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与立场——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性

我们的日常生活被模式所支配,有些是有意识的,有些是潜意识的,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思辨与立场》,很烧脑的一本书,但却是我每年读书中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读一本书就像遇见一个人。每次见面都是恰逢其时,我和这本书的见面也是恰逢其时。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历练,我需要这样一个沉淀的过程,把自己经历过的东西具体化,内化后成为自己的模式。

我们生来轻松快乐,在不断经历和成长的过程中,承受着一些礼物和负担,也背负着一些债务。到了人生的中期,我们开始陷入坏账,醒悟过来,把装在我们身上的壳一个个卸下来,这样我们真实的部分就显露出来了。很容易形成一种模式,因为一开始我们就是一张白纸,我们做的任何涂鸦都是增加的。但是,想要回到白纸的状态,就需要先擦洗,把痕迹一条一条清理干净,用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看痕迹。然后画一幅我们生活的图画,那就是生活的意义。

在每个人经历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决定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有些决定是无意识的,自然的事情,这就是习惯的力量。有些决定是经过思考的,那就是思考的力量。只有少部分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相对完整的验证和讨论后做出的。前两部分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不愿意就直接行动,比如看手机,比如抽烟,都是习惯性动作。比如早餐,我习惯了吃那些日常饮食,也没有考虑过营养方面的建议,或者说我们的身体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早餐,考虑过我们未来的健康,考虑过未来健康对我们家庭的影响等等。,我们现在应该吃什么样的早餐。这些都是无意识的决定,无意识的行为正在影响着我们。

还有一些决定,在我们现在的认知模式中已经被仔细考虑过了。但是,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并没有意识到我所想的其实是很误导人的。情绪偏好和认知偏好会给我们的思维带来一些误差和偏差。信息收集阶段存在偏差,我们对不痛不痒的喜欢的信息更敏感。在思维的决策上,也很难抛开已知模式和边界的局限,目标和推理过程不够清晰。我们自己感受到一个答案或决定,以为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做出这样的决定或选择。

这就是缺乏思辨,影响了我们的人生轨迹,给我们的体验带来了不一样的格局。

因此,我们需要理性地了解他们的决策模式,以及如何真正用理性的思维去工作和生活。在我的作品中,我无法突破的地方可能是我自己的片面和缺乏思辨造成的。在生活中,我感受到的无奈和不快,也是形式思辨的懒惰带来的。

幸运的是,就在这时,我遇到了这样一位作者,理查德·保罗,他向我仔细地打开了投机的过程和系统,并解释了它。有些章节看起来很直接,我能看到自己的痛苦,但我没有回避。面对所有的痛苦,才是快速成长的最好方式。

人类精神或人类心灵有三个部分:情感、理性和欲望。我们最容易感知的是情感,最难发现的是欲望控制下的理性缺失。

情绪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理性思考。心情变化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很难拿出来客观全面的思考。这是因为我们的精力和注意力都用来处理和应付我们的情绪了。情绪发酵越多,能量消耗越大。每次经历发脾气的过程,我们的身体都会感到疲惫、无力、柔软。这是能量消耗造成的,我们需要时间和空间来恢复身体能量。在情绪激动的时刻,我们会做决定,但也有一些想法引导我们去看,引导我们聚焦。这些无意识的决策倾向,成了我们日后在理性思考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和误导,也是我们的局限。

情绪的变化压抑了理性思考。而如果我们的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不断刺激我们的情绪。只有当需求和欲望被客观的看到和接受,我们承认和接受自己的欲望,或者说当需求被满足,人类头脑中理性思考的模块开始被唤醒进行思辨,两个内心的小人开始工作,开始提问,开始自言自语。我们在理性的一面工作得越积极,就能越快走出情绪,把握欲望的能力就越强。

欲望是人类成长、发展、进化的动力之一,有些欲望的存在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欲望会激发实践的动力,激发理性的系统思维过程,这是创造力的本源。没有欲望的人是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的。

在这本书里,我们侧重于自我推测,不需要和别人一起推测。我们首先关注的是自我内化的过程。在每一章的结尾,都有一个小方框,写着我在这一章中学到了什么,我是怎么做的,我在这一章目前的行为是什么,我根据书中提醒的问题对每一个问题思考的结果是什么。

