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教育论文
第一篇关于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论文,谈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就业压力等突出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有发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通过把握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分析其原因,探索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持续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当今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反措施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641文献识别码:A文号:1009-0118(2012)-06-00-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潮不断涌现,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扩招和就业压力的增加都是不利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更高的智力、更高的学历和更强的自尊。他们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但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2001《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4]因此,如何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新公民,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面临的新课题。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由于社会变革的加速,技术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人们为了生存,势必要参与到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这势必给在校的当代大学生带来各种焦虑和压力,进而形成各种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近年来,大学生辍学、精神失常,甚至自杀、犯罪。数据显示,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0%-25%,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人格和心理素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其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大学生心理异常的原因
(一)新一代大学生缺乏情感
作为独生子女一代,他们从小生活在娇生惯养的环境中,造就了他们嫉妒、自私、排外尊重等性格特征。加之他们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使得他们的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社会风气逐渐浮躁,集体意识逐渐淡薄,情感严重缺失,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立足于社会群体。
(二)大学生活环境的适应
在进入大学之前,学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高考。进入大学后,这个目标突然消失了,于是他们开始迷茫,导致心理落差;而且学习突然从以前的填鸭式变成了自学式,很多大一新生会“水土不服”;其次,要不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从依赖他人的生活方式逐渐转变为独立的生活方式。
(三)人际交往的新困惑
进入校园后,新生面临着大学的各种诱惑和机遇。一方面,他们正处于人生的转型期,心理素质还不够完善。他们很想表达自己,获得别人的认可,被别人理解和注视。另一方面,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难免会有冲突。再加上大学里的宿舍生活,让他们处处需要协调,不能为所欲为。如何处理这些微妙的宿舍关系,是一个很大的心理负担。
爱情问题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享有丰富的校园资源,身心都处于性生理和心理的成熟阶段。所以我更渴望身边有一个校园情感,但也有同学因为异性的拒绝和误解而抑郁、焦虑、烦躁,不仅带来生活上的痛苦,甚至引发心理问题。
(五)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近年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毕业就业成为社会难题。面对这么大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有心理压力,尤其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负担很重,导致他们求职屡屡失败,也导致了对未来的焦虑和不安,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和心理危机。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精神病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改善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个体发展的教育。[1]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新配合。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在这个系统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终达到增强大学生自我识别、自我控制和自我平衡能力的目的。
(一)重视思想政治课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离不开学校的教学工作。高校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具体教学活动中,使之相辅相成,形成良好的教育体系。【1】特别是在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要充分解读就业心理学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及其成因,掌握一些缓解不良就业心理的调试方法,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就业,迎接人生的下一次挑战。
(二)建立专业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职人员。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成立专业心理咨询中心。使之成为服务于学生的专业服务机构,(上接65页)(下接63页)高校心理咨询中心要根据学生心理活动的不同特点,主动接触学生,运用现代化手段,主动在学生中发现问题,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咨询的便利性。[3]
(三)全面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
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测试,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数据库,构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数据库,形成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配置。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咨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开辟心理网站,占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的主阵地。
网络以其虚拟、快捷、免费的特点和优势,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有些同学性格内向,自闭,不善言谈,但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却能找到自信。这时,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定期定量地对部分学生进行网上心理咨询,班主任和系领导可以开设网上接待日,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邮箱,从网上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解决学生不良的心理问题。
(五)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沟通,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三者如何协调配合,是必须认真思考和有效解决的问题。[5]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他们不仅要密切关注学生成长的各种问题,还要及时与家长和社会保持联系和沟通,充分反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状态。* * *要讨论学生的成长规划,尤其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多关注。可以建立以家长、辅导员、同学为核心的帮扶小组。不定期向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家长通报其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适当要求家长及时向学校反馈其家庭基本情况和突发事件,与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层共同构建帮教学生网络,使学校和家庭随时保持联系,定期及时向家庭汇报情况,并配合研究采取有效的干预方案,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六)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缓解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压力。[2]高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大力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和宽松的理解环境,鼓励学生充分发展个性,提高适应能力。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以预防为主,疏导为辅,解决心理困惑,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正确观念,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自我修复。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考虑单亲家庭、贫困学生、后进生和普通学生的心理状态,重视不同个体的差异。
(3)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掌握不同地区、民族、年级学生的不同生活状况,分别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知道,全面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全方位的合作与协调。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中心,加强理论学习,紧密结合实际,牢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坚持学习,研究新问题,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参考资料:
王金会。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2010。
[2]常飞,赵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J].科技信息。
[3]周航。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
[4]彭燕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
[5]程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点击下一页了解详情> & gt& gt大学生健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