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中的写意与工笔
从绘画发展的跌宕起伏来看,工笔画发展至今并不顺利;这种绘画形式的出现,最初应该是受到早期壁画鲜艳色彩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今天出土的墓葬和敦煌壁画中窥见一斑。历经千百年,无数人的智慧积累发展,越来越成熟;其中有工整繁复的画法,也有直接运用色彩,重视笔墨趣味的作品。
但到了明代,董其昌提出“绘画分为南、北两派”的理论,并在“崇南抑北”的理论下,将工笔画纳入“北派”,将其视为工匠,使得这样一个重要的绘画主流沦落到越来越差的境地。直到民国初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出现了改革中国画的声音。当时,金贝楼、周、、等先贤和前辈艺术家纷纷成立绘画研究会,“工笔”重新焕发了生机,重新繁荣起来。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艺术领域有自己的体系,也是最复杂的一种绘画,内部分类更是复杂。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录》共分六章。北宋《宣和画谱》分十支;南宋邓椿的绘画沿袭分为八大类。按笔墨技法可分为工笔、大写意、小写意(即随工而写),按设色可分为白描、水墨、彩画三大类。按功能和用途可分为寺庙壁画、架上绘画、民间绘画和装饰画。按作品题材可分为佛教画、风俗画、历史画、民间年画、文人画。按工具材料分为画法、着色、水墨画等。但最受欢迎的按题材内容分为三类:人物、山水、花鸟。
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水自然风光为主体的绘画。魏晋南北朝逐渐发展,但仍依附于人物画,多作为背景使用。独立始于隋唐,如詹子谦的彩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出现了繁盛的局面,出现了郝静、管同、李成、董源、巨然、范宽、徐道宁、严文贵、宋涤、王诜、米芾、米友仁、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等一大批画家,他们在南北之间相互竞争,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中国绘画的一大画种。元代山水画趋于写意,以虚为实,重在笔墨神韵,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明清及近代,不断发展,面貌焕然一新。表演中要注意业务立场和意境。传统的方法有水墨画、绿松石、金碧辉煌、无骨、浅绛、淡色等。
肖像画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的总称。中国的人物画,简称“人物”,出现的时间早于山水画和花鸟画。一般可分为道教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人物画力求把人物的性格刻画得逼真生动,气韵生动,形神兼备。他生动的手法往往体现在环境、气氛、人物、动态渲染中对人物性格的表现。所以中国画在理论上也叫“传神”。历代著名的人物画有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唐代的《文远图》、五代南唐顾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李的《魏墨》、南宋的《采薇图》、李白兴的《吟图》、元代梁楷的《杨竹溪》。到了现代,强调“师法自然”,吸收西方技法,在造型和色彩分配上有所发展。
花鸟画历代花鸟画家很多,如唐代《雪霁》中的仙鹤、《边鸾》中的孔雀、《刁光印》中的花竹。五代郭的鹰,黄泉的花鸟;北宋赵昌的花,翠柏的鸟,吴的花鸟;南宋吴冰的枝,林春的花与果,李娣的鸟;元代李理的《竹》,张守中的《鸳鸯》,王冕的《梅》;明代梁麟的鸟,陈淳、徐渭的墨花;清代的鱼,云的莲,的鸟;现代的吴昌硕,花都等等,都是一代名花。
技法有工笔、写意、素描、着色、水墨画等。,而且着色也可以是金碧辉煌,大小绿松石,无骨,飞溅色,淡色,浅绛色等等。主要是利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用勾、撇、点、染、粗、淡、干、湿、阴、阳、向、回、虚、实、疏、密、留白等手段来描绘形象和经营场所;视图布局,视野开阔,不局限于焦点透视。有壁画、屏风、卷轴、画册、扇子等画框形式,辅以传统装裱技艺。国画强调“外教之性,中国之心源”,要求“意为先存笔,画为尽力”,强调融物,创造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目的。因为书画同源,又都与骨法、线条的操作密切相关,所以书画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色。绘画的工具材料是中国特制的笔、墨、纸、砚、绢。现代中国画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法中有所突破和发展。
中国绘画发展史
