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因素

学术殿堂认为,论文写作应注意以下四个关键因素:

1.正确理解思想和材料的关系

这里所谓的观点,是指论文的题目,也就是整理材料时用白纸写下的搜集材料的类别,也就是写提纲时的各级提纲。所谓材料,是指直接材料、间接材料和开发材料。论文的观点(即提纲中各层次的提纲)是从大量材料中抽象提炼出来的,而不是想象出来的。这就要求写作者具有良好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写论文的难点之一就是脑子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历史的,现实的,前人的,现代的,但是无法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和轮廓,无法形成一个确定的观点和看法。这包括整理材料。

还有消化问题,也就是“出”的问题。所谓“走出来”,就是感性材料(具体的数据、事例、材料)在头脑中逐渐沉淀,从感性材料中提炼出来的全文的概念、观点、提纲逐渐清晰地浮现出来。在论文写作中,观点和材料是辩证关系。首先,观点(论据)必须来源于材料,不能先有观点再找依据。这是一个从感性材料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然后用《观点指挥官》的材料,把说明同一个问题的事实和数据集中到一个地方来论证(证实或反驳)这个观点。

写论文时,难免要“舍象”,即有条件地将研究对象从一般联系中分离出来,暂时舍弃一些与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没有本质联系的情况和关系,或者可以暂时搁置。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怕写论文讨论的方面不符合现实中的复杂联系,难以一概而论,只能陷入各种情况、成分、因素交织的混乱局面。新手写论文,往往因为不明白“舍象”的道理,不敢有意识地搁置一些情况和问题,所以不敢也不能一概而论。

同一问题只能在一个地方讨论。

在一篇论文中,同一问题只能在一章或一节中讨论。在这个地方,你已经解释了这个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本质和特点,与邻居的关系等等。,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你不能在这篇论文的其他地方讨论这个问题。否则会让读者觉得你思维紊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在一篇论文中,同样的问题不是在一个地方讨论的。如果这种情况只发生一次,读者很难容忍。如果出现两次,三次,或者更多次,这张纸就会很乱,很可怕,让人无法阅读。

一篇好论文,如果把任何一部分(章或节)拿出来,就一定能成为一篇独立的文章,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几个部分放在一起,融为一体,看不出哪个部分与论文主旨脱节。前者主要通过“一个地方讨论同一个问题”的方法解决;后者通过下面将要介绍的“过渡”来解决。

3.过渡

人们在阅读论文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论文单看一节或一段,颇具原创性和深刻性,但整篇论文却支离破碎,读完后无法留下完整清晰的印象。这涉及到一个过渡问题。过渡的目的是使论文条理清晰,逻辑通顺,便于相互交流。在论文写作中,需要从一章到另一章,从一节到另一节,从一段到另一段的过渡。特别是当表达式从总表达式变为子表达式,或者从子表达式变为子表达式时,就需要进行过渡。

一篇论文的过渡可以用单词、句子或段落来完成。常用的转折词有表示顺序连接的“总结”和“由此”以及表示转折的“然而”和“然而”。为了实现段落之间的过渡,有时会使用一个过渡句,它可以连接前面和后面,使两部分连接起来。写论文的时候,有些问题之前已经讨论过了,要转向另一个层面的讨论。用转折句往往无法准确概括之前讨论的所有问题,从而顺利过渡到下一个层次。这时候就需要用一整段文字来实现过渡。

有些人写论文不注重“过渡”,认为前面的一些问题谈完了,自然就要谈后面的问题,不必用文字解释(也就是过渡)。中国有句话叫“我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对于某个问题,你可能思考研究了几个月,认为先讨论前面的一些事情,然后再讨论后面的事情,这是符合逻辑的。但是,你不需要用文字来表达一些你考虑过的“潜台词”。读者如何才能在读报的瞬间抓住你的想法?作者在写论文时,可以通过转换角色,站在读者的立场上思考,对论文中的“过渡”给予足够的重视。

4.细化大纲中的各级标题。

在上面提到的整理资料和写提纲阶段,我们曾经给论文中的章、节、段起了标题。但当时只需要标题就能指挥这部分信息,没有时间做更深入的思考。

一篇论文写完,你要花点时间重新审视一下论文中的大小标题。一般来说,好的标题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能集中概括本章和本节的全部内容;第二,文字简洁明了。为一篇论文或论文中的章、节、段拟一个标题是一件很有技巧的工作。这份工作对想要完成任务的人至少有三个要求:第一,吃透这篇论文(或论文中的这一章、节、段)的全部内容;二、写作能力强;第三,归纳能力强,思想深刻。正因为如此,报刊编辑部招聘编辑时,给论文加标题几乎是必修科目。评价一份报纸的好坏,首先是看它的版面和报纸标题。写论文有很多种风格和技巧。一是太长,二是没有中心。说多了就不容易突出重点了。写论文的新手,如果真的能做到以上四点,就能写出一篇像样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