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班教研中培养孩子的友好交流能力
文本:
众所周知,沟通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儿童的社会交往,特别是与同伴的交往,是儿童的一种社会需要,是儿童成长和人格发展的需要,是儿童完成人格社会化的过程。通过交往,幼儿可以了解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学习社会公德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发展其行为调节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帮助幼儿逐渐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行为,这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教育目标的第一点就是“使幼儿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快乐和自信。”第二点是“愿意与人交往,有礼貌,大方,友善。”第三点是“知道是非,能够按照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事。”这三个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增强儿童的交际能力。如果孩子缺乏必要的交流,他们的心理和人格都会受到阻碍,逐渐变得胆小、孤僻、沉默寡言、难以接近、缺乏社会交往能力,从而导致他们社交退缩,难以适应现实生活。所以,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对他们的人生意义重大。如何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已经成为我们幼儿园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
下面我就简单的通过一些分析来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第一,给孩子创造交际环境,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提高交际能力。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孩子的交际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环境和更多的交际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根据幼儿心理学,刚进幼儿园的孩子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和不安,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合群。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老师应该给孩子提供交流的环境和机会,消除孩子的焦虑,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而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创造一个自由、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
在很多幼儿园,还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师幼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在互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控制着互动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儿童处于被动地位,从而使师幼互动形成了高控制、高约束、高依赖、高服从的局面。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孩子不敢说什么。从而造成语言交流的障碍。只有开展更加开放的活动,为孩子创造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师生关系才能平等和谐,相互信任,相互接纳。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自由表达内心的感受,自由交流,独立行动。老师要给孩子更多的包容、鼓励和支持,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交流环境中增强自信心,变得健谈。
敢说敢讲。
2.营造开放丰富的物质环境。
富有创意、丰富多彩的环境可以激发孩子与环境“对话”的欲望,让孩子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与周围的世界交流。所以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在强调环境,包括教室墙壁和天花板的制作,就是这个原因。但我认为这还不够。环境的创造不应局限于成人的劳动,还应该让儿童通过参与环境的创造来与环境互动。我们幼儿园一直鼓励孩子们做一些手工艺品,然后装饰教室。孩子看到自己的所作所为,自然会有更多的冲动和想说的欲望。另外,创意游戏的创作可以给孩子提供多种多样的社会角色,让他们模拟一个小社会进行简单的人际交往。
第二,以身作则,及时鼓励,让孩子体验到交流的乐趣。
1.其他孩子的榜样
《教育学原理》有一部分是专门分析榜样的作用的,教育专家认为榜样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是非常大的。这部分原则也适用于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事物的了解,孩子开始明白朋友的意义,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必然有很多表现。教师要抓住孩子个体的闪光点,以身作则,积极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的进步,与孩子交流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让孩子体验到与人交往的乐趣,树立交往的信心。
2.成人榜样。
(1)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成了孩子的榜样,孩子特别会模仿。因此,教师要建立真诚、友谊、平等、互助等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孩子在观看和模仿成人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很大的作用。作为父母,除了在外打拼,团结同事,还要和邻居和睦相处。在家里,首先要调节家庭氛围,婆媳互敬互爱,让孩子形成“与人为善”的交往思想,并指导其行动。
第三,从细节入手,小事,通过一些细节的培养来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
1.教孩子沟通技巧。
其实很多孩子都有与人沟通的欲望,但往往由于沟通方式不当,沟通无法继续,甚至出现打架等不良行为,所以沟通也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要教会孩子用语言与人交流,比如“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请坐”、“你先玩,我一会儿玩”、“我们一起玩吧”。这些话很有效。其次,教会孩子等待和分享,在交往中热情主动地对待他人,尝试自己解决困难和矛盾,逐渐学会与人沟通,学会交朋友。
2.教孩子用表情和动作与人交流。
现代教育告诉我们,教育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孩子往往不一定要用语言交流,但可以用不同的表情和动作。所以,提高孩子沟通能力的训练也可以安排多种形式。比如可以安排孩子搬家。
用面部表情做一个比赛。在这种无声的交流过程中,孩子体验到了用表情、动作、手势与人交流的方法和乐趣。在这项活动中,孩子们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和协调。以后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提高了。
3.从孩子的生活经历中选择课程内容。
这是从孩子学到的东西。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都指出,只有从儿童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选择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素材,才能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和表达欲望。如果做“汽车”的主题活动,老师可以先邀请孩子到马路上,观察来往的汽车,然后组织讨论。由于汽车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这是一个孩子们非常熟悉的话题。因此,在活动中,孩子们乐于观察和探索,气氛十分活跃,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交流的热情。我们曾经举办过一次汽车模型比赛,很受小孩子的欢迎。
4.鼓励孩子独立活动,让孩子在开放的过程中发展。
这是从孩子的日常学习活动来说的。只有更加重视孩子的自主学习,解放孩子的眼、脑、手、口、空间、时间,让孩子在操作、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寻找答案,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我们幼儿园一直在做一个多元智能的研究课题。有一个活动叫“沉浮”。老师给孩子提供各种实验材料,如塑料成型、磁铁、积木、钉子、汽水罐等。,让孩子们自己做实验,看看什么东西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下沉,并记录下他们的发现。第一轮实验结束后,老师又问了这个问题:“你能不能想办法让沉的东西浮起来,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激起了孩子们深入探索的热情。孩子们通过多次实验、探索、讨论,找到了起伏的原理。最后,孩子们与他们的同龄人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成功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孩子积极探索,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积极讨论交流,既锻炼了学习能力,又促进了师生和同伴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5.使用表扬和奖励。
表扬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公认的。对于一些沟通能力差的孩子,在任何活动中,老师都要注意发现孩子的进步,在集体中及时、准确、恰当地表扬和奖励他。因为老师对孩子有一种尊重、关心、积极、认同的态度,孩子有很强的“学习心理”,慢慢的,他就会认为自己会“自己动手”,班里其他孩子也会主动靠近他,和他一起玩。
6.家庭同步教育,加强孩子的沟通能力。
幼儿园教师要注重家庭联系,让家庭和幼儿园形成教育培训的合力。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孩子教育观念,在家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孩子的交往能力。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他们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有关培养孩子沟通能力的方法和信息,还可以组织家长讲述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提高孩子的教育能力和训练技能。只要家庭密切配合,通过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孩子会逐渐克服交流的障碍,他们的交流能力和素质会得到加强和提高。
美国心理学家卡内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天赋加上70%的人际关系。可见培养人的沟通能力有多重要。当代的孩子是21世纪的主人,新世纪对新一代的要求更高。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还要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沟通能力。愿天下的家长和老师都重视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孩子成为21世纪的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