六朝以前:水墨画和重彩画的萌芽。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以追溯到古代岩画和新石器时代彩陶的装饰图案。新石器时代的陶画是在陶坯上涂上天然矿物,然后在窑中烧制而成。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色、黑色和白色的美丽图案,图案与器物的造型形成了高度的统一,达到了美化和装饰的效果。商周战国春秋时期的绘画有了长足的发展。除了壁画的流行,从青铜器、玉器的装饰纹样和战国时期的漆画也可以看出此时绘画技艺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尤其是湖南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帛画,成为这一时期绘画技法发展的杰出代表。此时的绘画已经逐渐脱离了依附于工艺美术的装饰地位,成为后世卷轴画的先行者。秦汉绘画技法的发展——汉墓壁画和画像:除了寻找石头和画像砖,各地出土的帛画为了解当时的绘画技法提供了最有力的信息。战国展的形势为西汉时期提供了“简而简迹”的帛画、线条功能突出的水墨画和线描绘成的高纯度装饰色彩的轮廓着色画,为后来的卷轴画两种基本画风奠定了基础。
六朝:钩线的成熟和凹凸法的出现是绘画技法发展的重要阶段。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知名画家。这一时期产生了第一批百代大师和绘画史上第一批有复制品的伟大作品,产生了第一批名画。人物画的画法从完成到精致,从“素雅”到“精致优美”,进而出现了“笔法粗疏但有思想”的疏朗风格,鲜明地表现了隋唐时期的时代风貌。源于人物画和古代地图背景的山水画,在这一时期开始独立登上历史舞台。东晋刘宋前后,出现了独立的山水画。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擅长画花鸟的画家,也有单幅作品的记载,但都没有流传下来。
隋唐:线描和水墨画的高度发展和金玉色彩的完善。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艺术的全面繁荣,隋唐绘画在表现技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物画在隋唐时期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它除了继承本土的汉魏传统外,还吸收了西域的绘画方法,艺术发展更为成熟。隋唐时期的山水画日趋成熟,有璀璨的青绿山水,也有五色水墨山水,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在此期间,绿色景观变得越来越成熟和繁荣。其绘画风格和人物画一样,属于轮廓和设色,区别在于形象轮廓的简单和色彩赋值的强烈丰富。所用的颜色以蓝、绿、赭石、白粉等石色(遮盖色)为主,甚至辅以金粉,鲜艳夺目,纯度高,颇为瑰丽。宋人称之为“绿山水”或“金山水”。这种以装饰手法写实的彩色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最早的风格。水墨山水画的出现主要是在中晚唐以后。从青绿山水到盛唐时期,水墨山水的前身“碎墨山水”开始萌芽。中晚唐以来,山水画题材进一步拓展。在技法上,有一种“不循墨迹”的狂放画风。这时,一些画家在盛唐的断墨技法之外,又发展了“泼墨”。中晚唐山水画家注重用墨代笔,墨法的丰富变异反过来解放了笔法。水墨画的作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五代水墨画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唐代还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花鸟画家。花鸟画题材流行于宫廷和上层社会,用于装饰环境和欣赏需要。大多是用工笔画出写实的素描。
五代:五代十国的绘画,无论是中原、西蜀还是南唐,或人物、山水或花鸟,都在继承唐代传统的同时有所发展。在山水画方面,此时突出发展了唐代的水墨风格。“景(豪)、关(山)、东(远)、居(然)”和南北两大山水画流派的出现,成为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两大画派的作品中,用来呈现山水肌理和结构的“画法”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水墨法得到了丰富。有笔有墨已经成为画家的自觉要求,水墨为主的淡彩山水画发展至今已经成熟。在花鸟画领域,五代出现了“黄家富,徐希野”的局面。两种技法和风格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花鸟画的成熟。五代时,青绿的山水以彩色的轮廓延续。
