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调整数学小组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课堂学习的作用?
(一)学习型团体的概念和内涵
学习小组是以班内异质分组为基本形式的学习同构。它是一种创新型学习组织,旨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群体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群体的整体表现为评价和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人格的和谐发展。
其内涵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激励所有学习者拥有共同愿景的学习型组织;二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异质学习群体为主体的教与学活动;第三,是同伴与小组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学习活动,包括小组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第四,评价以每组在单位时间内实现同一目标过程中的总成绩为依据;第五,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实现* * * *的教学目标;第六,教师提前设置问题,布置学习任务,预设教学流程。
(B)学习小组的划分
1.划分原则: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辅助”为基本原则,将全班划分为学习小组。群体间的同质性体现了群体学习的均衡发展,为公平公正的竞争奠定了基础。群体内部的异质性为互助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质结对是指同一水平的学生在一个小组中结对,便于“互相学习”。结对互助体现了中学生之间有效合作和友好互助的分层学习和梯度促进。
2.划分依据:类似平行班,根据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因素,将全班划分为六至九个小组,普通小学、初中可划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相当于整个班级的缩影或板块,成为一个“小班级”。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分类并不是给学生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而是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分层学习、分层培养、扶优扶弱、促进整体。
3.分组的具体操作方法:
分组参考案例:六步分组法
首先是“推荐”。可以采取自荐或他人推荐的形式推荐学习带头人候选人,候选人数不少于小组人数的两倍。
第二步是“演戏”候选人以“如果我是班干部、班组长”为主题进行了演讲。
第三步是“决定”。通常有两种方法来确定。
首先是团长和副团长的搭配。根据学生发言,班主任和班委成员* * *讨论,最终确定六名学生为组长,六名学生为副组长,一名* * *十二名学生。十二个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六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并注意性别搭配。全班六个小组。确定团队负责人的标准是,学习必须在中游以上,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组长的主要职责侧重于学习管理,副组长的职责侧重于行为、健康、生活等日常管理。即领导是学习型领导,副职领导是行政型领导。
二是团队的领导者和学科的领导者的搭配。组长负责全局,学科负责人具体负责本学科的学习。这种方式扩大了学生对管理的参与,对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增强责任感大有裨益。
第四步是“分”,召集十二名领导和副组长,分配组员。根据划分的依据(参考学生成绩并结合其他因素)对其余学生进行排序,并按照“S”型安排队员,然后全部分配到各个小组。这类似于把学校分成平行班的做法。
第五步是“调整”,学生在分配后往往需要进行适当的微调。如男女生比例、科目平衡、科目搭配、性格差异、学生能力差异等。一段时间后,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组长是否与组员团结,组长的管理能力等。,有时候还有领队和领队之间的交流。
第六步是“排”。每个小组会集合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小组中排名,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具体位置由组长和副组长决定。但往往是中间的差生,左右的是中差生和尖子生,同级的学生相对而坐,便于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除了上面提到的分组方案,在实践中还有其他可行的分组方案。比如一个大班(60人以上),从组数上可以分为九个组;或者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又分为两个小组,分别有组长。
二、学习小组建设
(一)群体文化基础设施
1.组长会组织成员讨论制定有特色的团名、训练、规则、口号、会徽、歌曲,并做成团体文化标志,激励每个成员。
在制作团名时,要突出文化主题,根据学校文化主题或办学特色以及班级文化主题和班级特点,带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创意、新颖独特的名字,以此来构建团队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比如河北天回的一个班,叫“润之三班”,班训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团名为《延安》、《开国大典》、《红色井冈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遵义之光》。比如安徽五河二中高一某队名字暴涨,三分群,四分群,七心同心等等。,熟练地借助群体秩序。
2.根据班规制定小组规则,从自学、讨论、陈述、作业的完成与交付、自学纪律、学习目标的达成等方面做出基本的标准要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了解每个学习环节的具体做法。
3.组长负责每周组织一次各种小组活动,如小组会议、讨论、游戏等。,从而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勤奋、主动的群体氛围。
4.班级课程建设。目前有校本课程,但没有开发“班级课程”和“小组课程”。就像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样,随着班级文化和群体文化的建设,班级文化和群体文化的特点也可以开发成课程,如班级管理、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课程)、高效课堂的社会实践等。学校可以借助团队学习建设在这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这将成为学校高效课堂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团体综合训练
1.团队领导培训
组长的培训非常重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团队领导的职责和角色。在学习小组中提高组长的小组管理、指导、组织、协调、检查和评价能力;
(2)定期召开学习小组组长会议,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及时解决;
(3)让组长享有一定的权利。教师要尽力为小组长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
(4)及时对组长的工作给予肯定、表扬或鼓励。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一个群体的领导者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才能更好地体现其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激励他们为群体更加努力的力量源泉。
2.团队成员培训
(1)在全体学生中树立“帮助别人就是提高自己”的合作学习理念。研究还表明,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⑵关注学困生的表现。在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的培养和指导。树立“提出者没有错”的理念,促进学困生参与课堂学习、交流和展示。放大优点,缩小缺点,给学困生看,多关注过程,少关注问题结果的对错。给团队成员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目的是让他们敢于发言,积极参与课堂。
(3)采取捆绑评价。从过去注重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到对群体的整体评价。在学习和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成绩通常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提高小组的整体水平。
(4)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可以扩展到全校范围,为班级工作创造更大的舆论空间。
另外,还有很多更好的方法,需要老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总结。
3.高效的课堂常规训练。
比如如何进行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演示、互动、反馈和评价等高效的课堂常规学习行为,学习指导计划的使用和学习计划的安排。限于篇幅,这里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