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的诗歌研究

我也是霸州一中的。知道了

杜甫眼中的人间疾苦

杜甫的诗歌向来以雄浑博大的风格著称,中国千年诗坛没有人能与他平起平坐,有如此磅礴的大气和深厚的博爱。李白虽儒雅孤傲,却没有杜甫的博爱。苏轼虽才气横溢,激情四射,却不如杜甫深沉。

每次读杜甫的诗,我不仅被他高超的诗歌才华所折服,更被他高尚善良的灵魂深深打动。我时而为他的才华不足感到委屈,时而为他的长期命运感到深深的同情,更为他九死一生的坚持而热情地哭泣。

有时候我会忍不住问:既然杜甫得不到狗皇帝的信任,那就算了吧。就学李白,不再做官,过“送船”的隐士生活,但他也落在清静闲适的生活里。况且他能凭借年轻时的名气为自己赚点好处,也不是问题。他早期的朋友大多是政界、文学界的大腕,显赫的家世足以让他过上尊而忘忧的贵族生活。但是,他“傻”了,决定不走这条路。似乎他生来就愿意像耶稣和释迦牟尼一样承受痛苦去拯救人民,自觉走上了不归路。在漫长的旅途中,他经历了惨绝人寰的战争、刻骨铭心的骨肉分离、极度恐慌中的大逃亡、亲友的分离与团聚、疾病的折磨。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给天下所有人带来的深重苦难,看到了自己宣誓效忠的唐朝一天天走向自我毁灭,看到了自己悲惨的一生注定难有善报。

简而言之,他经历过、尝试过、品尝过、吞下过世界上所有最悲惨的事情。这么大的苦难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而杜甫的伟大和独特,就在于他的爱能包容这些苦难,能披上那么多人间疾苦,然后用他最深沉的声音唱出惊天动地、泣鬼神的诗篇。人们仍然被这种崇高的灵魂所吸引和感动。他绝对配得上“诗人圣人”这个享有盛誉的荣誉称号。还有谁能担得起这个沉重的头衔?

杜甫的诗经常使用一种开放境界的意象。他总是从大处着眼来写,或如之士慷慨悲叹,易发冷水,或如北方游牧少年策马驰骋,谈笑风生,或如才华横溢,志存高远,壮志凌云,或如骄横的曹操拥抱宇宙,包括甘昆,或如英雄晚年虽老,仍勇往直前。杜甫十四五岁时的精神就不同了,有诗为证:

性行业嗜酒如命,令人作呕,刚正不阿。年轻的时候交朋友就老了;喝了就八杆子打不着,俗物无边。

除了杜甫,谁能年纪轻轻写出如此狂妄霸气的诗句?即使有,也是强行出现,让人知道自己底气不足。杜甫确实有资本,他的疯狂是自然的。少年杜甫,从七八岁到弱冠,一生都在枯燥的学习中度过。他与外界接触较少,世俗气息很多。他的书房虽小,他的世界却很丰富。可以说书房是一个没有春夏秋冬,寒暑交替的永恒世界。杜尔在这里看到了永恒。沿着五千年的绳索,他看到了屈原、贾谊、诸葛亮、余开复、何逊、谢灵运等。更让他自豪的是,他见到了以三明治技艺闻名的十三祖杜宇,以及初唐时赫赫有名的祖父杜。,如此显赫的家世,怎么能不让他产生一种精英意识?所以,当以前的诗坛领袖崔尚、韦启新称赞他的文章能压倒杨雄、班固时,他也默许了,他也是活该。这种精英意识自然融进了他的诗中。他就像是诗国的神,鸟瞰着世间万物。他不仅熟悉这个世界的过去,也知道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未来。

他是他那个时代独一无二的天才。20岁的子美怀着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远离家乡去寻求名声。24岁的登上巍峨突兀的泰山,志存高远,写下了《望岳》:泰山之圣,何其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绿色的山峰。神奇的自然汇聚成千上万的美丽,南方的山脉北方的清晨和黄昏之间的分离。彩云lave?我的胸怀洒脱,鸟儿在我紧张的眼前来回飞翔..设法登上山顶:它使我们脚下的所有山峰都相形见绌。

看来他这一次的行程是决心要干一番轰轰烈烈、名垂青史的事情,而且是那么的自信。这一时期,杜尔的诗歌明显具有一种建安风格,积极进取,充满自信。这一时期的诗,大多是描写让他感到有活力的动物,如快马、苍鹰,如“萧腾若有此物,万胡作非为”(<房兵曹虎马>),“何不一鸟打尽,血洒其上?”(<画一只鹰>)。

但自古英雄多有苦难言,杜甫“忠君诚信俗”的理想被他意外地忽视和打击。24岁的子美是最后一名。虽然,他并没有自卑,因为他知道考上的人比不上自己,但他确实失去了一个难得的当官的好机会。毕竟他也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学者,没有得到皇亲国戚的提拔,也没有得到达官贵人的重视。子美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最佳途径是通过科举走上仕途。这是没有办法的。谁叫他生活在科举盛行的唐朝呢?但他对科举实在是不屑,同时狭窄的科举考场又容不下“读万卷书,下笔如神”的才子之美,让一般读书人自惭形秽。杜甫不惜放弃洛阳的功名,直奔日夜期盼的长安,希望能像历史上的诸葛亮一样,获得唐高宗的信任和重用,在那里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英雄的命运注定是悲惨的。在长安的十年间,他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名声,还过着“朝发夕富”的生活。最后,他的自尊心难以承受,不得不离开他曾经着迷的长安,开始在世界各地流浪。

