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寺庙壁画纸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物最多的省份之一。据统计,山西现存辽金以前的木构建筑占全国同类建筑的72.6%,其中包括分布在全省各地的文物古迹35001余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19处,两千年以上的历史都城165438处。近年来,山西省在盘活这些宝贵资源,将其转化为旅游产品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和影响力。但与此同时,旅游景观与文化脱节的问题日益突出,景观文化建设远远滞后于景观设施建设。重视景观而忽视文化的现象普遍,景观好文化差的现象普遍。即使是一些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观,也还处于依靠有形资源作为卖点的初级阶段,远未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加强山水文化建设是关系到山西历史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对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一,加强景观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加强山水文化建设是提升山西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众所周知,当前旅游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竞争阶段:

第一阶段是项目竞赛。改革开放振兴了所有行业。传统中国人非常陌生的旅游业也应运而生。在这个阶段,谁能率先开辟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谁就能吸引游客的眼球。所以这个阶段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你除了我什么都没有”。任何地方只要能拿到像样的旅游项目,都是有竞争力的。

第二阶段是广告竞争。人们开始意识到旅游业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新兴产业,于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自然或人文资源的地方把资源开发成旅游景观,没有资源的地方想尽办法开辟人工景观进行旅游。经过几年的努力,各地的旅游项目已经初具规模。为了争夺客源,各地不惜重金打造宣传,旅游市场的竞争发展为广告竞争。这个阶段的特点也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你有我的环”。每个人都有几个比较知名的旅游产品,但是哪一个受到广告的刺激,宣传的好,就比较有竞争力。

第三阶段是文化竞争。随着旅游市场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到旅游中来,并且信息灵通。过去仅靠广告不足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旅游市场的竞争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文化竞争。这个阶段的特点也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你叫我特别”。独特的景观文化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景观文化建设已成为一个地方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为在景观硬件条件基本固定的情况下,谁能在弹性空间大的景观文化建设上做出惊人的创新,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2)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是防止山西旅游景观趋同的迫切需要。

旅游景观的生命力在于个性化。没有或没有个性特色的景观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但就山西而言,一些旅游景观正在自觉不自觉地离开趋同甚至雷同的误区。以小区大院为例,仅晋中地区已开盘或正在开发的大院就有十余个。几个龙头大院在宣传、推广、布局、运营上几乎一模一样,甚至每个大院都有一句同样意思的解说:“皇城看故宫,洋房看X家。”这种趋同思维不仅没有扩大景观的知名度,反而给游客造成了很多疑问。笔者不止一次被外国朋友问到,山西这么多四合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其实每个大院都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如果能将这些特点提炼和展示出来,就会形成丰富多彩、优势互补的复合文化。目前这种只强调相互模仿,不突出特色的做法,只能缩小旅游景观的路径。

创造个性化旅游景观的关键不是硬要素,而是软要素。所谓硬要素,就是景观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要素。在这方面,只要你有实力,就可以多投入多产出。你拥有我所拥有的一切。所谓软元素,就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附着于景观之上,渗透于景观之中。一句话,就是山水文化。景观的硬件容易被“克隆”,但好的景观文化是不可复制的。

经验证明,景观的本质区别在于文化而非硬组件。尤其是在同一地区的同类型旅游景观中,单纯依靠外在形式很难给人留下永久的印象。加强景观文化建设不仅是旅游市场多元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景观集团走出趋同误区的根本出路。旅游景观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努力建设景观文化。

(3)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是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遗产的迫切需要。

5438年6月至2004年10月,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平遥古城墙突然大面积坍塌,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历史遗产生存状态和管理方式的争论。从景观文化的角度来看,平遥古城墙的经历至少带给我们以下两点启示:第一,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当我们将其转化为文化资本时,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如果我们过度开发,甚至将历史遗产视为“摇钱树”,我们就会过早地失去对后代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宝贵场所。第二,历史遗产也是活生生的客观存在,需要人类的尊重和保护。否则,有生命力的景观就会在滚滚红尘中毁灭或消亡。因此,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本质上是创造一个有利于景观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维护和延续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措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景观文化的基本内涵

文化是一个没有统一定义的概念,学术界对文化的定义有上百种。但就其本质而言,一般认为文化是人类独特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是在自然中加入人性而使自然人性化的结果。

所谓景观文化,是指人们在与景观的长期互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观念,这种观念体现在景观建设、维护和适当开发利用的各个方面。