宋代:工笔的完善,兼笔的起步,构图的突破。宋代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发展,风格日益多样,技法更加完备。文人画的兴起和宫廷画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新特点。北宋中期兴起了艺术上不同于画家的“文人画”的自觉追求。风俗画、历史故事和写实人物画都成为画家感兴趣的主题,出现了杰作。北宋时期,山水画成就最为突出,并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绘画史上的“宋个性法”,主要是指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创作。南宋山水画的主流是水墨浑厚的笔法所表现出来的细腻抒情的风格。这一时期,随着卷轴画的大量出现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宗教画开始退出画坛的主阵地,画家和画师明显分离。宋代花鸟画在艺术技巧上大大超过了唐代。五代以后,北宋初期的花鸟画随着朝野需要的变化而兴盛,跃居人物画之上,与山水画并驾齐驱。宋代花鸟画家细致的观察和细致的描绘,使他们的写生水平达到了“与生俱来”的境界。
元代:元代笔法和水墨画的拓展和丰富,在继承唐、宋、五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显著特点是文人画盛兴,人物画相对较少,以山水和花鸟画为主。在绘画艺术上,强调“士气”和“古意”,反对“文人精神”,摒弃南宋传统,提倡向唐、五代、北宋学习。在创作中,他追求表象,主观抒情,强调变化而忽视描写,宁平淡而不华丽。用干毛笔擦拭纸质书的水墨画技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山水画是元代最繁荣的绘画。在花鸟画中,随着墨竹和木石的盛行,墨兰和墨梅同时发展。到了元代,水墨花鸟、墨戏盛行,工笔花鸟画中,所有的色彩都换成了墨。中国花鸟画技法在宋代全面发展后,元代深入到水墨画领域。
明代:水墨写意的繁荣。明代绘画的风格反复变化,画派繁荣发展。山川、人物、花鸟都发展了。在绘画方法上,水墨山水、写意花鸟兴盛,成就最为显著。明代绘画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明初画坛盛行宫廷画和浙派,形成了继承和发扬南宋画风的时代潮流。在之后,以沈周、为代表的“吴派”主要继承了宋元时期文人画的传统,成为绘画的主流。明中叶以后,成功的花鸟画家主要是在野的文人画家。万历以后,后期绘画出现了新的转折,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派另辟蹊径,主张南北宗说,影响很大,成为画坛的主导。明末除了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外,还有很多地域性的山水画派。在花鸟画领域,青藤和柏杨的水墨写意,以及在人物画领域,崔的变形人物画对后世影响深远。人物画的技法多种多样,有古朴典雅的线描,有庭院厚重精细的工笔,有泼辣豪迈的水墨写意,有奇特古老的变形和装饰意味的人物画新体。
清代:水墨写意画的繁荣及其与西画的融合延续了元明以来清代绘画的趋势,文人画盛行,山水画兴盛,宫廷绘画有了新的发展,康、甘时期出现了中西绘画的融合。一般来说,水墨写意在技法上比较流行。在早期的画坛,文人画领域出现了“四王”与吴昀(、云)和“四僧”两种思潮。在清初的山水画中,画家们更偏重于笔法和笔墨,风格和技法相互竞争。在西洋画的影响下,中国山水画传统技法的新探索。清代人物画虽然在艺术性上没有太大的提高,但比明代更加繁荣,在写意人物画上有所发展。清代康乾时期画院兴盛,画院画家的技法与布衣文人画家有明显区别。工整多彩是宫廷画师的能力,但意境比较平淡。野中文人布衣画家以水墨写意为主,也带工笔人物,善于追求水墨意境。清初画坛发展出一种“指画”的技法,用手指代替画笔在宣纸、绢上作画。在清代花鸟画的技法中,工笔、写意、无骨技法都很流行,既继承了传统,又有所创新。清代花鸟画在康、甘时期最为繁荣,主要用于装饰。
20世纪:金石学书法引入绘画,中西合璧,将书法篆刻的笔法融入绘画,具有金石学的味道。在色彩的运用上,突破古人的传统,吸收民间色彩的特点,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近百年来,中国现代绘画是在受西方艺术思潮影响的文化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在西方艺术的影响和冲击下,中国绘画技法突破了传统模式,出现了新的局面。根据绘画的不同见解,技法的探索基本遵循两条道路:一条是“借古开今”的传统道路,受西方影响较小,从传统本身寻求变革。突破文人画的局限,扩大学习范围,从石碑和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在传统技法图式的基础上实现现代中国画的复兴和发展。齐白石、黄、潘天寿和傅抱石是这类画家中最杰出的。另一种是在西方艺术影响下形成的中西合璧,以高、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李可染为代表。
参考资料:
/xttt/newsxq.asp?id=168
回答者:wenzikk-二级助理3-24 11:56
-
个人观点:写意讲究“神似~用笔洒脱”;工笔“更注重形式和写实,用工笔讲究细节描写,一般用强烈的色彩。”
比喻就是:写意是草书,工笔是标准印刷。
PS:非专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