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貌保护论文集

摘要:分析了我国博物馆旅游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博物馆旅游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产品营销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博物馆旅游;存在的问题;对策?

博物馆旅游是一项传统的旅游项目。从中国旅游业发展之初,博物馆就是众所周知的旅游景点。然而,随着旅游类型的丰富、设施的完善和游客口味的改变,博物馆从曾经的“唯一”景点日益边缘化,在旅游产品体系中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博物馆旅游属于文化旅游,是遗产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和遗产旅游的兴起为博物馆旅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博物馆旅游这一传统的文化旅游形式也面临着挑战。新时期博物馆旅游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我国旅游产品的类型,提升我国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而且可以为转型期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因此,博物馆旅游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和研究价值。?

1我国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如何?

我国博物馆旅游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冷热不均。首先,从旅游资源来看,遗址博物馆的游客相对较多,收藏博物馆除了少数,大部分都被忽视了,而生态博物馆才刚刚起步。其次,从博物馆的规模来看,具有世界声誉的大型博物馆挤满了游客,而中小型博物馆则举步维艰。再次,从博物馆的内容来看,互动科技馆和行业馆最受欢迎,但数量较少;而数量最多的综合类和历史类博物馆游客较少。第四,从地域上看,处于旅游景区或依托旅游景区的博物馆游客较多。第五,从时间波动来看,由于特殊的临时展览和免费开放,博物馆忙的时候人挤人,冷的时候空无一人。?

2.中国的博物馆旅游存在哪些问题?

纵观我国博物馆旅游的供需状况,主要问题是供给不足、需求疲软、供需脱节严重。博物馆所在地的文化和旅游行业之间缺乏密切合作。博物馆行业对旅游大多是被动的,等着游客上门,旅游行业对博物馆旅游资源重视不够,没有引导和挖掘游客的需求。?

(1)国内优秀博物馆少,类型单一。中国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博物馆,藏品丰富,设施一流,管理先进,但精品博物馆数量非常有限,类型单一。?

(2)我国大多数博物馆长期“恪守”主业,对国内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一直“冷眼旁观”,排斥“市场”和“旅游”。一方面有观念上的原因。我国长期以来对博物馆非营利性质的认识存在缺陷,片面地将“非营利”等同于“非盈利”,使得博物馆完全依赖于政府,这不仅使得各大博物馆在政府有限的资助下举步维艰,也形成了博物馆畸形的体制和衙门作风。另一方面是体制原因。我国的博物馆行业大部分仍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管理趋于保守,缺乏活力,导致在休闲市场的竞争中被大众所排斥和遗忘,使得博物馆这一独特的、信息量巨大的文化休闲领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3)博物馆内容陈旧枯燥,展览死板雷同,缺乏吸引力。博物馆所代表的世界,并不是普通大众所熟知的世界。这是一个由科学规律、分类和时间划分构建的世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博物馆里的一切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尤其是大量的东西堆在一起的时候。国内很多博物馆的展览都是相当模块化的,所有的展品都是同质的,游客总是处于被动的一方,主动性很少。如果游客在第一次参观博物馆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他自然会一概而论,避免选择其他博物馆。?

(4)博物馆不了解游客需求,很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博物馆习惯性地陶醉于馆藏珍贵文物的占有,以为拿出几件镇馆之宝就够了,很少主动去了解游客的需求,更谈不上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很多博物馆员工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差,很难给游客留下好印象。除了常规展览没有其他服务,很难再吸引游客。?

(5)人们没有形成消费习惯,市场需求不旺盛。首先,部分消费者有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博物馆是刻板、枯燥、过时的等价物,这与国外将参观博物馆视为一种消费习惯有很大不同,其中博物馆本身的建设和定位有重要影响。其次,一些博物馆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让人感到压力和缺乏自由。博物馆疲劳让一些追求娱乐休闲的游客避免选择博物馆景点。此外,旅游景点供给的增加带来了消费者口味的变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博物馆曾经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主要景点。当时博物馆满足了游客的首要观光需求。随着旅游业的成熟和发展,旅游口味从观光转向度假,现在又向更加个性化和独特的特种旅游发展。与时代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相比,博物馆的变化太少了。?