在具体的旅游景观中,景观文化大致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景观的历史渊源。任何文化景观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时代的文化符号。一幅风景往往记录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象征和代表着一种意义和价值。景观因其附加的历史和人文价值而有意义,但又充满生机和活力。没有历史和人文价值,景观将变得没有必要。景观的历史和人文价值是发展变化的,景观文化的内涵首先在于发现、保存和丰富这种意义和价值。

(2)景观的代表符号。景观是某种意义和观念的载体,通过一系列外在符号来表达。这里所说的符号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具体来说就是景观的物质存在,如景观的露台庭院、楹联碑文,甚至是布局和陈设等。,可以看作是具体的符号,而正是这些符号构成了景观的坚实的文化内涵。

(3)独特的仪式和活动景观。作为旅游景观,仅有坚实的文化符号是不够的。现代游客希望在特定的景观中看到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独特仪式和活动。比如晋城皇城的皇帝为城仪式,平遥《崖县演义》中县令判案的场景,还有一些旅游景观开发的民俗表演,都是游客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文化内容。

(4)园林队伍的人文素质和行为准则。旅游景观是由特定的人来管理的,景观文化很大程度上是由景观团队的管理理念和精神面貌来体现的。俗话说“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的话,更要观察他的行动。”人们对一个景观的理解是一样的,不仅要看景观如何向社会宣传和承诺,更重要的是要看景观管理团队如何去做。这就要求景观的所有工作人员在服务游客时都要表现出一定的素养和文化内涵,让大众感受到景观的优秀文化。

三,景观文化的一般要素

元素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景观文化的一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物理环境。物质环境是景观文化的基本要素。如果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景观实体作为依托,景观文化就无从谈起。景观的物质环境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内部环境。主要是园林建筑、文物和设施。二是外部环境,主要是景区的外部氛围。从山西的情况来看,目前大部分旅游景观的内部环境是合理的,但问题是外部环境不尽如人意。比如一些景区,游客一下车就被各种促销员围追堵截,使得景观形象在游客眼中大打折扣。

(2)符号系统。西方学者怀特指出:“符号可以定义为使用者赋予意义或价值的东西。”因此,符号的应用是文化的产生和存在。“所有的文化(文明)都依赖于符号。正是因为符号能力的产生和运用,文化才能产生和存在;正是符号的使用使得文化得以永存。没有符号,就没有文化。”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把景观文化简化为一个由一系列符号组成的系统。具体分为两个子元素:一是固定符号,即游客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验和分享其价值或意义。二是移动符号,如景观纪念品、明信片、地图集等游客可以携带的文化标志。坦率地说,山西目前还远没有形成一个具有完整符号体系的旅游景观,符号元素是每个景观都需要认真补课的项目。

(3)阅读和听课文。听力文本作为景观文化的本质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视觉文本,二是听觉文本,三是网络文本。视觉文本包括对公众开放的景点和物体,引导游客参观和欣赏的方式,以及游客组织的各种仪式和活动。听觉文本包括解说、直播问答、背景声乐等。网络文本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将景观信息数字化、动态化。良好的阅读和聆听文本可以反映整个景观,帮助公众理解景观文化符号的意义和价值,给游客带来全方位的美的享受和记忆。目前山西绝大多数的旅游景观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阅读文本,还停留在建筑和导游的初级阅读层面,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阅读和聆听需求,这是我们迫切需要弥补和完善的。

(4)导游队伍。“旅游完全靠导游。”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导游在山水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实导游是景观的灵魂,什么样的导游会给大众带来什么样的景观文化。不久前,笔者参观了拥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桂冠的武夷山。九曲溪景区的竹筏导游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近两个小时的水上游览中,导游会讲述每一个场景,回答每一个问题,将每个景点的意义和价值与当今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妙趣横生,回味无穷。据了解,为了把竹筏游这个黄金项目做大做强,武夷山景区专门举办旅游专业课,从毕业生中选拔年轻力壮、表现力强的青年男女担任划船工和导游,通过他们沿途的讲解扩大景区知名度。“东南五绝”是大自然的创造,但也离不开景区有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事实表明,导游队伍是景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5)人文关怀。旅游景观是人文活动的特殊场所,人文关怀在景观文化建设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具体来说,旅游景观的人文关怀就是八个字:安全、便捷、诚信、体贴。所谓安全,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游客的安全意识,同时做好应对公共危机的工作。所谓便利,就是在景观游戏规则、服务设施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方便游客。所谓诚信,就是尽一切可能履行承诺,尽最大努力满足游客各方面的正当需求。所谓考虑,就是对贵宾和群众、团体和散客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

