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三境界鲜明丰富个性

(一)清晰所谓“清晰”,包括思路清晰、文体特征鲜明、语言表达逐字逐句、卷面工整。以下是简要说明:

1.高考作文“基础水平”的第一要求是“符合题意”。“符合题目的意思”就是符合题目的“规定”。所谓“规定性”,无非是问你一定要写什么,一定要怎么写,会涉及到文章的文体、主题、材料、标题、字数等。

相关提示

(1)推测命题意图——考虑题目的现实针对性(主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或者衡量考生的口味,关注人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典型的试题有国卷的“正直”“正直善良”,北京卷的“规矩”“脚踏实地看星星”,江苏卷的“想一想天空”“好奇心”。

(2)明确题目中关键词的含义。比如,以“花开不止在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中的“花”可以指事业、学习、科学、艺术之花,也可以指精神、美德、幸福、爱情之花。“春”可以指一般有利于生命之花绽放的人生阶段、成功条件、工作环境、生活境遇等等。为什么「不只在春天」?答案是: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有的人步步高升,有的人曲径通幽;有的人登顶是“华山一条路”,有的人则是半路欣赏另一番风景...人生的骄傲和荣耀并不是出现在最满意的情况下,这是主客观条件造成的,是内外因素影响造成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恒心,有耐得住寂寞的决心,有变智为酒的诗意情怀。

同时,一篇文章要内容丰富,但中心一定要明确。文中的每一段每一句,都要受中心的控制和指挥,都要为中心的表现和深化服务。考场作文中,点题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抒情点、议论点、叙事点、描写点等。从修辞角度看,有重复问句、设问、比喻问句、排比问句、拟人问句、引用问句等。就话题的位置而言,可以分为标题话题、开头话题、结尾话题、段落话题等等。

2.高考作文“符合文体要求”有两层含义:一是符合作文题目本身的文体要求。比如湖南卷2010规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如果用其他文体写,就不符合要求。二是符合考生自己选择的文体要求。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等。一般允许“自选”文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写作不需要文体规范,而是给考生提供了多种选择,便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好文体。但一旦选定了某种风格,构图就必须符合这种风格的要求,不能随心所欲,不伦不类。从具体的操作过程来看,“文体选择”的立意其实有几个环节:(1)考虑题目最适合哪种体裁写作。(2)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裁:形象思维发达、会编故事、擅长叙事描写的同学,可以选择叙事散文,甚至写短篇小说、童话、寓言等文学体裁;逻辑思维发达,思辨能力强,善于推理的同学,可以选择议论文来做,也可以说一说。(3)需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对应体裁的素材。(4)写这种体裁,是否能写出新意。这几点都想好了,体裁问题也解决了。其实连选材的问题都已经基本考虑到了。

3.“语言”是写作能力中最基本的因素。所谓文学秩序,就是语言表达规范、准确、连贯。现代汉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要标准化,就要做到标准、规则、模式;准确,要求语言表达恰当,能符合原意;连贯是指句子语义相连,顺序合理,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除上述要求外,语言的使用要恰当,语言的使用能适应不同语境和文体要求的需要。

4.“书写规范,标点正确”是文学问题,是文章内容的形象化。在考场作文中,文字的好坏会给阅卷老师留下非常重要的第一印象,一定要充分重视。

(2)充实所谓“充实”,就是文字有实质、有证据,用足够的优质素材展示文章主题。记叙文具体、描述性强、形式多样,突出中心思想,丰富内容;议论文论据丰富,论述充分,论证方法灵活,有效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丰富了内容。与“充实”相反的是虚假、空洞,表现为捏造事实、无病呻吟、夸大言辞、漫无目的。高考作文如何“充实内容”?

