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的选题

第一,超越传统的工业技术

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特征就是会创造和使用工具,也会用特殊的文字来解释自然。也就是说,人类比其他动物更具有科技能力。有了这种能力,人类就可以创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东西——人类文明。

科技是不断发展的,人类文明也是如此。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文明向传统农耕文明转型。传统农耕文明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青铜时代,中国的商代和西周属于青铜时代。第二阶段是黑铁时代,属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冶铁铸造技术的普及,传统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因为不能适应新的生产力要求而开始瓦解。直到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形成了“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帝制官僚+儒道法思想体系”的中华文明。虽然一万年来农耕文明发生过各种自然灾害和战争,但由于当时的科技主流顺应了自然规律,人类总体上是稳定和安全的。传统农耕文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能力有限,对自然有很强的依赖性。他们害怕自然。四千年前,在中国的夏朝,春天禁止砍树,夏天禁止捕鱼,禁止杀幼畜,禁止取鸟蛋。三千年前,周朝根据气候季节,严格规定狩猎、捕鸟、捕鱼、砍树、烧荒地的时间。两千年前的秦朝,禁止在春天采集新发芽的植物,禁止捕捉幼小的野生动物,禁止毒死鱼和乌龟。纵观中国历史,对环境保护有明确的法规和禁令。中国历代农民都知道“取之于地,用之于地”的道理。土地产生的桔杆和消耗食物后的排泄物都作为农家肥返回土地,保持了土地能量的循环利用。中国的耕地几千年没有退化。农民在山林里砍柴,也是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让村子周围的燃料可以永久使用。中国的人口膨胀也带来了周期性的战争,周期性的战争又把人口压缩回到自然资源的边界。世界上任何一个科技体系,都应该限制在一定的资源范围内,支撑特定的人口和文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科技从来没有超出人力畜力和铁制农具的范围。人们有意识地根据耕地、林草、水资源的总量来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由于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自我调节的、可持续的生存智慧,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延续至今。

近代西方国家以牛顿力学、纺纱机、蒸汽机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使人类脱离了农业文明,迅速奔向传统工业文明。与传统农耕文明相比,传统工业文明通过全新的科技手段开发了更多的矿产资源,集约利用了更多的土地和森林,带来了人类财富和人口的膨胀,形成了以扩大物质消费为根本导向的社会。仅过去100年消耗的能量总量就远远超过人类几千年消耗的总和。传统工业文明的粗放式发展,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生产生活方式的无限扩散,最终逼出了全球生态危机。人类终于深切地感受到了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有限性。所谓现代化过程,就是自然资源转化为可用财富的过程,所谓现代社会,就是人均资源消耗高,污水排放量大的社会。由于人口的增加,物欲的横流,工商业的发展,人均资源消耗量猛增。以水为例。公元前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为12升,中世纪约为20-40升,18世纪增至60升。现在,发达国家每人每天的用水量是500-600升。据有关资料统计,工业化国家每100美元的收入,大约需要300公斤自然资源,人均每年需要45000-85000公斤自然资源。如果中国要达到工业化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比如中国有654.38+0.3亿人把自行车换成了汽车,那就不是2003年每天消耗546万桶石油,而是每天消耗865.438+0万桶石油,远远超过目前世界石油消费总量。地球上有那么多资源供我们消耗吗?我们有能力无害化处理由此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吗?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因为对西方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全面继承,也是因为中国对本土能源的过度消耗。1990-2001期间,中国石油消费量增长100%(从118万吨增长到2.35亿吨),天然气增长92%(从114万吨)。钢增加143%(从6700万吨增加到163万吨),铜增加189%(从72.9万吨增加到211000吨),铝增加380%(从72.4万吨增加到354.5万吨)。人们在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而兴奋的同时,往往忘记了这些成就背后的资源消耗、垃圾成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是有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