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翻译原则比较】中西艺术比较论文
关键词:中西翻译原则相似
翻译原则主要是译者的行为准则,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抽象教条和思想。翻译原则和翻译标准都是由翻译的本质属性和人们对翻译活动本质的理性认识决定的。实际上,翻译标准是翻译原则的具体化;翻译原则是许多翻译标准的抽象。翻译原则的普遍性是相对于翻译标准的多样性而存在的。
翻译原则和翻译标准都是在特定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实践中产生的。此外,翻译本身就是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转换。因此,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体系孕育了不同的翻译思想和理论。在中西翻译理论的发展史上,各自的翻译理论家都系统地总结了翻译的原则。我国的杰出代表有道安的“五佚”、“三难书”,玄奘的“五不转”,严复的“信、雅”,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西方的杰出代表是16世纪多尔的翻译五要素,德国路德的翻译修补七法则,17世纪德莱顿的翻译三原则,18世纪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19世纪歌德的翻译三原则以及20世纪。根据翻译原则的定义,我们选择了三种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观点——严复的“信与雅”、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和奈达的“动态对等”来进行比较,揭示中西翻译原则的相似之处。
严复倡导的翻译原则最早出现在1898年出版的木刻《进化与翻译举例》中。前三篇侧重于信、达、雅的文章如下:
(1)翻译三难:信、达、雅。很难赢得他的信任!古信不时兴,虽然翻译还是不翻译,但还是不时兴。.....译文取的是清晰深刻的意思,所以字与字之间,有时是颠倒有益的,不权衡字数对比句子,但意思不背这篇文章。说题目是为了达到目的,不是翻译,而是利用,不是真正的佛法。
(2)西文句子中,人名和宾语往往是随增随释的,如汉语的侧支,后面是与前文的远程联系,足以成句。所以,西方的句法,最少两三个词,多的几十个词。如果做了假翻译,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把路径删了,又怕意思泄露。这种情况下,译者会把全文放在心里,然后把文字记下来,给对方做准备。以原话来说,很难* * *比喻,那么当前衬后,才能显示其意。所有这些业务被认为是:去实现,就是去相信。
(3)易说“辞藻诚”。孔子说,“言不过言”。他还说,“无字之言,不在远方。”三者是文章的正途,也就是翻译的典范。故信达在外,求其雅。这不仅可望而不可及,实际上是精炼含蓄,利用先汉文字的句法,很容易达到意思;很难用现代俗字。……
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是他在1790出版的《翻译原理》一书中提出的。其内容如下:
(1)翻译要完全再现原文的思想。
(2)译文的文体和风格应与原文属于同一性质。
(3)译文要有原文的流畅性。
泰特勒还指出,他的三个原则是根据重要性的不同而排列的。当我们不能兼顾的时候,首先牺牲第三条,其次牺牲第二条。
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原则最早是在他与塔博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1969中提出的。其具体表现如下:
动态对等翻译是指用最接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言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风格。为了保留原始内容,必须改变形式。后来,奈达在1986出版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中用“功能对等”代替了“动态对等”,使其含义更加明确。也强调形式是有意义的,不能轻易牺牲。
对比以上三个翻译原则,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相似或相通之处:
首先,从同一个角度讨论翻译原则。三大原则都是从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和风格特征三个方面来考察翻译所面临的任务。严复的“信”,泰特勒的“翻译应完全再现原文的思想”,奈达的“在意义上”论述了翻译的思想内容;严复的“达”,泰特勒的“翻译要有原作的流畅性”,奈达的“在译语中用最接近、最自然的对等语”,都是针对翻译的语言表达。严复的“雅”,泰特勒的“译文的风格和体式应与原文属于同一性质”,奈达的“在风格”都涉及到翻译的风格。这说明古今中外的翻译理论家对翻译原则的思考是一致的,因为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和风格特征是任何语际转换活动中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
其次,在翻译的三个方面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在思想内容上,严复要求“信”,即译文的意思要“达目的”,而不是“背课文”。这就是泰特勒所说的“译文应完全再现原文的思想”,也就是奈达所说的“就意义而言再现原文的信息”。在语言表达方面,严复主张“传神”,即“通达”,即译者将全文与心灵融为一体。然后把话写下来,互相准备。以原话来说,很难* * *比喻,那么当前衬后,才能显示其意。所有这些业务都被认为是可以实现的。”显然,严复的“达”就是要让译文“达”到读者。
第三,阐述了原则之间的主次关系。严复的“信达雅”三义是按顺序排列的,主次分明,三位一体。求雅“即达”,“达”即信。“可见,求雅、达都是为了信任;寻求信任是翻译的基础。同样,泰特勒的三原则和奈达的“功能对等”都指出,当翻译因语言和文化差异而无法平衡时,可以首先牺牲语言表达,其次是风格,但必须保留原文的思想内容。否则就不是翻译了。
翻译原则是指导翻译实践的基本原则,也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翻译原则和翻译标准既相互联系又有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对比中西翻译理论史上具有广泛代表性和重大影响的翻译原则,可以发现一个普遍的翻译原则:一切翻译都必须忠实于原文,首先忠实于原文的思想内容,其次忠实于原文的文体风格,再次忠实于原文的语言表达。
参考资料:
[1]罗。论翻译[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谭在希。翻译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李文瑞(198503-),女,陕西宝鸡人,单位:xi工程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职称:助教,学历: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