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论文1500

有选择、有条件地“接受”。

先说什么是“气度”。

我认为“传承”就是继承、发展、延续,包括改造和创新。传统文化和物质精神得以保存。之后我们该怎么办?我们都要学习和发扬吗?不,我们必须区分和选择。

对于本质,不仅要保留,更要使其发挥作用;对于糟粕,要留给后人去认识,但不要照搬,也不需要扩大。

中国过去有各种各样的礼仪,尊重他人,保持谦虚和谦卑的态度,坚持正常的秩序和礼仪是对的,但过于谦卑甚至不人道是不可接受的。

再比如,中国的古建筑有好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一般来说,古建筑注重表面和公共活动,不注重生活,采光、通风、供暖较差。

如果我们要在今天的形式上建造一座古建筑,所有这些东西都会改变。当年美国建筑师设计燕京大学时,表面上采用了中国宫殿的形式,但内部都使用了暖气和现代化设备。

所以,对待传统文化,不应该什么都接受,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过时的东西。

在“承接”的过程中,既要兼收并蓄,又要以局部为主。总的来说,中国的本土文化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是因为它更适合当地的环境。

所以在比较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优先选择更符合本土情况的内容,即本土优先。

另外,因为要承担的事情太多,要分清轻重缓急。

比如也是精华。中国某地最稀缺最重要的遗产是什么?我们应该暂时优先考虑这项工作。

一些传统文化在今天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可以优先考虑。有些作用不大,可以以后。所以,“承诺”不像“传递”。“传输”是无条件的。凡事都要先“传递”,在“承诺”的时候你要有选择性。

在使用传统文化时,要注意效果,因为再好的古代传统文化,往往也不是马上就能适用于今天的,这就需要创造性的转化。

比如一些讲传统文化的地方,要求孩子穿上汉服,鞠躬。他们整天读儒家经典。见到父母还要磕头,叫大家坐在一起洗脚。有效吗?没用。它绝对偏离了轨道。

今天讲孝道,今天讲仁义。我们应该根据当今社会的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有些应该增加新的内容。

如果不根据今天的需求完成创造性的转化,那么传统文化的精髓就难以延续,更难以发扬光大。

以孝为例。中国的孝道是什么?

我觉得中国孝的本质是保证家庭的延续,也就是生儿育女,这是中国孝的本质。

孟子曾说“不孝有三种,无后为大。”到了一定年龄,一定要及时结婚生子,把孩子抚养成人,让家风和血缘延续下去。

我研究过中国的人口史。中国人口在公元初约6000万,宋代超过1亿,清代超过2亿,清末超过4亿。至今,中国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凭什么?当然要看物质条件,但另一方面也要看精神,这也是中国早就讲的孝道。

这个概念在今天有什么用?今天,全世界都遇到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是发达国家和现代社会,人口越是下降。很多国家都是通过物质奖励来生育,但最后都失败了。

所以凭什么?只有依靠观念和信仰,对中国传统孝道进行新的改造,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转型?就是对孝道做一个新的解释,孝道不仅仅是尊老爱幼,还包括每个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包括及时结婚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