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八大理论:认知、修养、模式、心智、智能、沉着、理性和远见

历史悠久,世界之大,海之广,博大精深。而他们每一个都是一个小小的世界,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连,相互生活,相互交流,* * *是大千世界的壮丽景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始终与世界和一切众生和谐相处,彼此完美同步,过着符合天意和个人意愿的生活。这个道理就像上帝撒在大地上的一把种子,永远不会发芽,不会出土,不会茁壮成长,更不会结出什么丰硕、甘甜、实惠的果实,或成为参天大树、栋梁之材,或以其过人的才华和丰功伟绩铭刻史册。

然而,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其中,演绎着每个人多彩瑰丽的梦想;因此,世界充满了活力。

我们感知的世界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场所或家园。(至今仍是我们人类唯一能感知到的宜居小行星,即卡尔·萨根所谓的“暗淡蓝点”;这样,我不妨从他的话里摘录一段:“再看那个点,那是这里,那是家。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你爱的人,每一个你认识的人,每一个你听说过的人,每一个曾经存在过的人,都在上面度过了他们的一生...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圣人和罪人都住在那里——一颗悬浮在阳光下的尘埃。”)没有它,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没有意义的。

所以,所有的意义,其实都只是为了人类去展现,去绽放,去灿烂;而这种意义其实只是人类自己赋予的。这些意义,就像无数小世界里漂浮飞舞的萤火虫,如痴如醉,洋洋自得,不愿醒来。直到生命的尽头;而且新的生命也在不断的涌现,一直持续下去。

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循环流动的无限空间,在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是五彩缤纷的。

自然界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原则上,她无私地提供每个人生存所需的一切。然而,人类组成的社会并不是这样的。众所周知,社会是沉默的,冷漠的,残酷的,就像形而上的阴云笼罩和牵制着我们。所谓的和谐、温暖、美好,不过是迷人的表象;只是人往往需要这种样子,不然怎么继续活下去,真的不可想象。

因为社会是人的集合体,被人操纵;大多数操纵者都是不可预测的。问题的关键是看大家如何正确理解和适当吸收转化。当然也有时机、机遇、个人运势的问题。如果你不幸陷入或陷入了某种情境、情况或门槛,恐怕就很难抗争或突破了。

世界是广阔多彩的。个体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和气质自然差异很大,这是生命形式的多样性(这当然是指外在的表现形式,不是指内在的本质属性),不一定要达到统一。不然什么都没意思。即便如此,也不意味着拒绝必要的束缚和管教,任其自由狂野地生长。那样的话,一切又会乱糟糟的,失去良性的外观和美感,就像原始世界里狼在古老的荒山里游荡一样。

事实上,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浑浊到纯净,从狂热到宁静,从丑陋到美丽的多事之秋。文明成熟的标志体现在人的体质、智商、情商、审美、自我认知、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创造意识和行动能力的提高、完善或提高。

毕竟时至今日,人类群体中已经出现了很多精英和女人味。他们或他们在政治、经济、人文、科技、思想、哲学乃至宗教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和成就,正是他们和他们有力地推动了和正在推动着人类文明这艘巨轮的前进。当然,不言而喻,也有很多人是假的,假的,假的,很多时候把本该美好的人类社会搅得天翻地覆,甚至血淋淋的。

所以,在我个人看来,如何实现自我的充盈和完善,或者说发掘自我孕育的宝藏,才是实现其内涵价值的必由之路;所以值得大家认真考虑。

如题所示,一个人如何具有“修养、格局、心性、智力、沉着、理性、眼光”,是塑造其内外性格的基本“模式”和规范;而且各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修身养性是人形成和提升内在禀赋、性格、智慧、气质、能力乃至人格魅力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一般来说,修养就是学习和吸收文明文化的精华、营养和优秀成果,从而丰富、塑造和锻造个人的良好属性和完善人格。