(6)旅游业对博物馆重视不够,线路设计和组织陈旧,对博物馆产品的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缺乏应有的预见性。这主要是因为以旅行社为代表的旅游经营者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其主要经营行为是追求市场需求的发展方向。现在市场上很多游客功利的选择轻松愉快的纯娱乐旅游项目。为了迎合游客的这种消费偏好,旅游经营者在设计产品时自然向消费热点倾斜。同时,开发和营销一个高雅严肃的文化产品,风险高,成本高。因此,国内以博物馆为内容的成熟旅游产品很少。

3 .中国博物馆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1)博物馆要增强休闲娱乐功能。?

博物馆要强化休闲娱乐功能,注重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体验。荷兰博物馆大声向游客提出:博物馆是人们学习和休闲的地方,不是人们朝拜的神圣殿堂!许多国家正在通过拓展博物馆的其他功能来帮助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和展览功能。欧美国家在定义博物馆时,主张“寓教于乐,丰富人生”,即“育人,寓教于乐,丰富人生”。博物馆功能的多样化反映了观众的多样化需求,尤其是休闲娱乐的需求。?

(2)博物馆需要逐步改变管理体制。?

博物馆属于遗产旅游资源,其特点是独特而脆弱的。从遗产保护的角度来看,博物馆公共产权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赞同徐松岭(2003)关于遗产景区非营利经营与营利经营相结合的观点。博物馆的遗产旅游展示服务是公益性的,应该以非营利的方式运营。博物馆内的非遗旅游服务可由企业通过转让、特许经营等方式进行营利性经营,如餐饮、纪念品销售、休闲娱乐服务等。国外博物馆将展览的设计、制作和推广委托给广告公司、制作公司和旅游企业,对我国博物馆的展览旅游服务也有借鉴意义。?

(3)博物馆需要逐步改进管理方法。?

三星堆博物馆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2002年底,三星堆博物馆引进了两个国际管理体系:ISO9001:2000: 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绿色环球21旅游发展管理体系。两个国际管理体系的引入,使三星堆博物馆管理清晰,责权明确,提升了形象,增加了收入。这是博物馆制度创新的有益实践。?

(4)博物馆应加强营销。?

①博物馆营销要深入挖掘游客的情感和知识。大多数博物馆财力、物力、人力有限,很难进行独立营销。和旅游合作,和其他旅游景点一起营销,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与同类型营销捆绑,与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产品联合营销,与酒店、度假村、娱乐休闲产品等非文化旅游产品联合营销。在国外的很多酒店,都可以看到印有博物馆的酒店宣传资料。?

总之,中国博物馆旅游最大的软肋就是博物馆不注重游客体验,不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随着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蓬勃发展,博物馆应该响应市场和社会的脉搏,关注游客的需求,提供便捷的服务,使游客获得高质量的情感体验。

…………………………………………………………………………………………

中国历史城市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文章来源:世界文化遗产网作者:阮

中国的大都市都是重要的城市,大部分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就赋予了这些城市重要的责任,因为历史名城是“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文物法)。这些城市大多历史悠久,多年来形成了完整的城市格局、人文社会环境和独特的城市历史风貌。

由于年久失修,中国的老城区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大多数城市的老城区居住条件很差,居住在老城区的居民渴望改善住房条件。近年来,许多城市的新区发展迅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房地产业的兴起,加速了城建资金的运作。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城市开始对旧城区进行改善和更新。一个城市有必要经历新陈代谢、改造和更新。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也需要保护,城市的特色要传承。城市想要保护和传承的,主要存在于这些城市的老城区。继承和发展是一对矛盾,历史传统和现代化要求是人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如何做好这些大都市的历史名城保护和改造工作。

一、中国历史名城的特点

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全国有2000多个历史古镇,数量众多,传统特色浓郁,举世闻名。这些古老的城镇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名胜古迹和独特的地方建筑,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中国地域辽阔,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理人文环境差异很大,所以中国的城市类型很多,各有特色,风格各异。

中国的大部分古城都是按照这个规划建造的。据科学考古和史料记载,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古都和区域统治中心,以及一些重要的边城,都是事先经过精心规划,先修建地下给排水设施,再修建地面建筑。这些古城规划基本沿袭了中国儒家的传统思维,所以一脉相承,各具特色。

