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为什么要做研究写论文?
开场白:很多老师觉得写论文很头疼,就像学生写作文很难一样。一到评职称和优秀表现的最后关头,我才想起来还有写论文这一说,于是就东拼西凑写了一篇。当然,质量没有保证,原创性也相当可疑。有些老师抱怨,对论文有要求就故意折腾一线老师,甚至把写论文当成个人“功利”的事情。这也难怪老师,我们的师范教育好像缺少这么一块内容,为什么一线老师要写论文?写论文和做研究有什么联系?论文写作的方法、步骤和规范有哪些?这些基本的问题,连一些从教多年的老师都不清楚。盛教授,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他积累了多年指导老师写论文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思路。他对教师论文中的诸多不足深感不安,觉得有必要澄清和梳理教师在论文写作中的偏见、误解和盲点。在盛教授的支持下,我们开设了这个专栏,真诚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立足教学实践,利用好自身的条件和资源,满怀信心地投身于教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浙大教育学院盛群力中小学教师学习做研究、写论文,是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一环。有些老师想不通。他们觉得把书和课教好已经够难了。为什么他们要做研究,写论文?这是专业研究人员的工作。一个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一定要去实验室做实验吗?我们认为,教师作为一个职业岗位,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有点挑剔),是因为学生作为复杂的生命体,在心理和生理特点上应该得到精心的呵护,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有许多科学道理值得探索。老师只要有学科专业知识就能胜任的想法越来越行不通了。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是非常复杂的知识,没有理由轻视它们。中小学教师必须时刻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掌握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学、班级管理艺术、教学理论与设计、家庭与社区沟通理论等。,这离不开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独立开展相关研究。教师在学习做研究、写论文时,不仅要体现岗位绩效,更要受到内在动力的激励。现在很多人都在说“幸福指数”。如果只看工作任务的完成,得到别人的奖励或认可,做研究、写论文的幸福指数可能还是低的,甚至有些人会觉得很痛苦。怎么会有幸福呢?但如果把做研究、写论文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当成个人成长和身心愉悦的一种体验,就会有长远的发展潜力。现在很多学校和老师在做科研和写论文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功利表现,恨不得一两年就有惊人的变化,放出一颗大卫星让人刮目相看。其实我们要明白,做好一门学科,写好一篇论文并不难。难的是不断推陈出新,超越自我。做研究和写论文是一项创造性劳动。任何投机取巧、沽名钓誉,甚至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也许能获利一时,但绝不会把自己塑造成每个人,更难有坚持做下去的毅力。为什么很多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愿意在孤独中做研究,写论文,主要是为了生活的追求和内心的愉悦。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好高骛远;不要盲目跟风;不要轻描淡写的说自己发现了什么伟大的奥秘,或者领先别人多少步。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和教育规律的隐蔽性决定了我们每向前一小步都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都需要惊人的毅力和善于吃苦耐劳的人,总想“造势”“超越”,这基本属于“无知无畏”的表现。中小学教师做研究写论文的具体性质是什么,如何定位?我们认为,研究工作有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发展研究、应用研究等不同类型,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一般属于应用研究。也就是说,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工作,提升自己,享受自己,而不考虑开发多少新知识。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它们只是目的和性质不同,并不一定有高低层次和精细粗糙的区别。教师完全有理由欣赏自己的研究经验,其他人,包括教育理论家和专职教育研究者,都应该张开双臂欢迎教师的研究成果。做研究和写论文是相互关联的。论文本身是研究工作的成果;研究需要以论文的形式来表达。一般来说,会做研究工作是写好论文的前提。没有深入的研究,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另一方面,有时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但论文质量不尽如人意,这也是普遍现象,尤其是一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