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过好大学生活

我觉得有四大点:爱上专业,培养兴趣,锻炼特长,结交朋友。

为了避免空洞,我就用亲身经历来讲吧。

1.喜欢这个专业

选对专业,爱上它。

花开两朵,各开一朵。

(a)打算将来从事与专业有关的职业

毫无疑问,你必须献身于你的专业。

利用好学校资源,比如知网校级IP,多看一些这方面的专业论文;

多和老师教授讨论问题,老师开阔的眼界一定会帮到你或者给你提示;

有条件的话,大二开始在实验室打零工,环境对学习影响很大;

你可以花时间做一些小的研究。比如我大二暑假的时候,同学开始组团设计无人机,编单片机,编MATLAB人脸识别。这些以后看起来很幼稚,但却是培养职业兴趣的绝佳点。

本科四年的专业知识在社会上还是杯水车薪。如果想在专业领域走得远,研究生是必不可少的。

(b)他打算将来从事与他的专业无关的职业。

在保证专业成绩适中的情况下,努力培养兴趣,发展成特长。比如我现在的专业是信息与通信工程,我知道自己不适合做研究,所以我会在保证专业的前提下,尽量把自己的其他兴趣变成特长,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实现。

培养兴趣

不要让游戏成为你唯一的兴趣。

这就是大学和高中的区别。有各种方法可以让你脱颖而出。成绩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甚至不是重要的标准。

在设计、编程、舞蹈、唱歌、管理等领域,都会涌现出一批令人羡慕的大神。而他们擅长的,其实本来就是兴趣产生的。当我们心烦意乱的时候,兴趣可以让我们放松。

大一的时候参加了一个学校的创业大赛,接触了PPT,演讲,两个领域。因为在展览中感受到了PPT和演讲的重要性,所以反复琢磨了两块。当时我想发现宝藏,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并让它们成为我的兴趣,直到现在。无聊的时候会在网上看一些大师级的PPT作品,自己临摹。我也会看一些乔布斯奥巴马之类的演讲视频来丰富自己的时间。

当然,运动兴趣也很重要,不能总呆在电脑前。大二第一年,我保持了每个周末和基友打台球的习惯(没错,台球...因为宿舍楼下角落是台球室)。虽然不是“有氧运动”,但每次玩的时候,都是很放松的时刻。还有趣味跑,乒乓球,羽毛球。

关键点是:

利益不会毫无征兆的出现,它需要机会。加入一个兴趣导向的社团,参加一个比赛,参加一次公益行动,参加一次有趣的运动会,听一场讲座,认识一群有趣的人...这些机会将提供一个很好的兴趣选择。

锻炼你的特长

这是培养自信心和提升台阶的有效手段。将来在社会上工作时和别人比较也是一种能力障碍。

《异形》中的10000小时理论说,任何极强的技能都需要10000小时以上的训练。大学可以先完成50%的积累。

因为在一次大一比赛中接触到了PPT和演讲,无聊的时候也努力学习,渐渐发现自己在这两块变强了。说它们是我的特长并不为过。

我做过原创的PPT模板,在网上卖。目前月销量近3000(当然所有模板都是免费的);我在学校举办过PPT培训班,帮助学生学习和分享演讲技巧。偶尔上传优秀视频,希望能给朋友的生活带来新意,观众近两万;跑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分享一些有趣的知识等等。

另外,我现在是PPT设计师,生活费可以自己负责。

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当你成为别人眼中的“大神”时,你可以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快乐和自信,提供前进的动力。这是一个很好的正反馈过程。

每个专业都需要长期的积累,时间是专业发展规划中唯一可以走捷径的方法。而你坚持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是你的爱好,你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总有一天,当你的兴趣转化为你的特长,你的特长就会变成你的能力,被实现。

交朋友

这一点的重要性也是老生常谈。网络资源也是我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你有某项特长,可以很容易地和朋友“置换资源”。

深山常有龙,路高自有凤栖。数字的意思是,你越强大,你身边认识的人就越强大,他们之间的距离就越短。比如明星创业者和明星之间的距离很短,而两个来自不同公司的默默无闻的基层工作者之间的距离却很远。

这不是功利主义,而是提升自我能力的重要性。网络资源的强弱是建立在自身能力上的。见芮程刚的反例。

很重要的一点是,个人资源是两个方向给的,一个方向只是帮忙,比如很久不见的“老朋友”。

剩下的就是多读书多思考,保持思想独立,这里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