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下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点!
在服饰方面,俗人多为中原汉服,神仙则留洋服。涂抹的方法也不一样。庸人常用中原涂抹法,神仙多采用西方凹凸法。这些都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
与建模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变形。敦煌壁画继承了传统绘画的变形技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种人物、动物和植物。时代不同,审美观不同,变形的程度和方式也不同。前期变形程度较大,浪漫元素较多,形象特征鲜明突出;隋唐以后变形更少,立体感更强,写实性日益强烈。
变形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夸张变形,另一种是在人物原型的基础上进行有规律的变化,即拉长成灾难。比如北魏后期或西魏的菩萨,大大增加了衣服、手指、脖子的长度,露出边缘的骨头,利用天距吃草,嘴角上翘,形如花瓣;经过改造,变成了浪漫别致的“秀骨治象”。
金刚力士倾向于横向夸大,四肢变粗,脖子变短,头圆,肚子大,眼睛凸出,强调体力和超人的力量。这两个人物都是夸张的结果。
扩展数据:
十六国时期的莫高窟壁画不多,主要有描绘因缘、苦修、善行的本生画故事画,宣传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教故事画和叙事画,集中在最早发掘的二七二号、二七五号和巴尔六号窟。当时的壁画人物半裸,动作极其夸张,面部和精神都充满了宁静神秘的色彩,颇有西域佛教的意境和风格。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举世闻名的大陆与中西亚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从中国带来了丝绸,从西亚带来了苜蓿和葡萄。带来了我们的造纸和印刷技术,带回了外国的音乐、舞蹈和饮食。
起源于印度的佛教也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当时,位于丝绸之路三路交汇处的敦煌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贸易繁荣,寺庙遍布,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佛教石窟也在敦煌生根发芽。
莫高窟的发掘是因为一个以音乐闻名的和尚?。据说公元366年,乐尊云游到这里,突然看到鸣沙山上金光闪闪,宛若千佛洞,他悟出了什么,于是在悬崖上凿了第一个石窟。
此后,许多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为了祈求前路畅通、商业发达,纷纷许愿在此开凿石窟,并请民间艺人画出他们所崇拜的神灵形象。从十六国到元朝,莫高窟的发掘持续了10个朝代。
百度百科-敦煌壁画
百度百科-敦煌莫高窟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