一本好书,就像一个老朋友,一个亲密的老朋友,充当着我们自己的镜子,让我们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真实的样子,那么坦率真实,没有任何伪装,因为作者在字里行间营造的场域是非常友好安全的。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对我最重要,什么对我不重要。这些问题,看似短暂,却需要我们认真安静的去面对。你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都需要很长时间的探索和挖掘,才能体现出来。过程并不容易,但当你面对它的时候,它就是开始。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模式。每一种情绪背后都是一种未被满足的需求,每一种情绪背后都是一种看不见的模式。看到格局是顿悟,也是刻意练习新格局的开始。

比如我看到自己的烦恼,是工作上的情绪问题。经常感觉情绪波动,虽然我努力控制自己,为了体现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形象。但在那些时刻,控制和压抑情绪是非常消耗精力和痛苦的。我的重点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难接受会议期间讨论的内容,很难产生有效的洞察力,也很难有效地交换观点。当然,要获得有效的、建设性的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

通过书本上的方法练习,我惊喜地发现,情绪之所以产生,是因为需求在召唤。需求得到认可、感谢、欣赏和认可。我是如何产生这些需求的?经过内省,我发现了这些需求,因为有一个内在的模型。我的模式是,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公司,为了老板,所以我需要得到其他我认为重要的人的回报,比如认可,比如欣赏等等。那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在工作中做的所有事情的理由是什么?在企业里,每个人都要有所作为,也都在岗位上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别人的感恩,不是帖子的初衷所设定的。

我是在为岗位做事,完成岗位职能,做得好不好,都是由自己的能力决定的。我为什么要和别人的认可挂钩?我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模式,渴望家人的认可和欣赏,因为只有在那些话里,我才能感受到家人对我的爱,才能让自己觉得自己没那么坏,觉得自己有价值。

现在,我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内心的模型还停留在童年。难怪这么辛苦,这么累。我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了吗?我认为我在目前的工作中有这样的能力吗?这些都是我自己的疑问。我能认出我自己吗?我是否清楚的思考过自己的能力匹配,以及在这个岗位上应该做的工作交付结果?

结果,深思之后,一切都成了我自己的责任,我本该意识到这些价值。每个岗位都有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付出什么,做多做少,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不为老板工作,不为企业努力。

规则明确了,我们的思路就清晰了,目标也就明确了。当我们把决定和行动的权力全部放在自己身上时,内心的需求就会得到放松。我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一方面做事情,另一方面从所做的事情中成长。这些都不是指望上级同事批准就能决定的。我做的是我想做的,别人的评价无关紧要。不管批准与否,都是可以理解的,无关紧要的。我需要关注的是我是如何成长的,我是如何看待自己在目前这份工作中的成绩的。

是的,这个模式开采出来后,我应该用什么新的模式来替代?

这就是理性思考的重要性。最终清晰理性的思辨过程,就是我们智慧的过程。

我看到了我自己的模型。新的模式是我想什么都亲力亲为。我在意的是少数人,家人,亲戚等的评价和互动。,不是所有人。在工作中更是如此。工作中不给自己设定什么重要的人,就会放下期望。在新的模式中,我对自己满意吗,我对结果满意吗,我从我所做的事情中学到了什么吗?这些都成了我的新模式,取代了老的外求模式,让自己放松下来。

我们不能再因为别人的认可而付出更多,去牺牲我的健康,熬夜,焦虑,甚至牺牲我自己的幸福而失去生活的初衷。我如何看待镜中的自己,是我们对自己认可的开始,也是放下对他人评价的开始。向内看的力量来自我们面对自己的勇气。我们无法面对镜子里的自己,只好期待来自外界的认可和评价来充实自己,弥补对自己认识的不足。借用主义是一条简单的捷径,因为它不需要勇气。只要我们愿意,外界对我的评价很多。随便挑一个,省去了自我严谨和谦虚思考的功夫。我们也天生懒惰,更容易成为借贷者。但这对自我意识和负担的释放是有害的。误导了自己,也误导了对生命本身意义的寻找和体验,那将是人生的遗憾。

我想做的事,也就是我想成为的人,三言两语就能描述出来。我想让自己成长,帮助世界。做一个简单明了的人,君子不要限制自己,该做的做,不该做的做。我成为谁,对我自己来说是一道选择题。关注外面的世界,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都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分心因素和黑洞。想成为什么,自然而明了,君子之道在于知行合一,在于道法自然的深邃。

