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蚨祥发展简史

瑞蚨祥的创始人是孟传善(字弘生),孟子后裔,济南章丘县九郡镇人。他以经营土布起家,品牌名为瑞福祥。在上海、青岛、天津等地开设了连锁店,经营规模逐渐扩大,经营品种也与日俱增,增加了丝绸、缎子、皮具等高档商品。

1876年,当时年仅25岁的瑞瑞祥掌门人孟洛川将目光投向了京城最繁华的商圈大栅栏。清光绪初年,侯在前门外的鲜鱼口租了一间房子,办了一个村,批发大麻花布。清光绪十九年(1893)以后,洋布大量涌入中国。金向建议开布店,出资八万两白银在大栅栏买下一处铺面,开办了北京瑞福祥丝绸店。

到清末民初,瑞福祥已成为北京最大的丝绸商店。它有五个店名,分别是东鸿基茶楼、瑞福祥总店(又名董浩)、鸿基皮具店、西鸿基茶楼、西鸿基丝绸寺(又名西豪),都位于大栅栏街。

1900年,瑞蚨祥被义和团劫掠所毁,不久重建并开馆。修复后的瑞福祥依然以货真价实、色彩新颖而闻名。目前,瑞福祥仍自行设计图案,并派人挑选厂家“订购产品”,绣上“瑞福祥鸿基”字样。其优良的面料、绸缎至今仍为国内外游客所称道。其“传统服饰展”也是文学与商业结合的典范。

解放后,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布料是由周恩来总理指定的芮福祥提供的。1954年,瑞福祥率先实行公私合营,五家店铺名称合并为一家,改为以经营绸缎、毛织品、皮具为主的布店。北京瑞福祥丝绸店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外立面的四合院式房屋结构、石雕、工棚等仍保存完好。营业面积1000多平方米。

在商业上,瑞福祥坚持“诚意第一,货真价实,价格不妥协,童心未泯”,从不迎合降价之风,随波逐流;店员热情好客,全面体贴;注意店面卫生和职业着装,注意语言文明,绝不使用脏话,为顾客营造舒适温馨的购物环境。

1949期间,历经沧桑的瑞福祥和大栅栏的众多老字号一样,迎来了民主和北平解放的曙光。开国大典上缓缓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就是用瑞蚨祥提供的红绸做成的。从此,老字号瑞福祥从国民党统治的“变质”中获得了新生。1954年底率先实现公私合营,近几十年来一直是首都劳动人民和中外游客喜爱的国营丝绸商店。

改革开放以来,瑞福祥发扬卖面料、帮客户加工服装的优良传统,在发展中国传统服装,特别是加工展现东方女性和中国丝绸独特魅力和美感的旗袍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针一式都很精致,深受海内外华人女士的喜爱。近年来,瑞福开发了自己的“品牌”,以一对蝉状母子“福”为图案,并注册了自己的logo。多种民族传统服饰大量生产并投放市场,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瑞福祥店的员工正在“名店、名品、名牌、名服”的新经营大道上阔步前进,决心把这个百年品牌打造成为跨世纪中国丝绸之路上的北京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