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佩斯设计理论与新经济时代的设计艺术

摘要:本文论述了新经济时代的设计艺术观、格罗佩斯现代设计理论的开放性以及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理念。

关键词:面向大众的设计艺术与技术;纯艺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

现代设计以现代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其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全社会的大众消费者。

早在80年前,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设计师、现代设计理论和现代设计教育的奠基人瓦尔特·格罗皮乌斯(1883-1969)就提出了“设计为大众服务”的基本思想。他明确指出:“艺术不能再只为少数人提供快乐,而要为每个人的生活带来快乐。”他强调,现代设计必须将艺术理想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与经济世界和工业技术相结合,“通过艺术设计改变环境,提高所有人的生活质量”。正是格氏的革命性理念为现代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艺术设计不再“为我”,而是“为他”;不再是少数人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格氏的设计理念从根本上阐述了现代设计的基本性质:第一,现代设计不再是为艺术而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精神享受。它要求反映时代精神,满足大众审美需求;它必须具有现代性和普遍性的基本特征。因为现代设计的产品本身是服务于普通大众的,它的艺术性既要有时代的前瞻意识,引导大众消费的潮流,又要为大众所喜欢,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要求。

现代设计产品是大规模工业化加工生产的,其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广大消费者。现代设计本质上还是人类的一种生产活动,是为经济服务的,也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了“让德国公民的每个家庭都享受六小时的阳光”(格罗佩斯语),现代设计强调设计与实践的结合,强调设计的实用功能,这与传统艺术和纯艺术有很大的不同,后者虽然具有相同的经济价值,但并不以经济发展或普通大众为最终目的。因此,现代设计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取代了自我表现的艺术观,迅速适应了现代经济的发展。今天,现代设计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生产中,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科技因素,这是反复强调的另一个重点,也是我们往往容易忽略的。格罗佩斯明确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艺术非常需要技术。他进一步阐明:“设计师只有不断追求新技术的发展,跟上新材料、新创作方法的发展,才能获得为传统设计注入新活力的能力,形成全新的设计态度。”以前,艺术躲在精神的象牙塔里,技术似乎只是它的仆人或帮手。格罗佩斯颠覆了这一观念,将材料科学、力学、工业技术,甚至光学、声学等规律纳入现代设计的体系,为现代设计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使现代设计从单一的艺术范畴发展到更广阔的领域,激发了强大的生命力,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数字、多媒体等新技术革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一些传统艺术和学科正在萎缩,相关的理论和概念越来越陈旧。与这种现象相反,现代设计在这些技术革命的新兴领域获得了极好的发展机会。

-计算机软件设计、数字图形技术、多媒体和数字技术都涉及并广泛应用于现代设计领域;另一方面,现代设计在互联网、动漫游戏、影视传媒、电子出版物等领域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比如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设计绘图的劳动效率,不仅如此,还极大地丰富了设计表达的视野。随着计算机智能的发展,必然会介入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正是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的介入,使得现代设计掌握了数字图像等新的视觉语言,并因此迅速进入互联网、动漫、影视、多媒体、数码等新兴领域。可见,现代设计并没有衰落,正如格氏所说,因为一直追求新科技的发展,不断吸收其成果,所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的来说,在格罗佩斯构建的现代设计体系中,这些基本元素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它要求“为大众而设计”,体现时代精神,要求设计贴近生活,满足社会需求;强调设计与新技术、新工艺的结合。近几十年来,现代设计始终处于开放、吸收和不断丰富的动态中,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空间,始终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

遗憾的是,作为现代设计的人才资源基地,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众所周知,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主体继承了前苏联20世纪50年代的一套教育体系。它的情况是:“从三六十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甚至进入了21世纪。这种教育虽然有其可以理解的一面——栩栩如生,但也有一个可怕的副作用,那就是把艺术关注社会的方式定格了。”首先,纯艺术,“自我表现”的艺术理念从未离开,尤其是现代社会,纯绘画越来越具有自觉性和主观性。设计艺术教育则不同,它不可能是创作者个人的自由和特立独行,它的服务对象是大众,本质上是“为了他”。因此,在艺术设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创作者是自由的但又受到客体的限制,这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这与纯粹的绘画艺术教育有很大的不同。然而,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仍处于“为艺术而艺术”的主观状态,缺乏“为大众而设计”的现代设计理念。其直接后果就是纸上谈兵,势必成为自我欣赏的艺术,学生进入社会后很难适应市场的需要和普罗大众的要求。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不断为广告公司、装修公司、制作企业培养一批又一批的“画师”;但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设计和自主知识产权,企业不断接到大量国外加工订单。高雅封闭的艺术设计教育是与市场经济和大众消费需求相隔绝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是为生产和消费领域培养设计人才。它“应该连接设计教育的起点和终点,连接社会生产活动的起点和社会消费的终点,连接生活的现实和预期的未来”。

再谈科技因素。今天,现代设计已经不是单一的艺术范畴,它跨越了生态学、材料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其设计最终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实现;甚至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已经介入到它的视觉语言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它具有明显的交叉性和综合性,正在逐步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学科体系。用格氏的话说:艺术非常需要技术。但是我们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还是硬件设备:画室、教室、画板、画架、丁字尺、绘图仪;软件系统:绘制石膏头像、静物、人体、设计效果图。在这里,我们不想否认艺术设计需要具备基本的造型能力和艺术素养。问题是盲目追求建模能力,基础建模训练花费大量课时,相关学科知识贫乏。结果是,学服装设计的人认不出几种服装面料,学环境艺术的人认不出几种建筑材料,更别说熟悉工艺和加工手段了。众所周知,现代艺术设计的大部分领域都已经与现代科技、新材料、电脑数字化相融合。很多艺术设计毕业生找工作都要花3000到5000元,然后去做广告人、室内设计师或者电脑软件设计等培训,这是我们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悲哀。90年代中期,我去东京造型艺术设计学院参观时,看到了机房、印刷排版设备车间、灯光工作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说现代设计的服务理念还有差距,那么在科技的结合和运用上,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现实是,尽管格罗佩斯倡导的包豪斯现代设计理念在过去几十年里深刻影响了西方现代设计教育,促进了现代设计的全面发展,但中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仍然艰难而缓慢。原因如下:第一,主流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还停留在前苏联的“纯艺术”模式。第二,很多教育工作者本身就是象牙塔,不愿意嫁入市场经济,不去研究新技术的发展,固守“纯理论”的学习,导致教学脱离社会实践和市场经济。如果不尽快转变观念,改革旧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在新的经济社会框架下进行重构,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发展前景堪忧。试想,如果我们不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我们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将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信息社会和新经济时代!

参考资料:

弗兰克·惠特福德,朱莉娅·恩格尔哈特,包豪斯-大师与学生,陈江峰和李晓娟译,艺术与设计杂志,2003年。

[2]《铭记岁月随笔集》(白马设计系列),邵宏、严善春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