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小吃简介

温州海绵蛋糕温州糖糕温州年糕温州鱼丸温州灯盏蛋糕

温州风味小吃有很多,有矮子松饼、长久馄饨、八字桥松饼、米线、炒粉干、马蹄桦、斗门头登登糕、猪油糕、马蹄松、白蛇烧饼、五香糕、山楂糕、芝士足糖、莲子糕、福寿糕、双烧饼、马桥、温州松糖、大象生雪梨、煎饼、口香糖。

李大同的双烧饼

瑞安有很多有名的小吃和糕点,有百年历史的李大同双烧饼更是有名。在温州市烹饪协会秘书长潘进贤的带领下,我们特地拜访了李大同的第三代传人李冠成先生。

"双烧饼的特点是:薄、软、韧、香、甜."李老先生用手指掰着双烧饼,向我们介绍它的工艺和历史。

夹一块双烧饼,放在嘴里嚼。它尝起来很甜,糯米细腻、柔软、坚韧。别小看,这小小一块蛋糕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其中一道工序需要糯米和铁矿石一起炒,这样做出来的双熟饼更香。”李老先生说,之所以叫“白糖双熟饼”,是因为需要糯米粉和白糖,经过两次烹制而成。

李大同茶食店创建于清光绪十四年,创始人李瑞卿是清末浙南著名的面点师。现经营双烧饼、面茶饼、芙蓉糖、空心月亮、芝麻等茶饼,荣获中华老字号、中华名小吃、温州驰名商标等荣誉。第三代传人李冠成先生,发扬“大精神”,在口味和包装上不断创新。多年来,来温州、瑞安走亲访友的游客,都是来李大同买饼分发给亲朋好友。

长仁馄饨

1930左右,乐清人陈利彪在市区铁井蓝口经营馄饨,讲究质量,用碱适量,馅料新鲜,用料讲究,有紫菜、蛋花、肉松、泡酒虾等。煮出来的馄饨汤色清亮,看起来像花一样,鲜美爽口。因为他很高,所以被称为龙人馄饨。(

而且,几十年前,也有人冒着夜里的严寒,出来卖馄饨。路人饿了,想暖暖身子(馄饨也很便宜),就坐下来尝尝。就这样,十传百,百传千,长久馄饨出名了。时间过得很快,现在街上很少有人在卖了。只有在瑞安等地才有这样的习俗。现在,“龙人馄饨”已经在温州打下了基础,创造了品牌,开了几家分店!

永强泥蒜泥饼:吃过的人都没说过不好的话,好的是土壤有自己的特色。泥蒜是一种产于沙滩上的软体动物,外形丑陋。泥蒜是当地渔民的名字。泥蒜的形状真的很难分辨。反正海边的人可能都看到了。对了,它像一条肥蚯蚓。泥蒜泥蒜,顾名思义,浑身都是泥,需要使劲捣,使劲踩,才能洗干净。这么说吧,一斤活泥蒜也能洗回一两干净的东西,可想而知它有多少泥。很讨厌,但是很新鲜,让人不知道是什么味道。用糯米糕搅拌一下,又嫩又好吃,不嚼就顺着喉咙滑进肚子里。当你再次品尝时,它只会充满美味。

* * *洞头毛红薯粉:直到今天,我还从来没有吃过像洞头毛红薯粉这样结合海鲜和山货的奇妙小吃。山药丸子和带鱼是如此的不同,却又是如此美丽的融合在一起。山药的质朴和海带鱼的活力交融在一起,相得益彰,就像冰与火的奇特约会,让平凡的事物有了独特的魅力。

灯具蛋糕

据说在清朝光绪年间,温州有两个姓陈的兄弟,在城东门的斗门头路亭制作并出售一种形似灯的点心。它就像一盏灯,有一种独特的味道。一时成名,故称“灯盏饼”。现在温州有名的“大王”、“平头”灯饼,最贵的是鲍鱼馅的,最常见的是萝卜丝馅的。只见师傅先在大勺子里铺上一层果肉,在勺子里装满萝卜丝,再盖上一层果肉。听师傅说浆糊应该刚刚好,看起来应该很稀,但是明明溢出勺子却流不下来。这样做好了,把勺子放在烧开的油下面,香味就会发出“咔嚓”一声。光听声音就让人流口水,更别说香气了;灯盏饼在油中炸到一定程度后,需要翻面。举起勺子,抖几下,把油抖掉,然后突然提起,灯饼会在半空中转一圈,然后稳稳地落回勺子里。如此高级的灯饼,口感自然不凡,皮脆香甜,肉香爽口。

