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体验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1)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机会做“导演”,让学生做“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相同的任务而进行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是一种分工明确的相互学习。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参与性和合作性,是一种典型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主获取新知识的机会,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发现的快乐。现在教师们正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在我就根据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做好合作准备。
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点是:以讨论的形式讨论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合作(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解题过程)、分享(让每个人都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以4-6人为一个小组,同一个班的学生根据成绩、能力、性格的差异组成若干个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评估,再匹配成几个不同的异质学习小组,一般是三到六人一组。这样就缩小了群体之间的差异,促进了群体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验到合作基础上的竞争。同时组长采用轮换制,让每一个队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在实践教学中,我尽量使各组成员在性别、性格、人格特征、学习成绩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并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突出其异质性。每组一般由6人组成,每组由2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和2名学困生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相互教学,合作讨论。合理优化重组学习小组,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此外,每个组中还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信息员、审核员和报告员。不定期交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组与组之间搭配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每个团体的成员都被要求友好、诚实、民主和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内学生的探究互助活动,* *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懂合作,打好基石。
学生要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准备,在已知的基础上规划分工,确定责任。分工不清,责任不清,是我们合作教学的通病。分工和责任可以解释为更高层次的规则。规则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更进一步说,是培养现代公民的一种规范意识。我们日常的行为准则、守则、公约甚至法律法规都是规则。学会建立规则,遵守规则,甚至创新规则,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特点和优势。
第三,抓住机会,适当引进。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但小组合作最终获取知识是主要形式。整个学习过程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在学习中,教师不仅要表现出启发性的自学思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钓鱼技巧”和“学习方法”,一句话,让学生学会。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读、画、动手操作、联想”来理解所学内容,教会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从而掌握新知识。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四,评估激励措施,扩大合作
积极的评价会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利用小组成员的互评和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和被评价也是学生未来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和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情绪、态度和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鼓励学生尽最大努力。奖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团体荣誉称号等方式。通过奖励,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可以被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开发自己的潜能,愿意为同一个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有其优势:形式上,小组学习采用几个人围在一起的圆桌形式,打破了传统的同向座位结构,平等了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学习过程看,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具体的讨论、操作和交流内容。每一个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学习的快乐,这进一步呼唤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增强集体凝聚力,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智慧和良好品德的发展。为了解决新的复杂问题,需要提出多种备选方案时,学生之间的合作往往胜过个人的努力;在决定任务和评价作业时,学生之间合作讨论形成的共识往往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彼此的互补性,学会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自觉改进学习态度和方法。
合作学习确实对我们的教学有所帮助,但在实际应用和操作中,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1.“坐在一起”进行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最初是通过小组中几个成员的分工合作来完成的。但在合作学习中,部分教师认识不够,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为了合作而“坐在一起”。比如老师让学生思考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后,小组之间交流很少,基本停留在自主学习的层面。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小组合作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学习成果不能完全代表小组的水平。究其原因,是老师没有及时提醒和引导各组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还是这样的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其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很多深层次的问题,要么学生围坐在一起,要么分组学习。
2.教师作为旁观者,缺乏有效的引导。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以老师为中心,老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但是,如果合作学习组织不好,也会出现小组成员个体承担大部分甚至全部活动,而部分小组成员无所事事的“假合作学习”,形成“资优生”打头阵,“学困生”走在前面。有些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能力强,总是乐于表达自己。有些学生反应迟钝,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它们就变成了“收音机”。他们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是直接从好学生那里获取信息,这就使得学困生从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的收益不如课堂教学。曾经在课堂上看到一个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一起动手测量书皮的长和宽,用长方形、正方形等简单的操作把钉板围起来。结果一个人在做,其他人在看。在这样的课堂上,后进生只是看和听。如果要达到生活对生活的互动与合作的目的,更不用说了!一个好的合作学习小组必须有老师的良好指导。因为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弱,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合作小组的学习就会放任自流,流于形式。