他此行是唐朝开始由盛转衰的最后十年。在这十年间,那些达官贵人,尤其是那些皇亲国戚,过着颓废的生活。昏庸无能的玄宗宠信杨贵妃,荒淫颓废,纵情政事;汉奸杨和李搬弄是非,混淆朝纲,杀害忠良,差点毁了。北方野心家安禄山正在磨刀霍霍,准备改朝换代。西部还有吐蕃和回鹘。这一切,亡国之兆,看在杜甫眼里,却痛在他心里。有爱有恨,有爱有恨。杜甫对唐玄宗的放荡是毫不留情的。“朱门酒肉臭,路冻死人。”这个警告是如此的露骨,如此的愤怒。如果他对整个世界没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同情心,如果他对唐力缺乏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他能如此愤怒、担忧和大胆吗?“诗人圣人”的帽子只有他才能戴!除了他,没人有资格,也没人穿得起!

公元756年,唐朝在长期埋下祸根,国家积贫积弱的形势下,终于爆发了导致其衰落的内乱。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乱世知忠义。”杜甫本来就有管乐的天赋,苏武忠于节操。像他这样的奇才,没有在乱世中建立丰功伟绩,真是历史的悲哀。事实证明,唐朝确实是得了绝症,没救了。唐肃宗虽然有力挽狂澜、振兴唐朝的决心,但毕竟能力有限。再加上他不辨是非,听信流言蜚语,任用小人,排挤忠良。杜甫也在这些无谓的权力斗争中失去了报国兴唐的机会,他彻底失去了。从此,他失去了一位著名的中兴官员,历史上又多了一位悲情诗人。也许正是因为有了屈原、杜甫这样九死无悔的仁人志士,历史才显示了他的伟大、辉煌和魅力。杜甫的肺腑之诗,总是刺激着人类善良博爱的神经,读来不禁潸然泪下。《登高》这首歌至今还在后人的耳边回响。

鸟儿飞回在一个暴风雨的日子里,鸟儿飞过清澈的湖水和白色的沙滩,飞向归途。一望无际的树簌簌落下树叶,长江不可预料地在奔腾翻滚。

万里是秋天的常客,带着我百年的悲哀,独自爬上这个高度。历尽艰辛,苦尽仇恨,白发满发,酒杯杯残损悬。

我特别想提一个历史上的伟人,他是唯一能触动杜甫独特神经的人。人们可以通过看杜甫的一生来想象他如果被皇帝重用会是什么样子。他就是诸葛亮,“三国,四分五裂,皆因他的威势所缚,八面堡乃因他的威名所立”。杜甫对诸葛亮的崇拜几乎到了近乎虚脱的地步,有诗为证:诸葛威震大地,忠臣画像清高。只是燃烧的天空中的一片羽毛,然而他的意志,在三国战争中。伊尹、吕上难分伯仲,不可同日而语,对军事行动的指挥沉着冷静,让萧何·曹参望尘莫及。汉室继位是运气使然,诸葛亮虽难复兴,但意志坚定,一心扑在繁忙的军事上。

一种崇敬之情流淌在诗歌中,杜甫的很多诗都是赞美诸葛亮的。杜甫一生都在模仿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江汉》是他去世前两年写的。江汉思乡客,甘昆学究。天空遥远,月亮永远孤独。夕阳特别强烈,秋风令人作呕。自古以来,不需要走很远的路。

这首诗是杜甫漂泊的生命史,血泪纵横。看完之后,我不忍心再去想象了。

在杜甫后半生的漂泊生活中,那些弃妻弃子、年少得志却晚年丧魂落魄的老朋友,总是牵动着杜甫敏感而苦涩的心弦。他对这些人太敏感了。每次遇到这样的人,他总是吟诗作对,唱着歌。“美人”写的悲怆,如果不是倾注了自己的悲愤,是永远写不出来的。“又是江南美景,又是落花时节。”年底,野心尚未延伸的杜甫遇到了曾经叱咤风云、如今穷困潦倒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再也忍不住了。他怎么能不抱怨呢?。还有一代著名画家曹巴,一代大文学家,还有他的莫白和高适。这些朋友相继失意,相继去世,给他的精神带来了极大的创伤,使他晚年承受了世上最大的悲哀。“没听说过知音。”这是杜甫在经历了风雨人生,品尝了人间种种苦难之后,发出的最痛苦的呐喊。这个声音。这首歌震撼了那个黑暗年代的每一个角落,这首歌浸入了每一个中国孙子的心里。这首歌漂洋过海,传到了世界七大洲。陶感动了大洋彼岸的人们。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那段历史的不幸造就了杜甫的不幸。而杜甫的不幸,却让那段历史辉煌了,让后人看到了那个时代除了血泪污秽之外的崇高与光明。这是我读杜甫诗歌最大的精神收获。