第四,加强景观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认识景观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基本内涵,旨在解决如何加强旅游景观文化建设的问题。就山西而言,当前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树立山水文化意识。旅游业也是一种文化生产力,这已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识。目前,许多地方尝到了发展旅游经济的甜头,愿意在旅游景观建设上花费时间和金钱,但没有对旅游景观文化建设给予应有的重视。众所周知,旅游产品经济价值的主要部分不是物质价值,而是文化审美价值。如果不重视景观文化的开发利用,就无法产生持久的旅游资本。在这方面,山西一些地方教训深刻。真正重视旅游经济,就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景观文化意识,在具体工作中像重视景观建设一样重视景观文化建设,做到景观建设和文化建设并重。

第二,开展景观文化研究。景观文化建设涉及多门学科,需要一定的学术理论基础和支撑。目前山西从事旅游景区规划开发的单位很多,但没有专门从事景观文化研究的机构。相关部门要以旅游景观文化项目为课题,整合力量,搭建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研究。可以考虑从全省范围内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旅游景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从个案的角度诊断景观的文化缺陷,丰富景观的文化内涵,进而提升整个旅游景观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

第三,制定景观文化政策。景观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政策引导。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全省旅游景观文化发展纲要,统一景观文化建设的规范性要求,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奖惩措施。通过总结经验、选择树型,营造浓厚的景观文化建设氛围,以优秀的景观文化塑造山西旅游景观的全新形象。

总之,加强旅游景观文化建设是关系到山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大文章,是文化强省的重要方面。目前,山西在利用独特的历史资源建设文化强省战略和文化产业方面成绩显著,加强旅游景观文化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笔者就此问题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更深入的探讨。

5A级景区: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以西16公里的五洲山麓。依山而掘,东西绵延1 km。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宝库。因石窟建在梧州山麓,其最高点名为云冈,故名云冈石窟。现存洞穴53个,石雕51000个。最高的佛像是17米,最小的只有几厘米。梧州山南崖东西绵延一公里。云冈石窟的龛像蜂窝一样密密麻麻,大中小洞窟密密麻麻镶嵌在云冈。这里石佛、石像、石马、石雕、浮雕荟萃,是中国最大的石雕群之一。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53年(北魏兴安二年),由当时的僧人昙曜发掘。大部分完成于公元495年,历时40余年。连同其余的洞穴,用了将近50年。参与发掘的有4万多人,甚至当时狮国(斯里兰卡)的佛教徒也参与了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创作。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属于太行山系北端。它横跨梧州500多里,涵盖五台县、樊氏县、代县、原平县和定襄县。中心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90公里,距忻州市160公里,距山西省省会太原市240公里。

4A级景区

乔家大院位于美丽富饶的晋中盆地,乔家堡村,12公里祁县东北,距省会太原50公里,与祁县著名的中国周易宫、延寿寺、九沟景区、瞿家大院、明清街、长玉川等景点形成一日游格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脚下。晋祠最初是为了纪念武王的二儿子和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晋国的建立而建造的。创办日期已不可查。北魏李道元的《水经注》中有关于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相当有名。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晋陕峡谷黄河河床内,距蓟县城西45公里,距临汾市区165公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以其雄伟的气势闻名中外。这个地方两边都是山,河底的岩石上冲刷出一条巨大的沟渠,宽30米,深约50米。滚滚黄水流到这里,倒灌而下。如果马直冲入河沟,海浪翻滚咆哮,震憾数里可闻。其形状像一个沸腾的巨锅,故名。黄河的波涛激起了一团团的雾和烟。随着水雾的增加,烟雾由黄变灰、由灰变蓝,景色优美,被称为“水下烟雾”。壶口瀑布不仅有“水下冒烟”、“彩桥通天”的奇观,还有“旱地行船”的说法。上游船只到达此处,必须上岸出水,经人抬或车运绕壶口后才能入水续航力(所谓“旱地航行”)。几千年来,什么都改变不了。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永吉县的峨眉高原上。南临古蒲州城址,东临西乡村。寺址巍峨,满墙松柏,西临黄河湾,水滔滔;东临中条山,如屏障般矗立,视野开阔,令人心旷神怡。在塬下,坡底有一条宽阔的长街,是通往长安的古驿道。这就是中国著名历史剧《西厢记》的发生地。寺内有一座方形砖塔,原名佛塔,俗称瀛瀛塔。此塔与北京天坛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秦时”并称为中国现存四大回音壁建筑。与缅甸掸邦的抖塔、摩洛哥索尔诺克的音乐塔、马尔克斯的迪拜塔、法国巴黎的钟楼、意大利比萨的斜塔并称为世界六大奇迹。