要培养,就要确立正确、健康、美好的目标,确定和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需求的方式方法。我们不应该僵化机械地模仿、复制或照搬那些多姿多彩、赏心悦目的表象和假象,或者某些人的方式,或者沉迷于某些层面而难以自拔,甚至误入歧途,生出违背人性和纯粹欲望的罪恶。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修炼者是拒绝现代时尚的香氛。

修身养性是一件长期、细致、耐心的事情,几乎和吃饭、走路、睡觉一样自然而然。千万不要马上学会用,不然就是暴冷。同时必须清楚的明白,修行不是修行,不是修炼,也不是修仙。修身是一种积极的入世行为,有助于个人在现实世界中正常有效的生活,而修身、修仙则是被动而生的。他们或隐于红尘中,追求内心精神世界的宁静与澄明。

修炼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反思、不断自我否定、不断提高的过程;修养属于个人层面,或者更进一步,属于个人精神世界品格、良知、能力的提升过程。所以,有见识,有见识才是明智的;只有学习,才能不断修正自己。

这里所谓的格局,不是字面上的结构和形式的意思,而是指一个人在道德情操、思想意识、自然性格、审美情趣、人格魅力等方面形成和建构的气场、气度、层次、境界,与美好的灵性相一致。

虽然人与人之间由于多种因素存在着巨大而复杂的差异,但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生活模式。

比如“文如其人”或者“由心而生”就是这个意思。当然,人是很复杂的,绝不是几句话或者几个例子就能说清楚或者随便定性的。其实一个人的格局最能展现他独特的外貌和魅力。

格局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即特定的情境或领域,它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甚至决定一个人的活动空间、自由、特殊的心情和效果。

格局也和一个人心灵的承受力有很大的关系。没有格局或者格局不完整,必将成为平庸之辈,只能谈后半生,留下无奈的遗憾。

老话说得好,“宽容是伟大的。”一个人的格局会表现出他心灵的浅薄与深刻,狭隘与宽广,单调与丰富,贫穷与丰富。一个人的心性不仅和他的格局有关,还和他的学识、修养、修养、禀赋、情操、才华、智慧、气度、家教、传承成正比。

许多历史和社会事实证明,心胸的宽广会决定一个人的才华、成功的概率和价值尺度。从古至今,很少有心胸狭窄,没有耐心的人能够有所作为,取得成功,更不用说赢得世人的钦佩和敬仰了。

所以,心灵决定了人生的丰富程度、高度和境界。

一个人的天赋不是与生俱来的(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说,天赋一定与一个人的天赋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起主导作用),而是说它是后天习得的,与它的努力程度密不可分。

才华是否深厚,可以体现在一个人的能力和沉着上,也是他事业和成就的有力保证。

一个人没有某种天赋就能有所成就,这是不可想象的。

才华和爱情要避免。换句话说,一个人深厚的天赋必须与他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辅相成。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需要成为专业人士。而且从某些方面来说,一个人的“才华”也体现在他的“人格魅力”的“丰富度”上。而且,一个人的“人格魅力”的“丰富程度”不仅仅是一个尺度、模式、类型,而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李太白和杜子美是不同的类型。

轻浮容易碰壁,稳定是必经之路。这里所谓的平静,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思维、行为和神态。其对应的方向在于细致、得体、委婉。(也就是有些人所说的“内侧外圆”。没有人会愿意和一个满身荆棘或者怪味的人打交道,或者一个轻浮虚荣放荡的人打交道。)立足现实而不拘泥于现实。从容不是死板,而是脚踏实地,践行着人生的责任、征程和使命。

虽然还是要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基因,建立一个普遍适应的理想框架,实现人类梦想的世界蓝图,即高度发达的大同世界。

但在当今时代,在政治取向、意识形态、文化认同、民族气质、认知模式等方面仍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再加上地区社会及其经济文化生活的不平衡,很多人仍然执着于追求个人生活方式的专业化,从而使得世界局势依然起伏不定。