中国的历史古城从来没有衰落过,不像欧洲的古城经历过几次城市衰落。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处于大一统帝国,中国古代文化经久不衰,经济发展缓慢。因此,城市的历史悠久而不间断,在古城中留下了许多不同时代的历史建筑和文化古迹。

1595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称赞:“世界上最美丽、最伟大的城市,胜过我见过的所有欧洲城市。”

第二,中国历史名城的经验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建立。

1.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许多城市开始了新的建设。由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功能认识不足,历史古城遭到破坏。时至今日,除了少数古城外,大部分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风貌。

各地的文物古迹因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公布文物保护单位较早,在“文革”中受到的破坏也较少,所以得到了保护。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新的建设热潮,特别是房地产业的兴起,许多大中城市的旧城区进行了新的大规模建设活动,使许多传统历史地区遭到毁灭性破坏,许多老城区变了新面貌,许多老城区失去了原有的风貌。

2.1980年,平遥古城被推土机抢救,古城保护工作开始。

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24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进行特别保护。

1986年公布第二批38个,1992年公布第三批37个,2006年5438+0年新增两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部分省份还公布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1)文物丰富完整;

(二)具有传统城市的特征,有一定的代表传统城市的历史地段和街区;

(3)这些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城市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在这些名城中,保护有三种情况。一是古城完整保护,新城建设,新老分开;如平遥、丽江;二是保护古城格局,保护几个传统历史街区,更新其他,比如苏州扬州;第三,只保护了部分文物保护单位,所有城市都变了,比如南京、南昌。

3.从1995开始,国务院根据专家的建议,拨出专项资金帮助保护历史名城中历史街区的基础设施和风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资助了60多个地方,对我国的古城保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三,保护与更新的现实矛盾

历史文化名城的旧城区具有保护和更新的双重要求。与欧美发达城市不同,中国的老城区在走下坡路。这些老城区一直是城市的中心,即使新城区发展迅速,也仍然是商业繁荣、人口集中的地方。所以,在房地产业兴起的今天,老城区成为了房地产商的热土。很多城市从地价的级差效应出发,想把老城区的居住等功能改造成商务、办公、娱乐功能,把低地价变成高地价,把低效益变成高效益。表面上是为了改善老城区的环境,但实际上改造后,老城区的建筑容量大大增加,人口也增加了,交通更加繁忙,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因此,它再次面临新的调整和重建。

另一方面,作为历史城市的特色区域——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一般都在老城区的中心,人多聚集的地方。级差地租客观上导致商贸等第三产业向该地区集中。但由于历史名城的保护要求,会对该区域及其周边环境提出各种建设限制,使土地收益减少,不利于发展。

在历史城市中,大多保留了成片的传统居住区,其中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传统居住区一般被划为保护区,保护得较好。但如何长期保护其传统特色,继续为居民所用,是一个难题。因为中国的民居多为砖木结构,大多年久失修。由于长期居住条件差,传统居住环境不符合年轻人的要求,大多数居民向往现代化的设施和环境。此外,在老城区,现代基础设施普遍缺乏。改善居住环境,解决居民住房问题,需要巨大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作为房地产开发,因为以上原因,没有太多利润和售后风险,一般不愿意承担。政府不可能获得足够的资金,大多数居民也不愿意保持传统的自我改造形式,这就需要一套相应的对策。

第四,在更新过程中对名城保护的忽视和误导

旧城更新的时候,有一个对“旧城”的理解问题。很多人认为“老城”是过去岁月留下的残破烂摊子,是城市发展的严重包袱。要更新,就要“破旧立新”,“快刀斩乱麻”,放开手脚。所以往往是大规模的拆旧房,把老城区的旧房全部拆了,然后在平地上盖新楼。这样工作简单,项目可以快速启动,规划设计也容易做。但这样一来,城市原有的社会结构、文化底蕴、城市风貌、风土人情全都被一扫而空,也就是城市的历史文脉全部被割断。

在一些城市,老城区的土地已经成为个别外来商人和开发商追求高额利润的竞争场所,所以一些人会不择手段地造成许多破坏性的建设和许多令人遗憾的项目。在几个城市,旧城区虽然早就制定了建筑高度限制,但屡禁不止,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高层建筑不断出现。在很多老城区,那些真正的危房、窝棚的棚户区,那些居住环境最差的密集小区,因为人口多、用地少、拆迁成本高,吸引不了开发商的兴趣,长期得不到改造和拆迁;而那些居住密度略低、传统四合院风格相对较好、人口较少的区域,往往拆迁速度很快,拆迁成本低、建筑率高,被开发商视为赚大钱的对象。

