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许萱
[摘要]企业文化的实施往往停留在表面,不能真正发挥作用。本文探讨了事件营销对实施企业文化的影响,探索了塑造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地图,身心语言编程
企业文化传入中国以来,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无论是企业还是理论界都开始意识到其重要性。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企业的文化只停留在VI层面,即企业文化是口号式、公式化的。许多企业为了表明自己企业对文化的高度重视,在公司门口、老板办公室、媒体等公共场所打出横幅,不惜重金宣传“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等口号,其中不乏“以质量创市场、靠信誉求发展”等名言。企业文化绝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几个口号,也不是表面的警句,而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认同并能真正执行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能否唤起员工对企业的* * *呼声,能否唤起全体员工的认同和觉醒,能否自觉引导员工行动,成为整个企业不变的哲学信仰和企业家精神。
因此,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塑造员工核心价值观、影响员工观念的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也正因为如此,一提到企业文化,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企业文化是个抽象的东西,很难掌控”,很多企业开始退缩。但是,我们研究了一些成功的企业,发现了一种塑造企业文化的有效方法——事件营销。
一,实施企业理念的重要性
3M的员工在工作中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创新;海尔员工在生产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品质。没错,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转化为人们的思维模式。人在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做决定的时候自然会用到它,就像我们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这是人之常情。就像我们第一次看到外国人的见面礼仪是亲吻一样,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外国人觉得理所当然,没什么稀奇的。人们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态度。原因是人的思维导图不一样。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我们中国人认为男女并不亲近,而西方人并不这么认为,所以他们的观点和行为与我们不同。企业文化也是如此。成功的企业文化是转化为员工头脑中的思想地图,被员工接受并自觉执行的文化。
根据心身语言编程,我们知道,个体的具体行为不是基于外界的真实环境,而是基于个体所看到或相信的环境。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与客观现实不符。我们大脑的心智地图给现实赋予了色彩,扭曲了事物的本来面目。我们通过信息输入渠道感知世界,信息输入渠道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外界事件通过信息输入渠道进入认知过程后,经过内在的过滤器——我们的思维导图的加工、删除、曲解和归纳,进而形成我们对这一事件的认知,并做出相应的行动。
当我们选择性地关注体验的一个方面时,我们往往会删除、忽略或省略其他信息。如果我们保留所有的信息,我们将被“信息过载”所淹没。此外,对于任何事情,大脑总会试图从混沌中寻找一些联系,以获得对它的快速而敏锐的洞察,这就需要人们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中提取一些模式来使用。于是每个人都有了自己固定的观念图谱,并用它来处理外来信息,认识世界。如果我们企业的理念与员工的理念图谱不一致,那么我们采取的措施就会被员工扭曲、抵触甚至破坏。相反,如果能让企业的理念成为员工思维导图的组成部分,让员工对事物的态度和认知与我们所期待的一致,就会看到一个目标一致、齐心协力的团队,其能量可想而知。
二、事件营销在影响员工思想地图中的作用
我想以塑造品质文化为例。如果一个企业想降低其产品的缺陷率,它可以购买先进的设备或通过申请ISO标准来提高质量。但是,如果员工没有质量意识,认为只要生产出来就可以用,没必要那么精细,那么企业就会发现自己花大代价采取的措施是无效的。因此,要降低产品不良率,关键是改变员工的思维导图,塑造质量文化。
事件营销是指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名人效应、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和关注,以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最终促进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与广告等传播活动相比,事件营销能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出强大的影响力。蒙牛等企业用实际成功的例子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力量。事件营销在外部营销中的能力可以说是有目共睹,在内部营销(即影响员工的想法)中的能力也不容小觑。
帕洛阿尔托学派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点——变化定律。根据他们的理论,有两种变化。第一个与实体变化有关,也就是变化的现实,它是在系统内部产生的。第二种变化是真正有价值的变化,也就是感知的变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导图的变化。对于这种变化,系统中至少有一个规则——一个假设,一个判断或者一个固定的思维——被打破了。第二种变化是瞬时的,有时是不可预测的。我们总是用同样的思维方式去观察一件事,直到有一天,突然分离了,于是发现事情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总以为自己还年轻,可是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而是已经步入中年。
要想真正改变,就要改两次。你不仅需要改变现状,还需要改变你对现状的认知,也就是改变人们的思维导图。变化的感知是跳跃性的,瞬间的,有时也是不可预测的,其驱动力来自于质疑、惊讶、惊喜和不完善的想法。如果某件事让我们感到惊讶,或者对我们的思想产生了一些影响,就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思考,从而促进我们改变看法。
事件营销最大的作用就是制造轰动效应,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引起人们的警惕和自省,对第二次变化,也就是我们感知到的变化有着不可比拟的影响。
海尔转行做冰箱,面对的是严峻的市场形态:在规模和品牌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如何在市场上挣得一席之地?只凭质量。因此,张瑞敏提出了自己的“质量观”:“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对产品质量实行“零缺陷、精细化”管理,努力实现用户“零投诉、零起诉”。
当员工们含泪看着张瑞敏总裁亲自带头砸76台有缺陷的冰箱时,内心的震撼可想而知。人们对“次品就是废品”有了难忘的理解和记忆,对“品牌”和“饭碗”的关系有了更切身的感受。但张瑞敏并没有止步于此,并没有止步于“对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这一传统手段。他想充分利用这次事件,把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心里,然后把理念外化为制度,构建机制。
张瑞敏发起并主持了一个又一个会议,但讨论的话题却非常集中:我的岗位是否存在质量隐患?我的工作将如何影响质量?我的工作会影响到谁?谁的工作会影响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应该如何提高素质?
