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语系的划分
汉藏语系的语言和分类历来不同,以下两种分类比较流行。
一种分为汉语、藏缅语、苗瑶语、壮侗语(或侗台语、侗台语、台语等。).这种分类是由方桂丽首先提出的。在《中国的语言与方言》(1937)中,他提出汉藏语系可分为汉语系、侗台语系、苗瑶系和藏缅语族,他在1973发表的同名论文中仍坚持这一分类。我国学者罗昌培、傅茂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1954)中提出的汉藏语系分类表与方桂丽的基本一致。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多数学者采用了罗、傅的分类方法(本条目内容也是基于这种分类方法),认为壮侗语系和苗瑶语系不仅在现状上与汉语和藏缅语系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有亲缘关系,应属同一语系。
另一种分类以美国学者怀特·保罗为代表。他在《汉藏语系概述》(1972)一书中,把汉藏语系分为汉语和藏克伦语两大类,还在藏克伦语下分为缅甸语和克伦语。他认为苗瑶语系、壮侗语系与汉语之间没有亲缘关系,它们的相同或相似来自于相互借用或类型学上的一致。他还认为苗瑶语族和壮侗语族在成因上与印尼语关系密切,应该属于同一个语族,称为奥泰语族。并引用了一些与汉语起源不同但与印尼语起源相同的壮语词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早在1942年,保罗·白(Paul Bai)就在《台湾人、卡代人和印尼人:东南亚新同盟》一文中提出了台湾人和印尼人的亲缘关系。后来他的观点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1965中提出了建立澳泰语系的设想。上述两种不同分类的分歧焦点在于:苗瑶语系、壮侗语系与汉语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在科学上是否有同源,在类型学上是否有相同或借用的关系。
对某些语言的分类仍有不同意见。比如有人认为应该建立羌语的一个分支,包括羌语、普米语、贾蓉语。也有人认为这些语言应该属于藏语支。以前很多人认为白语应该属于彝语支,后来又有人认为应该属于另一个语族。有人认为独龙族语言应该属于景颇语支,怒族语言应该属于彝语支。关于畲语的世系也有两种意见:有人认为属于苗语支,有人认为属于瑶语支。一般来说,中国学者认为仡佬语属于壮语和侗语,而国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仡佬语属于澳泰语。在藏缅语、苗瑶语和壮侗语这三大语系中,藏缅语系存在的问题最多,反映了这一语系分类的复杂性。此外,关于京语的谱系还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属于汉藏语系,有人认为属于南亚语系。
由于社会和语言发展中的各种因素,语言和民族的关系出现了许多复杂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但也有一个民族使用两种或三种语言。例如,瑶族使用三种语言:绵语、布努语、苗语、腊迦语、侗水语、壮侗语系。景颇族使用两种属于不同分支的语言:属于景颇语支的景颇语和属于缅甸语支的扎瓦语。除了藏语,一些藏族人使用贾蓉语,等等。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生活在海南岛的苗族人说的是瑶语,而不是苗语。
除了上面确定的30多种语言,还有一些“词”需要进一步确定是否是独立的语言。如山寨话、乡村话、临高话、木雅话、苏尔话、二宫话等。随着汉藏语系研究的深入,将来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语言。通常采用上面提到的第一种分类法,即瑶淼语系和壮侗语系同属汉藏语系。按此分类,汉藏语的分布地区主要在中国、泰国、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孟加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亚洲部分地区。此外,世界其他地方也有很多汉藏语的使用者。以汉藏语系中某一种语言为国语或主要语言的国家有中国(汉语)、泰国(泰语)、缅甸(缅甸语)、不丹(宗卡不丹语)、老挝(老挝语)。因为汉藏语言和方言很难划清界限,所以对语言的数量有不同的估计。美国学者r·谢飞认为大约有300种语言和方言,日本学者乔雄·西田估计大约有400种语言和方言。人口超过1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4,仅次于印欧语系。
中国是使用汉藏语的人口最多、语种最多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30多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和分支。其中,汉语分布在全国各地,分为官话、吴语、闽语、粤语、客家话、江西话、湖南话等七种方言。藏缅语族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中南地区。苗瑶语系分布在中南、西南和东南地区。壮侗语族分布在中国的中南部和西南部。以罗昌培、傅茂的分类为基础,结合调查研究成果,将中国汉藏语系划分为汉语系、藏缅语族、壮侗语族和苗瑶语族。由于汉藏语的历史比较还没有全面深入地进行,对其特点的认识主要是在现状上。通过语言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语言之间不仅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有许多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