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老马分析?

中国现当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忠诚的爱国者,中国制片人党的亲密朋友,中国民主同盟会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中国诗歌学会第六届、第七届名誉会员、会长、中国毛泽东诗歌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臧克家同志,因病于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在京逝世,享年99岁。

臧克家同志,笔名邵荃麟,何佳,1965年10月8日出生于山东诸城。他从小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歌基础。1923年夏天,考入山东省第一师范。在此期间,我阅读了大量新的文学作品,并开始写新的诗歌。1925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发表作品,署名不多。1927年考入中央军政学校武汉分校,参加北伐战争。1929年,青岛《民国日报》首次发表新诗《林中晚寂》,署名柯佳。1930到1934我在国立青岛大学(后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学习期间,得到闻一多先生和王统照先生的热情教导和悉心帮助。他的《流民》、《老马》等诗歌,用简洁的诗句描述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邪恶和虚伪。这些诗歌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受到闻一多、茅盾等前辈的好评。次年,诗集《邪恶的黑手》问世,在诗坛一举成名。1934年至1937年,任教于山东省临清中学,出版诗集《运河》和长诗《自己的肖像》,创作散文集《随想录》。1936参加中国作家艺术家协会。

抗日战争爆发后,臧克家同志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参加抗日爱国活动。65438年至0938年,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当选襄阳、宜昌分会主任。1938年夏至1941年初,在第五战区抗日青年团宣传部任指导员,司令部秘书,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战时文化工作团团长,30军成员。他满怀强烈的爱国热情,冒着敌人轰炸的危险。他到台儿庄前线采访,写了长篇报告文学《津浦北线热血故事》。他率领第五战区战时文化工作团深入河南、湖北、安徽农村和大别山开展抗日文学宣传创作活动。他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文艺工作者参军”;他冒着生命危险奔赴绥枣前线从事抗日救国的文化宣传工作,曾参加绥枣战役。在此期间,臧克家同志创作出版了《参军》、《淮河上歌唱》等诗歌和散文集《与枣同行》,热情讴歌了抗日军民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敌英雄事迹。1941年秋,任31军参议会议员、三一出版社副社长兼代理社长,准备出版进步刊物《迪达·文聪》,创刊后被当局查禁。1942年7月,他愤然辞职,冒着酷暑从河南叶县徒步到重庆。1943年4月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五届年会上当选为候补理事。同年夏,任救济委员会专员,负责编辑《困难儿童教育》杂志,至1945秋。在此期间,他创作并出版了长诗《古树花》、回忆录《我的诗意人生》和诗集《大地之歌》、《十年诗选》等。臧克家(1905.10.8-)出生于山东程诺。18岁之前,生活在胶东半岛的农村。65438-0923进入济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他学会了写诗。1925的处女作《别是与天罡》中含有“于思”。1926年秋,考入中央军政学堂,参加反对反动军队夏斗寅的战役。大革命失败后,他逃到东北。1929年进入青岛大学补习班,出版了陶昕的《林晚无声》。1934毕业于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在学校,闻一多和王统照鼓励和帮助我创作新诗。1932年在《新月》第4卷第7期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首诗《流民》。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随后他发表了两首诗,《邪恶的黑手》、《运河》和一首长诗《自画像》。65438年至0936年,臧克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是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拓者之一。他从两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第一,他把新诗的歌唱推广到旧中国的农民和农村。在他之前,没有哪位诗人能够如此成功地描绘农民和农村。其次,他推动了中国现代叙事诗的建构,即诗人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交融。臧克家是中国极具魅力的诗人。他有意识地从中国古典诗歌中汲取营养,并使之现代化,铸造了作品的中国风格。他的诗有含蓄蕴藉的抒情方式,强调“藏”,诗在诗外,笔有隐锋;他的诗用的是一种朴素脱俗的说话方式,精炼而巧妙;他的诗歌追求和谐悦耳的音乐方式,“敲声”是臧克家提炼汉字的标准之一。他寻求音节的和谐,铿锵动人,增加读者听觉的美感。在新诗发展史上,像臧克家这样具有中国风格的现实主义诗人寥寥无几,值得学术界深入研究。

欣赏这首诗,把握几个关键词:臧克家;现实主义;中国式农民

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来说,臧克家是一个丰富的存在,他的文学活动持续了70多年。2002年底出版的《臧克家全集》有12卷,近630万字。臧克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页,是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创者之一。

臧克家以他的新诗闻名于世,但他的散文,被这首诗的标题所掩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应该说,在创作的时间和数量上,他的散文与诗歌平分秋色。散文和回忆录,包括《野店》、《青蛙》、《洞里的聚会》、《海》、《火》、《我诗意的生活》,是留给散文评论家的一大课题。晚年的臧克家年老多病,无法接触新鲜的生活,于是“老了脑子倒过来,多写散文,少写诗歌”。"我极力抓住散文来表达我的诗的趣味."[1]臧克家的诗很少趋于平淡;另一方面,他的散文追求诗化——它包含诗的灵魂,这确立了臧克家散文的味道。有些党徒甚至有“文不如诗”的说法。

从横向来看,首先,对世界一无所知,还没有流汗的孩子,似乎还不够悲伤;第二次是“汗流浃背”的父亲,忧郁的心态流露出诗意;最后,大汗淋漓而死的爷爷,露出了他的悲伤。土里农家的生活!从纵向来看,孩子-父亲-祖父这三个形象表现的不仅仅是三代人,还有无数代人。这是中国一代又一代农民生活轨迹的具体化,每一个形象都是高度概括的。观察之细致,思考之深刻,文笔之巧妙,回味之强烈,是其他诗人难以企及的。仅此一项,臧克家这位“农民诗人”的成就无需多言。

