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南朝谢。该书成书于南朝齐、中兴帝时期(501 ~ 502)。它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具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本书***10卷,50篇文章,分为两部分,每部分25篇文章。
内容本书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和评论四个部分。总论由五篇文章组成,《辨骚原道》明确提出了其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是全书的“文学枢纽”。其中,原道、三藏、景宗是理解全书的关键。文体学包括从明诗到秘书的20篇文章。其中,前10篇关于韵,后10篇关于韵。大约有35种讨论方式。本文分别按照“首当其冲以表末”、“释名以释章义”、“择文以定篇”和“用理以示统”论述了各体的起源、演变及其不同特点。创作论包括从《陕西》到《宗书》的19篇文章,分析形势,讨论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其中神思论意境;“风格”讨论作家的风格;《情感》一文论述了文学与作品质量的关系。其详尽和深刻,远远超过了前人。《批评鉴赏论》共分五章:时间序列到程颢。其中“知音”一章论述了批评和欣赏的方法和态度;《采录》一文从不同角度评价了历代作家的才华和贡献。程颢论述了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最后一篇,前言,描述了作者写这本书的动机、态度和原则。
主导思想
刘勰继承和传播了儒家的文学思想,以原道、成圣、经为理论核心,贯穿全书。人们认为儒家经典是所有文体的源泉,如赋、颂、赞等都源于《诗经》。从儒家经典的文体特征出发,提出了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所以,文学可以以经为据,有六义,一深而不繁,二清而不繁,三忠而不生,四直而不背,五简洁而不废话,六雅而不淫。””每篇文章还指出符合与不符合的两个方面,作为他评价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准。从而给他的理论蒙上了一层经学色彩。
贡献和影响
《文心雕龙》的创作宗旨是反对当时文风的“流浪”和“流弊”,纠正过去狭隘偏颇的文学理论。它在文学批评史上的突出贡献是:
(1)初步确立了文学史的概念。他认为文学的发展变化最终会受到时代和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他在《时统》中说“文学之变,受世之变,盛衰依时统”,在《时统》、《总变》、《故事》中,结合政治风尚的变化和时代的特点,探讨了从上古到晋代文学盛衰的原因,并对作家的作品进行了评价。比如,他说建安文学的风格是“粗旷而气盛”,是由“世隔相生,风衰而俗怨”形成的;东晋玄言诗的泛滥是由当时“重玄学”的社会风尚决定的。我注意到社会政治对文学发展的决定性影响。不仅如此,他还注意到了文学进化的继承关系。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反对了当时“争现在,轻过去”的不良倾向。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
(2)对文学创作的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主张文学性与品质并重。在《风骨》一文中,他主张“风骨与作风是刚性的”;在《情感》一文中,他强调了爱情与文学的结合。但两者之间,他强调了“格调”和“情调”的重要性。他主张“为情而写”,反对“为情而造情”,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形式的倾向。
③从创作的各个方面总结经验,提出应该避免的失败教训。他指出,在创作中,作家“徘徊于神与物之间”是重要的,强调情感与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转化。他还指出,不同的风格是作家与生俱来的天赋和气质与后天获得的知识和习惯不同的结果。针对当时盛行的“重文而轻文”、“重新作”的风气,他提出了继承文学传统的必要性,论述了文学创作中“新”与“旧”的关系。此外,他在创作中对节奏、对偶、典故、比喻、夸张等手法的运用也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④文学批评方法论初步确立。在《知音》中,他批判了“重古轻今”、“崇己抑人”、“信伪惑真”、“各持己见”的陋习,要求批判者“大公无私,不偏憎爱”。同时,他还提出了“六观”的批评方法:一是看立场文体,看其内容与文体是否一致;第二,看文字,看其文字是否准确表达了道理;通过三观变化,看其有无继承和变化;看四大奇观,看其布局是否严谨恰当;五观事物的意义看其典故是否恰当;看宫商,看音韵气质是否完美。这是当时最全面公正的评价标准。
《文心雕龙》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这是一份非常宝贵的遗产,越来越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理论工作者的重视。在中国,有许多关于《文心雕龙》的研究、注释和翻译作品。现存版本有《应元至原》、《四辑抄》、明嘉靖本、《文心雕龙注》、杨《文心雕龙注》、周《文心雕龙注》、王启立《文心雕龙注》。
参考资料:
(引自中国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