于是绿地和公共场地被挤掉了,老城区的一些中学、小学和文化单位也被挤掉了。

一些著名城市拆除了大量反映城市特色的传统建筑,在短时间内改变了城市的历史风貌。比如沈阳,号称“一次发祥地,两代帝都”。现在紫禁城周围的清代传统民居都被拆了。紫禁城隐藏在高高的混凝土房屋丛林中。另外,沈阳的和平区代表了殖民时期的历史风貌,非常有特色。知情人士说,它也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方盒子。

一些名城在旧城更新中保存了文物,却忽视了文物周边的历史环境。例如,福州计划在“三坊七巷”地区由港商投资35亿元,将在441000平方米的面积内建设29栋高层住宅、6栋高档写字楼和公寓、5栋大型商务中心和娱乐场所。名义上,39座古建筑将被保留和修复,它们将被合并为新的建筑。这个方案已经刊登在杂志上,已经拆除。可想而知,整个著名的优秀历史街区将

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几种规划模式。

一种模式是保护老城区,尽量保护基址的传统风貌,不在基址内拆建;同时在老城区外开辟新城区,进行大规模现代化建设。这既满足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又缓解了老城区人口过多、居住条件差、交通拥堵的矛盾。

上世纪50年代初,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教授曾建议首都北京采用这种模式在老北京西郊公主坟再建一个新区,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被采纳。上世纪50年代,洛阳总体规划编制时,就采用了这种“旧城保护”。开辟新区的实践。把新兴工业区放在远离老城区的剑河以西,从而保护了700多年前晋朝修建的洛阳老城区,老城区密集的文物和优秀的古建筑没有被破坏;也保护了老城附近的地下遗迹。现在的洛阳新区规模宏大,功能合理,道路畅通,设施完善。在经济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研究旧城改造,以及如何在改造居住环境的同时保护旧城风貌。

历史文化名城中,苏州、安阳、潮州等。这种脱离老城区,建设新区的规划布局模式,适合老城区面积小,历史文化遗迹多的城市,既能保护老城区的历史风貌,又能使新区建设更加便捷顺畅。其优点是容易两全其美,减少矛盾;问题是老城区破旧已久,老城区的基础设施和建筑,居民的居住环境改善缓慢,市民意见很多。近年来,旧城改造和更新的问题都出现了。

另一种模式是保护老城区的主要格局和主要文物,改造建设老城区;同时辐射老城周边,进行新城建设。Xi城市总体规划就是这种模式的一个例子。

在Xi安的城市规划中,以文物古迹和古都风貌为重要考虑因素,以现有明城为中心,向郊区均衡发展,城市分为五个区块:老城区(明城)为行政和商业区;在文物较少的东、西郊安排一个工业区;南郊古迹众多,规划为文教区;北郊是汉长安和大明宫,都被定为文物保护区。只允许种地,不允许搞基建。规划中突出了保护明城的完整格局,特别重视钟楼、鼓楼、城墙、城楼等标志性古建筑的保护和维修。它们仿佛是城市的眉心,眉心分明,故都一脸清明;二是展示唐城的宏大规模,体现在城南宽阔的林带和道路上;三是保护历代遗迹,明确保护范围。这些计划已经初步实现,增强了Xi国际旅游的吸引力。

Xi安的这种规划模式适合老城区面积大、文物分散、情况复杂的名城,采用分工负责、分片负责、点线面结合的保护方式。如北京、南京、开封、杭州等。,也普遍采用这种模式。有些城市效果不理想,矛盾很多。原因不在模型本身,主要是没有严格按照规划走,对历史城市了解不够全面。