3.课太多不利于集体活动。我们学校的班级人数一般在50人左右,很多甚至达到60人,这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般来说,班级规模在40人以内,更容易分组管理。人太多,不好分组管理。另外,大部分学校都是按班固定教室,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将实验教师置于学生之中,在与学生的讨论交流和师生换位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交流。“吻你的老师,相信他的方式。”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引发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促使学生自动、及时地调整学习态度,从而达到愿意学习、热爱学习的目的。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交流,在活动中学习其他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品质意志,在帮助他人进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深刻地影响着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形式上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特征,它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接近新课标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合作学习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小组学习和个人自主学习是基本的课堂教学方式,两者的作用难以相互替代。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根据学习过程和内容灵活安排,没必要每节课都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使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2)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抓住机会做“导演”,让学生做“演员”。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主获取新知识的机会,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发现的快乐。现在老师们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如何更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在我就根据自己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做好“合作”准备。在语文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如何实现凝聚力,共同促进?。在实践教学中,我尽量使各组成员在性别、性格、人格特征、学习成绩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并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突出其异质性。每组一般由6人组成,每组由2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和2名学困生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相互教学,合作讨论。合理优化重组学习小组,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
第二,明确任务。在使用“合作”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整理整合问题。让学生明白如何学习,事半功倍。
三、抓住机会体验“合作”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深思熟虑。一般来说,小组合作学习应该用于关键问题。“重点问题”是指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解题方法的掌握和数学应用的规律。
四、评价与鼓励,延伸“合作”的正面评价,会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能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利用小组成员的互评和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尤为有效。通过奖励,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可以被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开发自己的潜能,愿意为同一个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三)
秋天到了,成群的大雁南飞。它们一会儿排列成“人”的形状,一会儿排列成“一”的形状...“每当我看到大雁在天上飞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读到我小时候学过的这首童谣,想起我的老师动情地对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看大雁多有纪律啊!你也要像大雁一样做有纪律的孩子。"
现在长大了,当了老师,我也和学生一起读这首童谣。看完后,我问孩子们:“孩子们,你们想从鹅身上学到什么?”“学他们要守纪律!”我的学生大声回答,就像我小时候一样。是的,这就是我想要的答案;这是我想要的效果,这是...
“冯老师,冯老师!”一个稚嫩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知道鹅不仅守纪律,而且互相帮助,一起合作。我妈说一只孤独的鹅是飞不到南方去的,所以我想学学大雁的团结协作。”
孩子的话让我震惊,让我脸红!是的,大雁最可贵的是团结协作的精神。他们排队不是像我们说的为了纪律,而是为了整群大雁一起飞向遥远的南方。是他们的分工合作让我们看到了感人的一幕!难道我们老师连这点常识都不懂吗?不,我们知道这个常识,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宁愿忽略它,片面强调“纪律”,因为纪律象征着服从!有了纪律,我们的教学就可以沿着我们的思路一步步进行,孩子也会沿着我们的思路被牵着走。
学生之间的合作通常被认为是不相关的或消极的。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曾指出:“由于教育者认为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无益的,没有人主张建设性地利用这种关系,所以他们不会系统地训练学生相互交往所必需的基本社交技能。毫无疑问,成人-儿童双边活动中教与学的观点低估了课堂上学生-学生互动和关系的重要作用。”
我的天我,跨世纪的新一代教师,站在新课改最前沿的教育工作者,不自觉地继承了过去错误的教育思想。我真的应该为自己感到羞耻。
“合作”,一个被忽视的词,却蕴含着多么重要的教学理念!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学生从现在开始学习合作。事实上,所有教师的课堂行为都发生在学生-同伴关系的环境中。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更强,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儿童健康认知发展和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学生的互动合作学习是教学活动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巧妙地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再是工作者,而是伙伴;师生之间原本的“权威-服从”关系变成了“引导-参与”关系。
新课改提出了“开放式教学”,指出“开放式教学”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在缩小传统课堂教学规模的同时,通过小组学习、网络教学、研究性学习、个别教学、反思性教学来改造传统的课堂教学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和自我反思的机会。这里指出的小组学习是一种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广泛使用的合作学习方式。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实现分工合作,促进主动自主学习。
学生在合作小组中学习、生活和工作。成员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尊重,充满了温暖和友谊,互助和竞争。学生通过提供帮助满足自己影响他人的需求,同时通过相互关心满足自己的归属感。当学生和谐地合作,一起很好地工作时,他们得到更多,工作更愉快,这样才能形成团结互助的精神氛围。
本质上,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一起玩耍。你帮我做一件事,我借你一支铅笔,你帮我理解一个题目,我和你玩一个游戏。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交往,只要我们的老师引导好,就能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在互助、合作、交流的愉快氛围中。
合作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来源于合作,同伴之间的积极互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平等、互助、合作的同伴关系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内在机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形成独立、团结、友爱的精神,激发强烈的理解、创造和社会热情。
合作学习更好地体现了学习是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享受学习,让学习热爱同学和群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教师,只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掌握课堂的能力,引导帮助学生的技能,就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合作,让他们在合作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像大雁一样向着我们的理想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