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领域的量化研究有什么特点?
教育技术研究强调以各种方式研究和探讨教育现象及其当前规律。在教育技术的研究中,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可以使用,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局限性。过去人们在研究教育技术领域的问题时,往往采用单一的方法,只能得到一些信息,而忽略和遗漏了许多其他有用的信息,很难得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比较和验证不同方法得出的结果,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一)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关系和区别
关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许多学者试图进行一对一的比较。中国学者陈相明博士根据相关文献和她的研究经验(陈相明,2000)总结了两种方法之间的一些主要差异,如表2所示。
表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比较
比较项目
数量研究
定性研究
研究的目的
确认大致情况,预测,求知。
解读理解,寻求复杂,提出新问题。
知识的定义
上下文无关的
由社会文化构建
价值和事实
不同的
交织
研究的内容
事实,原因,影响,固化的事物,变量
故事,事件,过程,意义,整体探索
研究水平
宏观
微观的
研究的问题
预先确定
在过程中产生
研究设计
结构性的、预先确定的、更具体的
灵活、不断发展、相对广泛
研究手段
数字、计算、统计分析
语言、图像、描述性分析
研究工具
量表、统计软件、问卷、计算机
研究者本人(身份,前提),录音机
抽样法
随机抽样,大样本。
有目的的抽样,小样本。
研究现状
控制的、暂时的、抽象的
自然、整体和具体
收集数据的方法
封闭式问卷,统计表,实验,结构观察
开放式访谈、参与观察、身体分析
数据特征
定量数据、操作变量、统计数据
描述性材料、现场笔记、当事人介绍等。
分析框架
提前设定,验证一下。
逐渐形成
分析方式
演绎,定量分析,归纳,收集数据后
归纳,寻找概念和主题,贯穿整个过程。
研究结论
一般性和普遍性
独特性和地域性
结果的解释
文化客位,主客对立
文化主题是相互主体。
理论假设
先生产后研究。
研究后产生。
理论来源
从上到下
从下
理论类型
大理论,普遍规范理论
扎根理论,解释理论,观点,观点
书面形式
抽象、概括和客观
面向描述,研究者的个人反映
作品评价
简洁明快
杂乱,深度描述,多种声音
有效期
固定检测方法,已确认
相关性、证伪性、可信度、严谨性
可靠性
可重复的
不能重复
普及程度
可控并可推广到抽样人群。
身份提升,理论提升,积累提升
伦理问题
无用的人
重视
研究员
客观权威
反思自我,互动个体
研究人员培训
理论、定量统计
人文,人类学,拼接,多才多艺。
研究者心态
明确的
不确定性、模糊性、多样性
研究关系
相对分离,研究者独立于研究对象
密切接触,相互影响,变化,好感,信任。
研究阶段
提前清除和设置
进化,变化,重叠
材料引自:陈相明的质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第11页。
这里只对部分比较项目做进一步说明。
定量研究是指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通过变换来判断研究对象的各种因素的相关性,最后用数值来表示分析研究的结果。它是对研究对象属性的定量分析,是对事物数量关系的研究。
定量研究数据客观可靠,统计分析科学准确,但难以研究教育过程中复杂模糊的现象。
定量研究有一套完整的研究技术,包括抽样方法、数据收集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等。
定量研究的基本研究程序是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各种具有因果关系的变量,以概率抽样的方式选取样本,使用经过检验的标准化工具和程序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有时通过实验干预的方式将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比较,以检验关于研究对象发展变化的一些理论假设。
定量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分析研究对象的各种相关因素,如教师文化水平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家庭经济文化背景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
但与定量研究不同的是,定性研究是通过研究者与被试的互动,对事物有一个深入、细致、长期的体验,进而对事物的“质”有一个更整体、更解释性的认识。两者相比,主要区别在于:
(1)与情境的关系,定量研究是脱离具体情境的,而定性研究是以自然情境作为数据的直接来源。在质的研究中,研究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深入到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去了解相关的问题。没有具体的情境,他们就无法理解教育活动的实际内涵和意义。定量研究不要求研究者直接参与教育活动,而是追求研究数据和结论的准确性。
(2)对对象范围和数量的研究更适合宏观层面的大规模调查和预测,而定性研究更适合微观层面的对个别事物的详细的、动态的描述和分析。
(3)从研究问题的角度,定量研究侧重于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的普遍性、代表性和普遍指导意义;定性研究注重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的个体性和特殊性,从而发现问题或提出发现问题的新角度。
(4)研究是动态的,也是静态的。定量研究是静态研究,将研究对象的可量化部分固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然后计算出数量;质的研究是动态的,研究的是研究对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可以随时修改研究计划,改变研究内容。
(5)研究的假设,定量研究要有一定的理论假设,从假设出发,通过分析数据来验证假设;定性研究不一定需要事先设定假设,而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理论假设。
(6)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量化研究基本排除研究者本人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尽量保持价值中立;质的研究有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需要研究者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与研究对象的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事实上,定性研究也包含了实证研究的因素。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体现的是物质和量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的质和量总是统一不可分的。质量是建立在一定数量基础上的质量,数量是一定的数量。对物质的研究必然导致对物质数量的研究。因此,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相辅相成的。
(二)定性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关系和区别
定性研究方法是相对于定量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但它与定性研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定性研究是对事物本质的研究,是根据研究者的知识和经验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种现象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定性研究可以处理教育过程中那些难以用定量方法描述的因素,从而从整体上把握研究对象性质的基本情况。
质的研究和质的研究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注重对教育对象性质的研究;都是在自然情境中学习,研究者需要深入到一定的教育环境中;他们不仅关注研究对象的结果或结论,还关注研究对象的意义及其发生发展过程;大家都倾向于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然后得出结论,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这是一个描述性的研究等等。然而,质的研究和质的研究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主要是
(1)质的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哲学,其研究传统是一种形而上的思辨传统;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民族学、现象学、解释学和实证主义,是跨学科、多学科的。
(2)定性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方法、案例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除上述定性研究方法外,定性研究还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注重哲学思辨和逻辑推理,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用演绎法验证自己的思考。质的研究侧重于在互动过程中基于对原始资料的系统收集和分析的讨论。
(3)对于研究结果,定性研究倾向于结论性、抽象性和概括性;质的研究强调研究的过程、情境和具体性。定性研究更多的是对研究者个人观点和个人建议的阐发,而定性研究则强调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构建结论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