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国家曾经占领过新疆吗?

郝汉是乌兹别克人在中亚建立的重要汗国之一,东邻中国。清朝在统一新疆的过程中开始处理新疆,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直到被沙俄吞并。它开始是清朝的藩属,后来逐渐成为清朝对新疆的入侵者,而贯穿整个过程的,是它与清朝对新疆的商贸往来。这段历史不仅是清代新疆地方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当时中亚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篇章,值得研究。过去,在讨论中国新疆或中亚历史时,国内外学术界大多涉及这一话题,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上看,这些研究还比较开放,不够系统。潘志平的《清代中亚新疆广大圈》是这一研究的新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步。

《中亚诸国与清代新疆》一书以时间顺序全面论述了中亚诸国与清代新疆的关系,梳理了这一关系的发展线索,划分了这一关系的不同发展阶段,分析了推动这一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并由此勾勒出这一关系的轮廓。有些内容,比如郝汉如何崛起,郝汉如何把自己的运气推给清朝,清朝如何一步步让位于郝汉,郝汉如何入侵我帕米尔高原,我帕米尔高原的人民如何击退侵略者等等,写得很详细,很有深度。

数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篇论文或一本书成败的关键之一是信息是否充分。清代中亚和新疆的广大国家在收集和利用资料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该书不仅使用了大量常见的材料,还试图收集和使用一些不常见的材料。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亚和中国新疆的穆斯林资料和中国档案。这些资料的发掘和利用,不仅丰富了本书的内容,也为进一步研究新疆地方史和中亚史提供了有利条件。

无论是写论文还是写专著,不仅要集中精力论证拟提出的主题,还要逐一解决各种具体问题。解决好这些具体问题,可以为文章和作品增色;解决不好,或者走来走去避而不谈,就会对文章和作品失去色彩。在这方面,《清代中亚、新疆广大国家》也是颇有成效的。比如弗根的意思,郝汉城是怎么起源的,一些克伦人位置的确定等等,都是一些例子。当然,对这些具体问题的解释是否完全正确,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和专家的鉴定,但有两点是肯定的:(1)是有史料依据的;(2)经过深思熟虑。

借助地图,将所讨论的地理条件形象化,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的相关内容,这是近现代史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清代中亚、新疆广大国家的作者也注意了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本书附有八张地图。为了了解南疆西部的一些地理情况,笔者也去那里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中国,近年来中亚史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其他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这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才能迎头赶上,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要加强专题研究和专史研究,紧紧抓住主要问题,下大力气。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根据我的接触,有如下一些问题。

第一,经济与经济的关系。中亚的历史与丝绸之路密切相关,而丝绸之路最基本的内涵就是沿线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及其相互交流。唐朝以后,由于海上航线的发展,这种经济交流有所减弱,但从未中断。从《清代中亚、新疆广大国》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即使在阿古柏入侵新疆期间,新疆与西部邻国的传统贸易仍在继续。国家和地方之间的经济交流根植于每个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加强对中亚国家和地方历史经济的研究,是深化中亚史研究的基础部分。

第二,文化和文化关系。“丝绸之路”的另一个重要内涵是沿线国家和地方的文化及其相互关系。通常所说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其交汇点恰好是中亚。研究不同时期中亚国家和地方的文化,可以进一步揭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实质和丰富内容。当然,中亚文化的研究不能只着眼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更重要的是要理清当地的土著文化。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中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其中最具特色、最缺乏研究的就是游牧文化。

第三,民族关系。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中亚一直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民族的兴衰,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冲突,民族的迁徙与移民,不同民族的融合,一个民族分解为不同民族等等,构成了一幅历史的画卷。毫不夸张地说,在中亚的历史上,没有一件事和运动与民族无关。深入研究各民族的特点及其关系,是全面把握中亚历史的又一重要环节。

第四,宗教及其影响。世界上最古老、最著名的宗教,如佛教、祆教、摩尼教和景教,都曾在中亚流行。自从伊斯兰教传入中亚以来,它一直很繁荣。中国大陆的道教和儒教也传播到了中亚。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曾在许多民族中流行。这些宗教的存在是中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历史作用尤为重要。从清代中亚和新疆的广大国家就可以看出,伊斯兰教和赫哲族在中亚历史上的作用是多么的显著!

当然,中亚史的实际内容要比这宽泛得多,自然要研究其他方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