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世界历史上出现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资本萧条”现象:17世纪,大量国际资本涌入荷兰,荷兰崛起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十八世纪,大量资本涌入英国,英国成为一个不落的帝国;19世纪,欧洲资本涌入美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虽然国际资本的流动导致了一国经济的崛起,但仅有资本是不够的。比资本更重要的是有效的资本运作机制。17世纪荷兰的崛起是短暂的,以“郁金香泡沫”草草收场。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建立健康高效的资本市场体系,就无法有效利用这些资本创造强大的实体经济。当今世界,资本市场的博弈会直接影响大国博弈的结果;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新世纪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
报告认为,国际国内流动性过剩的格局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鉴于这种情况,抓住机遇,推进改革,完善机制,实现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把中国资本市场建设成为具有一流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从而有效地把国内资本和国际资本转化为强大的实体经济,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有四个负面影响。
流动性过剩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宏观经济中,流动性过剩会导致各种资产价格的波动,或者说资产泡沫。流动性过剩一旦逆转,可能导致股市大幅下跌,影响宏观经济稳定。
其次,流动性过剩也影响资源配置效率。比如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一些低效率的行业和企业也能更容易得到资金的支持,资金的利用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再次,为了使用资金,银行放款时贷款利率可能会下降很多,或者审查贷款时可能会放松安全性考虑,因此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最后,如果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可能会出现货币贬值。
中国股市的“升值”实际上是国际市场流动性流入和投机的结果。比如中国人寿(40.20,1.17,3.00%)预计2006年营业额为136亿美元,仅为全球排名第一的保险公司AIG的11%(11438)。同样,工商银行(5.53%,0.04%,0.73%)2006年预测营业额为232亿美元,而银行市值排名第一的花旗银行营业额达到892亿美元,被工商银行超越的美国银行为729亿美元,汇丰银行为637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人寿和中国工商银行的股价,按照传统的市盈率或者市净率来看,已经被炒高了。
当然,国内流动性过剩也与近年来中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的现实经济条件有关。对此,我认为雷璐的分析比较全面,即中国银行(5.84,0.04,0.69%)体系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短期内,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上市后,可贷资金突然增加;中期来看,是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形成人民币泡沫,推动投机资本大量流入;从长期来看,持续上升的是家庭储蓄率。
首先,虽然美国从2004年开始收紧流动性,发达国家也相继进入加息周期,但美国目前的利率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日本的利率基本没有改变零利率趋势。如果这种格局不改变,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改变。
其次,国内因素:一是国内银行体系股份制改革上市导致的流动性过剩不可避免。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先后从市场融资近3600亿元,加上上市前600亿美元的注资,新增资本按资本充足率计算要求可增加可贷资金近4万亿元,远大于2006年国内银行新增贷款。2007年国内银行股改上市将成为趋势,所以央行只寄希望于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定向票据来降低银行的流动性是不现实的。
二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一般认为,人民币升值是因为中国的高额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但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一般金融理论来看,人民币升值既不是降低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理由,也不是降低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途径。另一方面,从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民社保基金的历史债务、地方政府的严重债务、国内银行的巨额不良贷款来看,人民币不应该升值,而应该贬值。只要看看农民和城市居民的财富占有和生活水平差距,就能看出国家欠农民多少。扣除这一大笔债务,人民币还有升值的理由吗?政府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最近国内银行盛行一种“同名再融资”。其实无论对于个人还是银行信贷员,无非就是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的手段,把银行的钱弄到个人手里,掏空国家的财富。因为,最后全国人民肯定会为这种同名再融资可能带来的风险买单。
第三,国内储蓄率高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经济环境和人口结构决定的。政府希望用扩大内需的政策来降低居民储蓄率,从1998开始就被证明是行不通的。试想,目前中国“421”的人口结构,并不能保持储蓄率的上升。改变目前中国高储蓄率的唯一途径是增加居民可以选择的投资渠道。
总之,要解决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首先要稳定人民币汇率,彻底削弱人民币升值预期。否则,人民币无休止的升值,一定会让中国经济先走向泡沫,然后在泡沫破灭后走向衰退。虽然目前公布的数据形势一片大好,但这是高房价的结果,房价泡沫终有破灭的一天。其次,政府应该考虑如何形成有效的金融市场价格机制,改变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这是政府化解流动性过剩的核心。可以说,如果不改变低利率政策,国内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不会得到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也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的良机。此外,政府在改变低利率政策的同时,应通过各种政策削弱人民币升值的内在条件,如要素价格市场化、改变外资进入和外贸出口的政策导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