事实上,许多人对非凡人生的自然感知和追求已经被严重的通货膨胀所扭曲,其结局必然是疯狂、绝望和毁灭。

在我看来,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去突破自我,或者借助任何外力和技术去尝试实现自我的蜕变,最终都无法从根本属性上快速突破自身的局限(其实自我往往是一道牢不可破的屏障),甚至不惜以毁灭为代价。浴火重生,无非是一种精神上的梦想或者形而上的追求。涅槃属于精神(灵魂)层面的改变,改变不了人的属性。这是对人本身丑陋根源的排斥、反叛和否定。

所以,人类无止境的追求,本身无可厚非,但终究绕不过地球和自然规律的约束,就像不可能抓住自己的头发扔出地球,也不可能抓住别人的头发扔进茫茫太空。至于把某人扔进河流、湖泊、监狱或地牢或深潭,那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所以,与其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太虚幻的事情上(比如在绘画、电影、写想象等方面努力冲刺极限。),人类应该照顾好自己,彼此合群,发挥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共同为人类建设一个美好健康的家园。当然,这个家绝不是我想象中的“小国寡民,鸡犬之声不绝于耳,老人不相往来”的封闭状态。但物质生活是坚实的、丰富的、适宜的,情感的、思想的、精神的生活是健康的、充实的、美好的。也就是说,良好的社会生活是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和谐结合,而不是矛盾、分裂和偏执。

淡定源于根,轻狂如花。

这里不宜过多谈论合理性。因为,合理性问题始终贯穿着人类文明的整个历程,而且是复杂多样的。一篇短文如何才能做到精疲力尽?(这个我之前在两篇短文里讨论过。)

理性和感性是对立的,必须统一。通常我们的左脑强调理性(分析)和逻辑思维,而右脑强调感性(综合),关心现象世界中的各种情况,也能有效整合隐性信息。一般认为,感性认识是用我们的感官通过事物的现象和外部关系触及问题,属于认知的初级阶段,而理性是通过观念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进入事物的本质和内部关系,从而得出更可靠的结论(即符合事物及其演变规律)。

换句话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斗争、统一、并行的历史。在我看来,如何正确、有效、合理地引导和引领我们的生活,是判断或验证两者效果的方法之一。其实两者不可偏废。因为冷静和热情是人性的基本特征。

当然,从宏观格局和趋势来看,能够避免错误、陷阱和灾难,带领人类克服困难,走向正确道路的力量,就是理性的力量。如果理性力量下降,感性力量上升,那么社会往往会动荡、混乱、灾难。

非理性纵容错误,理性试图改正错误。人的一生往往荒谬地在这种无休止的痛苦拔河中度过;等到我好像明白了什么的时候,恐怕已经晚了!

对于一个人来说,不忽视或过分依赖某一方(感性或理性)尤为重要,最好能够并行负责。能够做到这一点本身就需要理性的力量。如果协调得好,它往往能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见解、想法和希望。这其实涉及到一个认知门槛。

对于一个成熟的知识分子来说,只有具备了上面所说的修养、格局、胸怀、才华、从容、理性,才能全面提升人生境界,登高望远,拓展时空的广阔视野,全面深刻地审视人类世界的宏大景观,才能洞悉人类社会的内在脉动、发展进步的规律和正确的方向,才能摆脱因盲目任性而难以自拔的泥潭。从而纠正和确立个人和群体与整个人类社会的关系,为个人创造合适的发展空间,为人类社会做出个人贡献;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人生的宿命。

没有广阔的时空视野,就无法客观确认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和位置,也就难以确立我们的希望、目标和方向。

“人类需要的不仅仅是自身幸福的享受,还有希望、事业和改变。”伯特兰·罗素补充道,“我们应该期待的不是一个完美的乌托邦,而是一个充满想象和希望的世界。”

* * *

纸条上面的字是混的,混的。而很多秩序是在混乱中显露出来的。虽然不是你我他,但里面一定有你我他。

古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