我对一切外在的事物都有着终极的理性思考,多问自己几个问题。然后呢?真的吗?还有什么?自然,你会遇到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并及早与你的未来联系起来。这种联系,获得的能量,对自己是一种极大的赋权。

前面的路总是艰难的。我们需要的,首先是自己的公司。静静的和自己相处,读书,健身,能量的流动,从知识到智慧的转化,才能让你成为自己的朋友,只有和自己产生联系,才能产生行动。

正如我们在周末班里学到的,无论遇见谁,都是最好的相遇,包括遇见自己。

无论我们经历什么,都是必然会发生的。没有那种躲躲闪闪的如果,我们所能抓住的就是在每一次经历中提炼、结晶,找到每一次经历希望教给我们的智慧。每一件事都发生在正确的时间。我们从每一次发生的事情中学到的是人与人之间不同的起点。我们内化的东西,将来会变成什么样。

过去的都过去了,我曾经投入的热情都留在了过去。没有遗憾,没有遗憾,那是过去的美好时光,也是生命的一种呈现方式。曾经热烈渴望,拼命追求的,不计得失,停留在那一瞬间,是与那一瞬间最完美的相遇。站在每一个瞬间,我们不回头看当下的热情,看自己,而是回头看那激情的场景和热情的努力,以及我们获得了什么样的能力才有今天的觉醒。

其他的,在我们心里,还没有结束,就是等着我们收获,等着接受礼物。我经常想念最近离开的奶奶,我曾经告诉她,我珍惜过去,珍惜生命中所有的收获。从中我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如何坚强,如何保持女人的优雅,这些都是我从奶奶那里学来的。在我看到了我所有的学业后,我和奶奶的四年变成了一首美妙的歌,是爱的珍藏和传承,而不是失恋的纠结,或是失去亲人陪伴的痛苦。当我得到礼物的时候,我一次又一次看到了收获的过程,拿起了水晶,对奶奶的思念变成了我自己生命的滋养,能量的流动和传承。我太幸福了,这辈子遇到奶奶,我应该是太感激了。她给了我很好的教育,我很喜欢,我学会了谦逊和优雅。所以情感需求得到满足,自然也就不会奢望别人的爱和工作中的情感互动。

在人类的理性体系中,一切都需要清晰客观。我们要的是目标。

在工作中,在一个组织和团队中,也是如此,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在企业中,有组织就有复杂性。人都是以逐利的本性存在的,所以组织中必然有政治存在和权力斗争。作为企业的核心管理者,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洞察是企业管理的智慧之一。

忽视人性根本特征的管理者不是成熟的管理者,也很难带动团队和企业走向成熟的系统。当一个管理者缺乏对人性的认识时,会对团队造成能量消耗。面对残酷的勇气是领导力的内在基础。当我们只能看到人性光明的一面时,我们只能在组织的表面下功夫。因为组织也有自己的情绪和价值观,当组织的情绪被忽略时,那么团队效率就无法体现。遇到这样的组织,还是离开比较好,还是要尽量发挥积极作用。衡量积极影响的标准是你能否建立起组织积极的一面。否则很难在商战中取胜。

理性思考,多角度思考自我,是我们成熟的标志。如何评价自己是否有理性思维?

当你只能找到一个问题的两种解决方案时,那么你的思维的局限性是巨大的,你的批判性思维还没有建立起来,你的理性思维需要刻意加强。训练的方法不是遇到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找到不同的角度深化问题的解决。

当我们自己能够外化理性思维和推理模式的时候,我们就会刻意而清晰地看到理性思维的节能,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激情和能量来引导自己走向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推理和良好的感知来抵抗情绪能量的消耗。如果我们学会了如何破解并进一步减少非理性的情绪和欲望,我们就能体验到更健康的情绪和欲望,直到我们有意识地继续体验,达到情绪的稳定和正确的决策。

理性思考,自我揣测,就可以明确自己的立场。在工作中,简短地表达你的立场会减少争论。

这是一种提高效率的方式,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频繁的意见不合,频繁的情绪发泄和争论提醒我们要意识到模型,也提醒我们停下来回头看。如果没有情感,就没有争论。每个决定都值得尊重,每个人都值得尊重。在一个组织中,我们对某个人的看法其实是掺杂了对某个部门的整体评价的,也就是说,不是单纯的对某个人的看法。然后我们在一个组织,一个团队,是多么需要在乎别人的看法。

看到格局是顿悟,是放下,是对过去格局的觉察,是潜意识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