猪油蛋糕

这其实是一个汤圆。摊薄,用猪油炸至表皮微脆,即可食用。吃的时候撒点白糖,然后用粽子叶包起来。猪油糕简单古朴,世代为温州人所喜爱。不像温州其他小吃那么受欢迎,而是散落在古朴的小巷里。

南希麦饼

其实这种食物比较常见。混合面粉,放入梅菜和肥猪肉,包好,擀成薄片,放入烤箱烘烤。但是温州永嘉的楠溪江“王阿姨的麦饼”绝对让你念念不忘。做麦饼的师傅告诉我,做面皮、馅、包的时候,皮的厚度、烤的时间、煮的时间都是很讲究的。正是这一步细致的工作,才会成就一份精致美味的麦饼。

鱼丸汤,鱼汤。

作为沿海城市,温州的小吃中自然少不了鱼制品,鱼丸和敲鱼可以说是最广为人知的。温州的鱼丸不是原创。它们主要由鱼或鳗鱼肉制成,切成细条,用酒、味精腌制一会儿,用手揉透,然后用手指挑入沸水中,漂浮时煮熟。吃的时候,把原汤舀到小碗里,加入米醋、味精、胡椒粉和葱花,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送到嘴里。当你用力咀嚼时,你会发现这个“鱼丸”相当结实,富有弹性。温州街头有很多鱼丸店和小摊。1998-65438+2月,温州酒家的鱼丸与县前汤圆店的马鑫汤圆一起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而且敲鱼汤也可以说是温州的名菜了。也是去了骨头和面粉的鱼,不过应该敲得很细。吃的时候切成条,然后用三丝(就是萝卜丝之类的)煮,加醋和胡椒粉。不仅吃起来新鲜,因为反复打,所以特别壮。这道菜在别的地方应该找不到,所以如果有机会去温州,一定要尝尝这道名菜。

柏舍烧饼

又叫葱油熏酥烧饼。传说这种饼的创造者是一个喜欢穿白色衣服的女人,所以叫白蛇烧饼。白蛇烧饼每50斤面粉用8.5斤猪油揉成酥面;馅料也很讲究。将猪膘切成条状,用盐腌3天,切丁。将甜泡菜切丁;将虾浸泡在酒里,切成粉末。加入香油拌匀。将熟猪油加入面粉和水中,压成圆皮,裹上腊肉、甜咸菜、虾皮、洋葱等。,并将其包裹成蛋糕绿色的身体。在蛋糕表面刷上焦糖水,撒上芝麻。烤箱温度升至200℃左右,将饼干坯体贴在烤箱壁上,烤至饼体呈淡黄色,封好烤箱口,再焖烤5分钟左右。烤出来的饼颜色浅黄,入口酥脆,酥香。

县城前的汤圆:

温州著名的县前汤团,原名正德大汤团,始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代代相传,由来已久。饺子洁白晶莹,爽滑可口,汤汁清香扑鼻,入口即化。记得我在温州读书的时候,经常逃课偷偷跑到县城前面吃饺子。现在想起来还是忍不住暖暖的。温州人视吃饺子为吉祥,一直有以饺子待客的习俗。市区年轻人订婚,要给亲朋好友送饺子券,以示亲和和幸福。海外华人回国,把吃饺子当成家乡。县城前的饺子是用上等糯米做的,煮的时候不碎,口感细腻,有独特的美誉。马鑫饺子香甜可口,饺子泥醇厚爽口。鲜肉饺子入口咬开,有一股清香的汁液流出来,极其鲜美。这三个品种最受欢迎。1998 65438+2月,国内贸易部在杭举办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县前汤圆店马鑫汤圆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马蹄松