1.借助联想和想象。构思作文时,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把碎片化的东西充实起来,使之成为完整的整体;通过联想和想象,对生活做出散乱、杂乱的印象,形成有利于表达主题的典型情节和艺术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还可以把原来抽象的道理扩展成具体的东西,从而展现文章的魅力。

2.换个角度看问题。古人云:“五官生五官,五官生文章。”确定主题后,要联系事物的背景和时代特征,多方面选择观察和论述的角度,既要写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跨越事物之间的差异;既把握事物的表象,又解释事物的内涵和本质。

3.善于在试题的“开发区”做文章。一篇文章,尤其是记叙文,常用的素材包括时间、地点、人、事、物、景、情、理(简称“时、地、人、事、物、景、情、理”),可以作为衡量试题的尺子,合理地扩大试题的“发展区”,然后选取素材丰富内容。

4.在简单中见丰富。可以容纳的东西很多,比如题目作文,命题作文。很多考生觉得自己有话要说,就把所有的心思都塞进去了。“题目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导致内容松散。其实,无论800字作文的含义有多宽泛,都要学会“大题小做”,从小处着手,把题目的意思浓缩在一个中心点上,在简单中看到丰富。

(三)个性所谓“个性”,就是要有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精彩:思想深刻,形式独特,构思巧妙,知识面宽广,描写细腻,或者语言优美...考生在备考作文时,要注重训练自己的作文亮点,才能在考场上写出独具个性的优秀作品。

1.克服消极的思维模式。消极心态是一种保守僵化的思维方式,限制了人的思维活力,扼杀了人的创造精神。囿于这种思维方式,作家的思维活动不敢越界,写出来的‘文章’必然缺乏个性,作家也会如此,讨论也会跟风。阿清王朝男子李渔在《随想爱》中指出:“变则新,不变则烂;变则生,变则板。”产生新思想和活力的关键在于“变”,也就是打破思维定势,勇于突破传统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跃我们的思维。比如写一篇关于教师的文章,大部分学生只会从敬业、奉献、爱学生等方面下决心。其实他们可以写“老师的苦闷”、“老师的烦恼”、“老师的追求”,也可以写一个不称职的老师如何误导孩子,导致“学而优则仕”,教师要自我提升等有深度的话题。再比如北京2010的“脚踏实地看星星”考试。一个候选人跳出个人立场,从北京的角度切入。”仰望星空》写的是北京宏大的未来规划,而“脚踏实地”则是北京近年来一步步的环境发展。这篇文章反映了考生对时事的深入思考和关注,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另一位考生的构思也很新颖。他比较了北大和清华。北大被比作“仰望星空”,作为中国的文化领袖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清华被比作“脚踏实地”,为社会做出了扎实的贡献,这一点被两所大学的校训所证明。

扩展培训

话题一:有所为有所不为。

黄炎培曾用“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来概括他的老师蔡元培:“有所不为,吾师自律;兼容并蓄的人,我的老师的教人,做错事,也是对的。包罗万象,也是大。”

请以“做点什么”或“什么都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可选;②自决;(3)除诗歌外,文体可选。

写作技巧

“做点什么,做好每一件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极其困难。“做错事”就是择善固执。要有择善的眼光和固执的勇气。“兼容并蓄”就是包容,博大的胸怀,和解的手段。否则,光是内心的思想冲突就足以让人担忧,更不用说自律地对待他人了。

以前我以为宽容来自于天性,后来我发现,宽容必须有愿景的支撑。所谓的“稀奇古怪”见多了,能忍的事情多了也就不足为奇了。

话题二:阅读“铁”

能在一片叶子的叶脉上读出四季是一只眼睛;在一朵花的辉煌和感谢的过程中读懂人生,是一个聪明人。

铁是一种常见元素;铁是一种值得骄傲的材料。

你对“铁”有什么看法?请以“读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可选;②自决;(3)除诗歌外,文体可选。

写作技巧

所谓读“铁”,就是读其中的深意和非凡精神(如坚定、坚定、坚忍、勇敢、英雄、毅力、战斗气势、不屈不挠的精神、执着的信念和意志等。)即“铁”所含。从写作的对象和范围来看,铁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东西,大家都有话要说。但是,要写出一篇构思新颖、材料新鲜、构思巧妙、具有独特推理和想象力的大作并不容易,需要考生有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就体裁要求而言,虽然除了诗歌没有限制文体,但是从提示“你对‘铁’有什么看法”可以清楚地看出文体要求,也就是说,写议论文或者议论文是比较好的选择。如果你谈“铁”这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物理形态和用途,显然不符合题目精神。

本课题材料丰富,有大量文字可供参考。比如前苏联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做的》、《这是民族的脊梁》等名言,都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都是思考这个话题的很好的触发点。而且还有像《松树的风格》《白杨的赞美》这样的读树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