海尔还建立了一个质量保证体系:SST体系:索赔、索赔、trip。这样,质量观念就牢牢地扎根在员工的头脑中。
无独有偶,首建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文丽在开展“质量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主题教育活动时,经常挤出时间去施工现场、转场,用数码相机记录质量要点,并组织专题点评。去年,当他听说我们公司在内蒙古修建的一座公路水泥桥存在质量问题时,他立即赶去调查。这座桥的出资人对王文丽说:“问题不太大,是你自己发现的。修好就行了。”但王文丽说:“如果我今天放过这座不合格的桥,明天就会有第二座桥。那你会原谅我们吗?”领导层决定炸毁这座桥并重建它。桥一炸,工人们就被惊醒了,新的思想被炸了——没有做出合格的产品就不是合格的工人,次品就是废品。从教训中学到的思想立刻植入了工人们的心中。
由此可见,企业可以深入全面地挖掘一些能够符合其预期的事件,采取多渠道的重点宣传,从而造成轰动效应。这件事会引起员工的关注,成为员工的日常话题,所以对改变员工原有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让他们理解企业所倡导的理念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如何利用事件营销塑造企业文化
1.企业首先要有清晰易接受的核心概念。创业者首先要明确自己要发展成什么样的企业,如何获得竞争优势。喜欢惠普的核心理念:“我们充分信任和尊重人,我们追求高标准的贡献,我们将一致的情感融入我们的事业,我们通过团队合作和鼓励灵活性和创新来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致力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以增进人类的福祉。”摩托罗拉的核心理念:保持高尚的道德,永远尊重人。这些想法很容易被人接受,能激发人内心最深处的东西。这就需要创业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去理解,去提炼真正符合自己企业的理念,而不是跟风,没有自己的特色。有了核心理念,你就知道要把员工的理念塑造成什么样了。
2.为内部营销选择典型和适当的事件。事件营销的事件不一定需要是大事件。张瑞敏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小事来宣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比如他上任之初就颁布禁令:禁止随地大小便,有效增强了员工的纪律性。这样的小事能发生在每一个员工身上,能让员工感受更深,触动更大。
所选事件要恰当,符合塑造企业核心理念的要求。诺士公司的核心理念是:卓越的客户服务,充分发挥员工的自主性。它选择宣传这一事件:诺佳港的一个人为一个当天下午要开会的客户熨了一件新买的衬衫;一个诺嘉帮愉快地帮助了一个顾客,把在梅西百货买的东西包装好作为礼物,等等。迪士尼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个人都快乐。它要求员工有礼貌。“如果你不小心在沃尔特或所有人面前说了一句脏话,你总是会立即被解雇。”我们可以看到,所选的事件有一个特点:能震撼人的思维,往往让人觉得不可理喻,要求很高。我们需要这样的事件来修正员工原本的想法,我们需要知道矫枉过正必须矫枉过正。
3.多渠道、长期持续宣传。当时的蒙牛是借着“神五”一飞冲天的。除了确定相关性,其整合营销传播到位也是成功的关键。早在“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前,蒙牛就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策划了这一活动,动员了上千人参与,确立了“蒙牛强中国人”的传播主题,并与广告公司、电视台签订了“军令状”。65438年6月+10月65438+2003年6月6时23分,“神舟五号”安全着陆。就在举国欢庆的时候,蒙牛关于此次飞行事件的电视广告、户外广告、网络广告第一时间在各大城市实现了“成功对接”。《蒙牛:中国航天员专用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传遍了全国,同时蒙牛的销售渠道也有了。
内部事件营销也应该如此,需要利用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才能达到轰动的效果。通过各种会议、标语、企业刊物等渠道,利用文章、歌曲、表彰仪式、小组讨论、竞赛等方式,到处进行宣传。
然而,一次事件营销的轰动效应是短暂的。为了维持事件的长期影响,有必要在事件发生后向员工灌输事件及相关信息。韦尔奇在实施组织扁平化、精益求精的战略时,会在各种会议和场合反复谈到自己的想法,询问执行情况。正如韦尔奇所说,思路清晰了,接下来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只有不断的重复,才会加深员工对理念的记忆和认知。
4.建立相应的制度来巩固它。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跟进,员工会怀疑企业的宣传只是作秀,以后就不再相信企业的活动了。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来巩固它们,通过制度的执行,员工的行为将符合他们的企业理念和价值观。在实施这些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的理念和价值观会内化,最终成为员工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像上面提到的海尔。可以说,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都有相应的制度。例如,宝洁公司的CEO决定,对更加努力工作这件事表现出漠不关心的员工应该取消他们本可以享受的奖金,这些人的奖金应该转发给关心这件事的员工。所以他根据管理者考核的员工配合程度,制定了四个等级的分红,这是有帮助的,可以保证正确态度的形成。“沃尔玛对帮助节约成本并提出加强服务理念供其他商店效仿的同事实行现金奖励和公开表扬制度,还定期举办‘量产项目竞赛’等活动。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只有将企业文化制度化,企业文化才能得以延续,才能真正落实。
四。结论
科特勒认为,营销实践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创业营销、标准化营销和企业内部营销。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需要重建创业之初使其成功的企业家精神。由此可见,企业内部营销是树立企业理念,事件营销可以说是企业内部营销的重要工具,对企业文化的塑造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希望能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资料:
杨金德:竞争情报的基本原则。清华大学出版社
[2]许清泉: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绩效的影响。中外企业家,2007.2
[3]安东·卡马罗塔:发现你的领导力。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4]贾凯,李春玲:浅析现代企业文化建设。购物中心现代化,2007.438+0
[5]李伟:评书的主导力量。中国城市出版社
仅供参考,请大家自己学习。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