它最早诞生于清朝雍正年间的乐清白象处,因其马蹄形而得名。它以面粉和红糖为皮,内有糖心、腊肉丁、红瓜丝、熟芝麻粉和桂花。刃斜,口开五刀。糖芯用手露在外面,粘在2000度高温木炭炉桶内壁上,用明火烘烤,具有皮脆心软的特点。

马桥

原名乔氏,源于民间妇女在农历七月初七向织女星乞巧的习俗。马桥是用优质面粉、蔗糖、猪油、盐、苏打等原料,做成舌形,撒上芝麻,烘烤而成。

薄煎饼

温州人有端午节吃煎饼的习俗。做煎饼很难。首先,面粉和水的比例要合适。搅拌均匀后,拿在手里挂起来。将面糊轻轻拖到铁制煎锅里煎一圈,然后烤出一块直径约21 cm,薄如丝的面团。将面团放在平板上,加入肉丝、香菇丝、绿豆牙、鸡蛋丝、鳝鱼丝、韭菜炒好的馅料,卷成圆柱形,蘸原馅料食用。

果冻

以黄花鱼胶或其他鱼脂为原料,加水(千鱼胶50克,水2500克)煮沸,溶解,冷却。吃的时候用刀切成小粒,用酱油、味精、米醋、香油、胡椒粉调味。口感清凉爽滑。

油蛋

糯米粉丸子里填满麻心或豆沙,蘸上白芝麻,再炸,熟了就是老黄了。形似鸭蛋但略长且中空,故称油蛋;还用鲜猪肉和香菇做馅,形状像一个圆圆的乒乓球,略大,叫麻球。瑞安百年老店李大同,最开始是油蛋油条。

由于炖的时间长,牛骨的牛筋酥烂,香气溢出脸颊。据说骨头边上的肉特别香。这一整套黄牛骨,因为成分独特,香味浓郁。牛骨汤营养很好,尤其是牛排味道纯正,酥而不腻。从65438到0998,谢炳军和谢炳国在鳌江镇挂上了“平阳牛骨”的招牌,专营各种用牛做的小吃。许多顾客来这里是因为他们的正宗口味。例如,今天,“平阳牛骨”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已经成为温州的特色小吃。

炸鱼饼

温州鱼糕早在民国10年(1921)就很出名了。当时永强沙村人周阿士垄断鱼饼。主要原料是豆腐、石粉、油脂,做成长条,放在蒸笼里蒸,然后放在油锅里炸。人们称之为“鱼糕”。现在,鱼糕的制作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做鱼饼时,先将刺少肉多的黄鱼、带鱼等鱼刮成肉末,加酒,与人豆腐、菜泥、葱、姜、红薯粉混合揉成面团,然后做成饼,或放入蒸笼,或放入油锅炸至焦黄,再放入锅内炖。可以单吃,也可以切块水煮,或者切丝加调料炒。

蒋谢生

河蟹是一个统称。一般是瓯江的梭子蟹。精细切碎分解后,用醋、酱油、黄酒浸泡或辅以其他秘制原料。浸泡时间约为半小时至一小时。所以河蟹的表面味道是酸、甜、酱、鲜。蘸上芥末,就变得又鲜又辣。在我看来,生蟹是瓯菜中最新鲜的菜肴之一。在秘制调料的浸泡下,生蟹肉真的吃起来又尖又鲜。唯一的路是永宁河,龙泉溪向东流,流经南北雁荡山险峻的山区。沿河多树多竹,清泉浅溪,深谷云雾,石台风行。螃蟹生在这条河上,螃蟹生在瓯江。

花蛤

作为传统贝类养殖,宁德的梅田蛤蜊以颗粒饱满、含砂量低而闻名海内外。福安西尾是文蛤种苗生产基地,霞浦盐田文蛤也是久负盛名。温州的输出也很客观,但是你给外地朋友点这道菜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不然就尴尬了...经常出来用外地口音喊:“服务员叫你们经理,这蛤蜊还有血,不烧怎么吃?”多么令人震惊...