比如南京有八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明代城墙和部分城门保存完好。明代紫禁城遗址和太平天国天王府、中山陵、雨花台烈士陵园等许多近代历史文物都划定了保护范围,制定了保护措施。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注意控制这些保护区的空间环境和绿化环境;并使其成为城市的主要旅游景点。在一些具有开发价值的历史地段,如夫子庙秦淮河地区,刻意恢复原有的市民活动功能,恢复供奉孔子的孔庙,整修沿河建筑,开辟小商品、特色小吃、商场,使之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传统风貌的新区。它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的旅游景点,受到市民的欢迎,并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上海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如何保护这样一个没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现代城市,引起了很多争议。在上海名城保护规划中,我们抓住了影响最大的外滩、南京路、老城区,做了历史地段的保护规划。本文分析了外滩的特点,指出其优美的滨江轮廓线是上海的象征。虽然是外来的艺术形象,却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汇与兼容,是东方国际大都市的海派风范。它向人们展示历史和文化,默默地教育艺术、文化和审美。规划对优秀建筑提出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和空间轮廓要求,划定了1的保护范围,限制了建筑高度。南京路的做法是对沿街所有建筑进行调查、分类、定性,确定保护和拆除的对象,划分景区。分析了南京路既传统又现代的风貌,提出既要保护其街道氛围和空间尺度,同时又要综合解决拓展商业面积、交通和市政设施等问题。还规定外滩和南京路的新建筑必须经过专家会议评审,以保护其造型与附近优秀建筑的协调。当时的外滩保护规划明确提出,这些优秀的近代建筑要逐步恢复原有功能,占用这些建筑的办公室、工厂要撤并。当时有些人不太理解。现在这些著名的建筑已经成为上海房地产置换公司的王牌,许多中外银行和大商家都争相出高价购买使用权。一方面,他们为国家赢了不少钱,同时,外滩也重新成为上海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而且这些建筑都按照保护要求进行了彻底的维护,这是很大的收获。

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外滩和南京路不仅可以保持其鲜明的特色和魅力,还可以进行改造。

城市不这样就会衰落,但是城市更新不能抛弃历史,而是要在历史的基础上发展,从旧的环境中孕育新的东西,而不是生硬地从其他地方搬不相干的东西,尤其是大城市,影响面广,涉及问题多。这些城市代表着我们的国家或者一个地区,我们应该谨慎对待。如果不重视,留下的遗憾将无法弥补。

大城市更新和名城保护中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1.历史文化名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是人的认识、经济、法制、方法?

2.今天是历史上城市文化遗产遭到破坏最严重的时刻。我们应该知道什么,做什么?

3.为什么今天中国有这么多城市?如何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城市?

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保护古城的四项原则

1,真实性

要保护好历史文物的原始、原始、真实的史料,保护好它们留下的一切历史信息。翻新要以“保持旧貌,以存其真”为原则,维修是为了让它“延寿”而不是“返老还童”。修复要用原材料,用原始工艺,用原始风格,才能达到原汁原味,还其历史本来面目。

2.完整

历史和文化遗产与其环境共存。保护不仅要保护好自己,还要保护好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对城市、街区、地段、景点、景区,要保护好它的整体环境。这样才能体现历史风貌,整体性也包含了其文化内涵的要素。例如,一个街区应该包括居民的生活活动和与之相关的所有环境对象。

3.可读性

历史遗迹会留下历史的痕迹,我们可以直接读出它的“历史年轮”。可读性就是要在历史文物上读它的历史,也就是要承认不同时期留下的痕迹,不能按照现代人的想法去抹去。大规模的拆除重建恰恰不符合可读性原则。

4.可持续性

保护历史文物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不是今天,而是明天。一旦被认可,就要一直保存,没有时间限制。有些人一时半会做不好,要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我们这一代不能为了下一代再做一次。要在一夜之间恢复几百年的原貌,必须做表面工作,加强教育,让保护事业持之以恒。

七、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城。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同时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更加自觉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国家亡了还有复兴的时候,文化一旦消失,就永远不存在了。在当前全球化的浪潮下,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城市建筑是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最具体、最载体,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我们的城市文化遗产就是维护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

保护古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迹,用于展览、旅游和文化活动,也是为了保存城市的历史传统和建筑精髓,保护这些历史文化载体,从中孕育出新的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和城市。每个古城都应该追求、探索、提炼、升华自己的特色。每个古城都要倡导、引导和鼓励规划师、建筑师、城建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努力学习,精心设计,不赶时髦,不求功利,做出具有自己城市特色、地域特色、自己民族的新建筑、新景点、新风貌、新城市。往事只能来。现代化要落实,不能流于表面。

保护城市遗产,振兴中华文化!

阮新浪博客/阮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