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和议论文中论点的区别。
第一,叙述中的讨论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但一个好的记叙文作家往往会把叙事、议论等表达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一般记叙文中的论述都是先叙述后论述,让读者提高对记叙文的理解,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当然,有时也会先讨论后叙述,让读者快速进入叙述的思维,进而引起对下文的关注。此外,有时也采用叙述和讨论的方式。
比如冰心的《小桔灯》,讲的是“我”两次遇到一个小女孩,去看望她,小女孩做了一个小桔灯给“我”拍上山的照片。作者在最后说:“我带着这盏灵动的小桔灯,慢慢走在阴暗潮湿的山路上。”这朦胧的橙光真的照不了多远,但是小女孩冷静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仿佛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这样,作者就从小桔灯的昏黄橙光变成了小女孩的冷静、勇敢、乐观的精神,从而揭示了他所写东西的深刻精神,进一步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二、议论文中的“论点”
议论文中的论点可以出现在整篇文章的任何地方。议论文中的论点通常不会掺杂太多的抒情性,即作者一般会客观辩证地阐述一个论点,但作者会在讨论过程中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来整合自己的感受。
议论文的论点要旗帜鲜明,论据充分,语言简练,论证合理,逻辑严密。以理服人是议论文中论证的最基本特征,所以讨论时要有严格的思维过程。提出论点,提出论据,论证,是作者写议论文时的思路,也是读者阅读的思路。一篇好的议论文必须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以鲁迅的“拿来主义”为例,全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揭露和批判“拿来主义”的本质和严重后果;第二部分阐述“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倾向;第三部分指出实践“拿来主义”的人应该具备的勇气和素质,以及“拿来主义”在创造新的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意义。鲁迅本来想讲“取主义”,但一开始就提出了“送主义”。这是因为“送别主义”是一种卖国行为,必然导致民族衰弱和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必然导致亡国灭种。因此,迫切需要采取与“送走主义”针锋相对的“带走主义”。可见,“送走”和“带走”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破”只是为了“立”,“破”是完全“立”才牢固的。
第三,记叙文和议论文论点的区别。
记叙文重在叙述,虽然在叙述中经常插入适当的论据,但归根结底还是以叙述为主,而议论文重在论述,重在表达自己对某事或某人的观点和看法,只能适当地举例论证。记叙文和议论文的论点有一些不同。
首先,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论点是为了揭示叙事的意义,指出文章的主旨,表达作者的感情,所以要与叙事紧密联系,有针对性。议论文写作以论证和推理为主,论证是为了推理,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表明观点、说服他人或反驳谬误。
第二,地位不同。一般来说,记叙文中的论据有限而简洁,是记叙和描写的总结和升华,属于“点睛之笔”。议论文基本都是用论据串起来的。论点是用来阐明论点的,论点是议论文的中心。记叙文作为论点是为了更好地解释论点,即用来证明论点有效性或正确性的论点材料。
还是那句话,地点不同。记叙文中的论述一般在文末,有时穿插在一段叙述之后,以便趁热打铁,深入读者的理解。叙述开头的评论很少,因为叙述开头的长篇大论会让文章看起来不清楚。此外,叙事中的讨论有时是由文章中的一个人物发表的,讨论、叙事、抒情有机结合。议论文中的论点随处可见,有时甚至可以插入记叙文中,因为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应该贯穿文章,渗透各处。
最后,角色不同。记叙文中的论述是在“记录事实”(真实准确地表达客观的人、事、景、物)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揭示或作出理性的阐述,是表达和升华文章主旨的重要手段,通常以最直白的方式,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使文章主题更加生动深刻。一般来说,记叙文中的议论有三个作用:一是阐明记叙文中事物的意义,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二是在叙述前表达作者的一些观点,引起读者的思考;三是画龙点睛,揭示文章主题。议论文中的论点主要是直接揭示分明正确的论点,在提出真实典型的论点材料后,用严谨细致的分析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