温州高粱肉

相传,它始建于清代温州横泾巷的广金样品薇拉店。猪胸脯肉切片,用糖、味精、酱油、绍兴酒、精盐拌匀。摊晾后即成。圆形,半透明,厚薄均匀,酥脆可口。吃不腻的特点。

清明饼

清明节前,温州城乡家家户户都磨糯米粉做饼,里面夹猪肉、笋丝之类的,或者嵌上甜糖,俗称“清明饼”。在山区,清明草被用作糕点。清明草,即棉菜,又称“米菜”。学名“鼠草”,是一年生植物。清明时节,白色毛细叶会发芽。人们把叶子的顶端摘下来,洗净捣碎,和糯米粉混合在一起。用鲜笋、芥菜、肉丁做馅,做蛋糕,蒸熟。有人从地里采集野菜或草,如白菜、马兰头、苎麻嫩脑等。,先将它们煮熟晒干,磨成饼,用米粉或面粉做成饼,用两片香叶包好,再放入电饭锅或蒸笼中蒸熟,俗称“蒿饼”。在泰顺,在第一天,用棉花叶或茼蒿和装满糖的米粉做的馒头被称为“蒸”。棉花菜色泽坚韧,不仅好吃,而且存放时间长了还能暖胃。清明这天,没有火,吃的就是冷食。这是古代为了纪念介子推烧绵山而取寒食的遗风。现在的乐清城关,每到清明节前后,街上就有清明饼,很好吃!

平阳炒粉干

温州小摊上的一种小吃,大多是粗干粉,多见于炒粉干。平阳细干粉基本上是作为多干粉使用的。炒的时候加入的食材不同,味道也不一样。

鸭舌

在温州吃的时间越长,你就会知道鸭舌的重要性。原来温州也是一座水城,有浩浩荡荡流入东海的瓯江,还有数不清的小河。都说早些年温州城就像威尼斯,城市的主要街道就是那条河,那是一条有流水的河。直到上世纪下半叶,新河和蝉河才被彻底改造,成为城中的主要大道,仍命名为新河大道和蝉大道。今天在永昌堡,河对街,或者说街对河,风景还在,可以看到缩影。水城温州应该有一大群鸭子生活,但我不说是鸭子的天堂。不过我没见过鸭面,不过在楠溪江见过几只游泳的番鸭。不过鸭子隐居江湖也是真的,他喜欢吕当和水泽。

在瓯菜中,大多是清蒸。蒸熟后背壳蟹黄微红,爪子里的肉特别白,如百合的茎块。温州人把蟹简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膏蟹,也就是蟹黄的蟹;一种是白蟹,是有蟹肉的蟹。今天雁荡山吃的蠓是白蟹,肉鲜嫩,蘸浙江醋或芥末,蘸醋最好。

。肉末海蜇头~

温州位于海边~盛产海鲜。海蜇生在海里,有很重的咸味。因此,在吃之前,它们应该浸泡在水中以去除一些咸味。将肉末与调味料混合,放入锅中蒸5分钟,然后放入海蜇头。海蜇可以生吃,海蜇头是海蜇最好的部分。脆脆的~同时很多地方把比较轻的海蜇头直接切成盘子装上“花子”(我只知道方言这么说,学名不叫,叫红海生物,有点像给鱼吃的小生物,但是要大很多~),所以蘸酒的时候特别有味道~

凤尾鱼

俗称籽鲤,在温州很有名。“雁荡酒茶山梅,江岛凤尾鱼”,其优美的身材不得不多说两句:该鱼弧线优美,侧平,雄大雌小,鳞片呈耀眼的银白色,腹部有棱形鳞片,尾部分叉,狭长如传说中的凤尾,故名凤尾鱼。其实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把弧线优美的小剃刀,一下子就把我们的思乡之血刺了出来。据《温州赋志》“瓯江江心寺后,鲣鱼尾长,体扁,背上有刀。有儿子的叫儿子。它的肉鲜嫩可口。”温州人经常用油炸的方法吃鱼,鱼又香又脆又好吃。“一袋凤尾鱼,万里思乡。”每次凤尾鱼上市,温州侨乡的一些家人都会把它们晒成半干,加入茴香、茶叶和糖,然后浸泡在水中,晒干成小条,精制成鱼干,送给海外亲友,让他们分享家乡的温暖和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