皇城相府皇城相府是中国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社长官、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博士陈廷敬的故居。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北流镇皇城村。枕山临水,城墙雄伟,建筑古朴典雅,是独特的城堡式建筑群。

灵石王嘉大院位于陕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距平遥古城35公里,距介休绵山4公里,距十八罗汉首归侨的子寿寺2公里。是山西省近年来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为优势推出的精品旅游线路。同蒲铁路和国道108贯穿全县。新开通的大云高速公路灵石出口距王嘉大院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介休市风景名胜区绵山,又名界山,位于介休市东南方20公里处,属于太岳山脉,在介休、灵石、沁源三县交界处,绵延50多公里,海拔2O72米。绵山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山高崖陡,松柏丛生,自然风光秀丽。

恒山又名长山,位于浑源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62公里。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闻名中外。

平遥双林寺彩塑艺术馆平遥双林寺彩塑艺术馆是一座佛教艺术馆。双林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桥头村北。双林寺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这里建立了一座彩塑艺术博物馆。

解州关帝庙旅游区,古称梁杰,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处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遥县雅博物馆位于平遥古城西南,坐北朝南,占地约26000平方米。郡府分左、中、右三路。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衙门、义门、牌坊、大堂、宅门、二堂、内宅等。,并向外延伸至南横街。目前县衙大堂正在恢复,能看到的只有二堂、内殿和二堂右侧的厢房。这些四合院基本上还保留着明清政府的特色,气势庄严。

洪洞槐树寻根祖庭旅游景区洪洞县,贾村以北,西侧有明代广济寺,寺左侧有一株汉代种植的槐树,枝繁叶茂,高数尺,荫数亩。大运路贯穿其东,交通十分便利。明政府多次将山西人迁到其他地方,奉行人多势众的洪洞以及附近地区的移民都集中在这里。舍不得离开,搬迁的移民经常回头看,古槐成为移民离开时最难忘的象征。时至今日,在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仍流传着两句俗语:“问我老家在哪里,山西洪洞的槐树。”汉代的古槐树早已消失,第二代槐树已经干枯。第三代槐花欣欣向荣,枝繁叶茂,像汉代的古槐花一样挺拔。为了纪念古淮,1911年,在汉代古淮修建了一座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的精美别致的亭子。

中国银行博物馆日升昌,中国第一家银行,位于“大庆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西街繁华地段。整个场地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鲜明。从清道光初年的票号成立到倒闭,历经100多年,曾是中国金融的“牛耳”。分号遍布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业务远至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它因“连接世界”而闻名,被于先生誉为中国各银行的“乡村老爷爷”。(余《山西之耻》)就是这样一个小院,在中国开创了国家银行的先河,曾经在19世纪操纵了整个清朝的经济命脉。

芮城县永乐宫旅游区山西芮城的永乐宫是一座道观,原名大春阳万寿宫。宫殿遗址最初位于芮城以西20公里的永乐镇。据有关书籍和宫殿内的铭文,它是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出生地。鲁去世后,乡亲们把他的故居改为“祠”。晋末,吕洞宾的故事越传越远,信众逐渐增多,祠堂扩大为道观,后在唐太宗三年(1231)被火烧。现在的永乐宫建于元代。当时,全真教的领袖丘处机在朝廷很受欢迎,这个教派以吕洞宾为创始人,所以皇帝下令将观升级为宫殿。他还派河东南北的道士潘德冲主持修建这座宫殿。十五年,中通三年(1262)完成主体建筑,郑铮十八年(1358)完成壁画绘制。建造时期为110年以上,与元朝时期相差无几。明清时期虽略有修缮,但基本保留了元朝的原貌。解放后,因永乐宫旧址在三门峡水利工程淹没区,历时7年,从65438年至0959年,将所有建筑和壁画移至新址进行修复保存。

平遥文庙龚雪博物馆平遥文庙是中国第六大文庙。中国现存最早的孔庙;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建筑群;中国最大的孔子和儒家圣贤雕像群;中国现存最大的中国科举史展览;中国唯一的专业摄影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