、钱承志的《庄曲和》、方毅的《离骚》、顾承天的《九歌》、夏大临的《屈骚心诗》、陆璧的《楚辞达》等。林云明说:“这篇文章投降到底,事情很多。好像只是一条直线,一直通到最后,没有重复。至于所谓乞女,据史书记载:张仪至楚,厚币晋商,在设诡辩,竟听之言,郑侯幼子劝王入武关,幼子不知是袖宫之主,故为所惑。就是《卜居》里还有一句“对付女人”。很显然,在那一天,党员和郑袖都贪得无厌,破坏了忠诚和正直,提高法院是个人的。乃当人能说名言,但袖子会不便言语。”根据林云明的论述,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史记》记载郑袖通过欺骗王怀、杀害钟良、玩弄权术等手段,成为屈原的政敌,这是屈原暗中声讨郑袖的主要原因。第二,除了史记可以作为指斥郑袖的证据外,屈原《卜居》中的“女主”也是证据,这里也指郑袖;第三,由于郑袖是楚怀王最宠爱的妃子,屈原不能在作品中直接斥责郑袖。这些说法也是有道理的。现代陈子展的《楚辞直解》(9)对此进行了论证。

至于《离骚》中“三献女”的情节,有人认为是“五献女”。比如闻一多对《离骚》的解读(10)。《离骚》“臣命帝开关,倚之,望之。”王逸的《楚张慈句》是这样解释的:“我不能说我要贤德,我要向天帝申诉,使人开关,倚天之门而离我,使我不能入。”闻一多说,“王说得不对。此后有一大段专门问妇女事务。如果把这两句解释为上告天帝,就不属于下面这种语气了。下面写着:‘暖了就停,缓了就缓。世间浊世难分,故美而妒。“仔细推敲一下文意,确实是为了女人。”《幽居兰》和《九歌》?大司命章‘桂枝之结迟迟未结,羌人愈想愈忧’“九章?想到美“‘想到美,哭就哭。媒体是死路一条,不好说什么不能说。“意思是一样的。在兰花上打一个结,就是在兰花上打一个结(见下文),会打动对方的美,让你赞叹不已。世人嫉贤,掩美称恶为善。意思是一样的。他这样做是为了担心二姚的不赞成,这也是为了女人的不赞成。然而,这个女人是为了什么?司马相如《为大人赋》说:“我一连进了皇帝的宫,我带着玉女。”基于此,离骚的敲门是成功的,封面是为了一个美女。帝宫玉女不可得,高丘女神(详下)不可见,故改图求诸女。而且荣耀未落,下一个女人可赞了。第二个处于危险中的、朱蒂和姚是女神,她们与皇宫和高山上的神说话,所以她们被称为妇女的耳朵。“按照闻一多的说法,第一次是为了她自己;第二次是为神的女儿祈福,意思是说离骚“忽然转身落泪,为无儿无女的高丘而哀”。并说“文选?《高》中的女神说:“妾在巫山之阳,高穴之中。”...如果说高丘是巫山的高丘,那么‘哀高无女’就叫巫山神女。”第三次问宓妃;第四次,我要了一个走失的女儿;第五次我要了第二个姚。闻一多要求女人的解释可以准备。在《离骚》、《求女》、《皇后丧》(11)一文中,罗曼把求女理解为“求五女”,即天女、宓妃、菊蝶、二瑶五美。

注意事项:

①马茂元《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社,4月1958。

⑵胡《楚辞选注与考证》,岳麓书社,1984+01。

③周建中《楚辞考证》,商务印书馆,2003年6月5-438+2月。

④参见《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1五月。

5]见《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1992。

[6]参见《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曾有国恩《楚辞随笔》,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1。

做储斌杰《楚辞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5438+10月。

⑼陈子展《楚辞直解》,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 1。

⑽闻一多《离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65438+2月。

⑾见《社会科学学报》第3期,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