臧克家非常强调只写自己熟悉的东西,这是他现实主义的一大特色。在“时代的需要”和“熟悉自己”的关系上,他强调了对题材的熟悉。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诗人要熟悉过去新的不熟悉的生活,这才是完全的现实主义。在他为《大地之歌》1946版所写的序言《中间的一场战争》中,他说:“我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对他们悲惨命运的担忧、悲痛和愤怒,停止唱这样难听的歌?什么时候,让我为他们唱一首快乐而解放的歌——中国农民,从道理上讲,就像他们唱一首悲伤的歌?”他熟悉旧中国的农民,所以他写旧中国的农民。但他也渴望新的人和新的世界。

臧克家总是被乡村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只要条件满足,他的灵感就很容易来了,于是一个个优秀的作品就出来了。1942年,他完成了《大地之歌》,这是臧克家除了品牌和诗人自己的满足之外最重要的作品。抗战开始后,诗人、作家对自己的创作进行了反思——空洞的热情消失了,高调的呐喊变得嘶哑了,一些诗人、作家回到了熟悉的题材,用新的审美眼光看待旧的题材,写出了新时代的新作品。于是巴金写了《春》(1939)和《秋》(1940)。曹禺写北京人(1941);茅盾写霜叶红如二月花(1943);臧克家写了他的11诗集《大地之歌》。相比那些直接唱时事的急章,臧克家说:“我最适合唱这样的歌,但也许我只能唱这样的歌。”[16]1944,他编辑《十年诗选》时,很少有直接表现抗战烽火的作品入选。

臧克家的诗是在抒情中酝酿的哲学,是一首哲理诗。闻一多曾有一个精辟的结论,“柯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极其真实的生命意义。”这种“极真”来自诗人对生命本质的关怀和把握的哲学概括。《三代》,一首“很真”的抒情短诗,具有简单、凝练、冷峻、深刻的艺术特色。

解放战争时期,臧克家同志参加了“停战议和”等许多进步活动。在重庆,他应邀参加了毛泽东同志在其张治中寓所召开的文化界人士座谈会。在上海,他编辑了《星河》、《学诗》、《创作诗》、《文讯》等《华侨之声》文学副刊,团结了一大批进步作家。他愤怒于政治的黑暗腐败,创作了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和政治讽刺诗,出版了《婴儿》、《零度人生》、《冬天》等诗歌,影响广泛。1948 65438+2月,由于上海白色恐怖严重,他被迫潜到香港。

1949年3月,在中央党组织的安排下,臧克家同志来到北平。5月,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组诗《所见所闻所想》,表达了他到达解放区后的喜悦之情。后历任华北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文学创作研究室研究员、出版总署和人民出版社编辑、《新华月刊》编辑、《新华月刊》文学专栏编辑。1949年7月,参加中华全国作家艺术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全国作家协会会员。1951 6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NLD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

1956年,臧克家同志被调到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从1957到1965,任《诗歌》杂志主编。经过他的接触,《诗刊》创刊号首次刊登了毛泽东的18首诗,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此期间,他致力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组织领导工作,在《诗刊》的出版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繁荣诗歌创作和加强诗歌队伍建设方面成绩显著。同时,满怀对祖国、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孜孜不倦,勤于创造。他以一个激情四射、多产的诗人活跃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诗坛,迎来了他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先后出版诗集《臧克家诗选》、《凯旋》和长诗《李大钊》。其中,《一些人——纪念鲁迅的情怀》、《毛主席对黄河微笑》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7年与周合著《毛主席诗词解读》,对诗词的传播和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

臧克家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被迫停止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被送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1972回京。1976年6月,《诗刊》复刊,臧克家同志任顾问兼编委。

粉碎“四人帮”后,70多岁的臧克家同志充满了文学思想,迎来了创作的春天。他对社会主义新时期唱出了由衷的赞歌,发表了《忆襄阳》、《红尘中落》、《臧克家旧体诗》等诗歌。散文集如《怀仁济》、《诗与人生》;《学诗随想》、《柯佳论诗》、《臧克家古典诗歌鉴赏》等散文集。凝聚了他一生汗水和心血的12卷本《臧克家全集》也于5438年6月+2002年2月出版。

臧克家同志的作品多次获奖,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1988年4月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文学期刊编辑荣誉奖;1990年8月,由他主编的《毛泽东诗词鉴赏》获国家图书“金钥匙”奖,第五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1991 10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438年6月+2000年10月,荣获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同年6月165438+10月获得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首届龙文化金奖终身成就奖。2002年6月5日至10月,被世界诗人大会和世界艺术文化学会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同年65438+2月获第七届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5438年6月+2003年2月,《臧克家全集》获得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

臧克家同志热爱党、人民、社会主义,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他7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他都以极大的热情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文学发展,热情讴歌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用短诗长诗、新诗旧诗、杂文杂文、评论书信、小说杂感,他积极倡导作家深入生活,反映时代,大力倡导题材风格多样化和艺术探索创新。他坚持“二选一”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的方针,团结关心中老年诗人,热情培养青年诗人。他见证了中国新诗从诞生到发展的整个历史,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臧克家同志的一生,是不懈追求光明的一生,是自觉表达时代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勤于写作、呕心沥血、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一生。他思维敏锐,爱恨分明,善良正直,乐观豁达,作风正派,作风朴实,平易近人,豁达开朗,生活节俭,严于律己。他把一生的精力和心血无私地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文学事业。

臧克家同志的逝世,使中国失去了一位文学大师,一颗当代诗坛的明珠,一位受人尊敬和爱戴的老师。我们将永远向他学习,怀念他。

臧克家同志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