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研究生论文如何选题

研究生论文如何选题?

论文选题的步骤:

1.指导老师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调查,总结存在的问题。

2.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3.与讲师讨论并提交开题报告。

4.完善开题报告,确定写作提纲,学习研究沙龙。

▍博士论文写作是博士学习期间最重要的事件,它不仅反映了博士生在学习期间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也是博士生最终能否获得学位的关键。选题是写论文的第一步,选题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整篇论文的主题和研究方向。

博士论文选题的一般原则:前沿性、适用性、可行性是衡量选题的主要标准。根据自身优势选择有应用价值的前沿课题,这是一个总的原则。作为博士论文,要结合创新性和一定的水平来开展研究。博士论文的选题应符合以下要求:选题应是别人没有研究过的,最好能填补前人研究的空白;学术上,识别分析别人的错误命题;研究成果可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重要参考意见;解决人民生活中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起到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文化的作用。

大规模研究是哲学的基本博士,在拉丁语中是知识占有者的意思。医生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不应该局限于某一个学术领域,而应该是全方位立体的知识。作为一名博士生,首先要做的是广泛的研究。只有拥有大量的信息,才能把握和解决问题。论文的题目应该基于广泛的研究。先精读一两篇好的综述,通过这篇综合文章整体把握研究领域。大量研究的过程,也是给博士论文找个例子,少走弯路的过程。香港大学的岳晓东博士曾经讲过他在哈佛写博士论文的故事。哈佛教育学院有三本书,都是博士论文,那是他经常去的地方。在他经常光顾这些书架时,他受到了许多写作想法的启发。从一句话的措辞到段落的组合,因为每个人都面临过同样的挣扎。他还联系了其中一位作者,感谢他的帮助。校友回答他“嗨,哥们,你真会学习!”可见,参考前人的文献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罗俊(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博士生):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比如我所学的材料科学,在一年级的时候,导师基本上就确定了大方向,这也是考虑到实验室的研究经费、团队成员等诸多因素而做出的。在进行大规模调查之前看了两篇综述,让我觉得自己在后来的调查中做事情是有目的性的,时间分配也是合理的。有了调查,自然会提出一些问题或想法。因为看了很多文献,对题目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最后和导师讨论题目的时候会很有针对性。我的选题经验是,开题前一定要做好调研。

难度的选取和项目的可行性要有难度,只有有一定难度的论文才能作为博士论文。所谓难,就是要求作者去探索规律,这种规律是看不见的,不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是很难发现的。所以难度的挑战来自于发现规律的难度,难度的选择要根据自身条件和研究资源进行选择和调整。其次,学科的广度也决定了学科的难易程度,学科可以包括很多学科和领域。最后,还有一些前人多年未能解决的问题。

当题目难度变成难以琢磨的深沟时,你如何选择?事实上,通常很难找到一个项目难度的准确衡量标准。对于一个困难的项目,可以允许失败,甚至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博士论文应该是水平表现,达到水平就可以接受。一篇好的论文要参考大量的文献,进行细致充分的研究,在问题的探索中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最后落实到文字中,体现一定的学术基础。这样的论文应该是优秀的论文。有些难题不是一两个博士生能完成的,可能需要几代科学家的努力。中国研究生在难度的选择上,不要对难题掉以轻心,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比如很多出国读博士的同学都会选择中外比较研究。这也体现了林语堂先生“给外国人讲中国文化,给中国人讲外国文化”的智慧。林语堂还自己做了对联:两脚踩东西方文化,一心踩宇宙篇。这种做法是学术研究中扬长避短的妙用。

前沿性和现实意义一篇博士论文应该具有学术前沿性,选题的现实意义是博士研究活动的出发点。经过调查和思考,可以提出很多问题,最终论文选题是以学术前沿和现实意义标准选择的。博士论文的选题需要从整体来看,但要正确对待创新。有一句英语谚语:太阳底下无新事。只要不是抄袭,一点原创性都没有是不容易的。港大经济学院院长张五常教授在博士论文《佃农论》中推翻了经济学界200年来的观点,奠定了他在经济学上的国际地位。但他的老师艾知仁对他说:“你的佃农理论是传统的经济理论,毫无独创性可言;但是,传统的佃农理论是错误的,因为它不懂经济理论。“这样看来,与其说他是创新,不如说他是一直分析佃农的学者的创新。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当然应该具有学术前沿性,但无论你的选题是为了对某个问题的进一步研究,还是为了填补过去的空白,都应该对实际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只有把握好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才能成为优秀的论文。罗俊:导师给了你一个很大的研究方向,你起草了几个课题之后如何选择和导师交流。通常有三个标准来衡量。即: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项目的可行性,别人有没有做过。经过这三个标准的筛选,最终的选择范围很小。基本形成了最终话题。

科学探索中的选题和改题,每个阶段都会形成新的认识。当你的实验结果和原来的想法不一样的时候,换个话题是很自然的。在所有的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改题目的现象,也可能是因为认识阶段不同,或者选题有问题。上海某学校学生课题组曾提出一个课题——环境污染与遗传病的关系。指导老师觉得太难了,建议他们改题目,但学生拒绝改题目。经过大量的资料搜索和专家访谈,他们最终得出了“这个问题仍然是世界难题,无法研究”的结论。在理工科的课题研究中,改变论文题目是很常见的。这个时候,有些同学可能就不愿意改变观点了。这时候他们要及时和导师沟通,明确研究情况和自己的想法。导师作为这方面的专家,会提出导师的观点和很多中肯的意见。学生要尊重导师的意见,但如果确实难以形成共识,可以自己研究,但还是要以导师的观点为主。文科博士生有些专业只有两年的学习时间,如果第二年提出题目,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很难按时完成论文。文科的题目把握要特别谨慎。一定要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研究思路要非常明确。题目一旦选定,框架确定,就不要轻易更改。

▍对选题的误解

不与导师沟通的盲目选题,是指导学生进步的灯塔。有些同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做研究和选题,直到开题报告提出后才联系导师,不仅耽误了很多时间,而且由于对研究领域不熟悉,很难把握课题的可行性和价值。在选题上,学生要多和导师沟通。大多数导师都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对这门学科的意义、难度和实用价值有了更好的理解。对一些研究价值不高的问题做过多的研究,很难大幅度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曾经有一个学哲学的博士生,在选择论文题目之前做了大量的研究,甚至写了开题报告。提交开题报告时,发现自己的题目不符合要求。结果我重新调查选题,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直接影响了期末论文的写作。

需要过分依赖导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但是过分依赖导师很难形成自己的观点,对掌握研究方法非常不利。导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不是要教你做什么,怎么做,而是给你提供指导思想,是方法论的老师。导师对学生的帮助应该是告诉学生这些东西去哪里找,了解如何鉴别这些材料,论文的论证方法和重点是什么,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导师告诉你去哪里找,而不是找什么。因为研究方法的培养应该是学会如何学习,你要学会的是去哪里找资料,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选题难度低,论文无创新。博士论文是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是博士生三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它应该体现创造性的研究。博士论文要有难度水平,一些价值不大的课题不要作为博士论文来研究。作为博士论文,要有原创性,体现作者的胆识和勇气。另外,论文写作要体现作者的智慧和才华,所谓才华就是要有闪光的思想。一篇优秀的论文应该用精彩的语言表达这些闪光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